《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11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信近于义”,意味着单位或是个人在作出信诺前,不妨慎重;但一旦作出,哪怕有损私益,亦要无条件地将之做好,切勿“食言而肥”(《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如果只是信口开河,乱许支票,却无法兑现,或是在兑现过程中增设附加条件,那么当自己再次作出信诺时,其信誉度便会大打折扣;只有当自己兑现了信诺,那么下次信诺时,人家才会一如既往地相信其言。
  ● 足恭,活该被奴才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恭敬、顺从,非有意地反驳、对抗。应该来说,“恭”是一种美德;然而,“足恭”(5· 25),一味地迁就,“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甚至还要笑脸相赔,便属软弱可欺,活该被奴才。只有当恭合符于礼的准则,不卑不亢,“恭而安”(7·37)时,才能远离耻辱。
  ● 不可割舍的亲情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说文》“因,就也。从囗大。徐锴曰‘能大者众围就之’”,引申为发展、壮大;“亲”,亲情、亲人、亲族;宗,作名词时,宗主、宗师,指令人敬仰的人;作动词时,宗敬、宗仰。
  孔学,非常重视亲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27)、“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2)。亲情,的确是社会中最自然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连亲情都不顾及,任其割舍;那么对其他人的好,很可能亦只是暂时的、刻意的假象,一旦失去其利用价值,或威胁其利益,便会翻脸不认人。况且“祸起萧墙”(16·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3·26),社会之乱,一般自上而下、由里及外。如果一个人发展壮大了,却众叛亲离,那么即便再强大,亦只是暂时的,算不上一代宗主;相反,一个人发展壮大了,却不失亲情,仍可与之同甘,那么即便不在宗主其位,亦可令人宗仰。

  日期:2018-02-14 11:54:11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杨伯峻先生:
  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论语茶馆:
  有子说:“信合符于义,信诺了就一定兑现,这样便可再次诺言;恭合符于礼,不卑不亢,这样便可远离耻辱;一个人发展壮大了,却不失亲情,这样亦可令人宗仰。”
  杨伯峻先生的解说自然可备一说,不过着实使自己一乐,敢情“靠山文化”,由此而来;若当真,该文化确实是源远流长。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千方百计乃至千辛万苦,也要寻找靠山,挖空心思拉关系、结门子、拜山头、寻庇护,敢情其原因便是“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可谓一语中的。不过,鉴于孔子说过君子“周而不比”(2·14)、“群而不党”(15·22),料想学生有若的观点,不会跟老师大相径庭;故不从之。

  日期:2018-02-14 11:58:36
  0114 “有道”的今世前生

  ● 有道:
  “有道”的今世,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网易有道。它是网易旗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子公司;以搜索产品和技术为起点,在大规模数据存储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语言翻译应用与服务、个人云应用和电子商务导购服务等三个核心业务方向。然而,“有道”的前世,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绽放其光芒,满满的正能量。那么何谓有道“有道”呢?杨伯峻先生视其为“有道”的人,而在下更愿意视“有道”为能够指引人正确地前行的路标。“就有道而正焉”,即是对照‘有道’来不时地匡正自己。“就”,依照、对照;“正”,则是匡正,对照路标,匡正自己前行的方向,不使偏离。

  ● 好学:
  孔子说,如果一位君子,能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便“可谓好学也已”。由此亦可再次证明,孔子眼中的“学”,主要不是学习知识技术,而是学习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

  顺便说说“求”。“求”,可有两种说法:一、追求;二贪求。鉴于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只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4·5)罢了;况且,在“邦有道”的情况下,“贫且贱”,亦视为“耻也”(8·13)。故,在下取第二说。
  日期:2018-02-14 12:00:26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杨伯峻先生: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论语茶馆: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贪求饱足,居所上不贪求安逸;做事勤勉,言语谨慎,对照‘有道’来不时地匡正自己;这样便可说是好学了。”
  杨伯峻先生视其为“有道”的人,而在下更愿意视“有道”为能够指引人正确地前行的路标。
  日期:2018-02-17 14:43:52

  0115 子贡何以能够言诗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从1·15章孔子与子贡师生二人的对话中,便可充分体味到这一教育理念。
  ● 贫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谄:奉承巴结。
  骄:骄矜傲慢。

  何如:如何,怎么样。
  ●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可也:可以,但不够完美。
  贫而乐:贫而不穷,虽贫仍乐。杨伯峻先生采用皇侃本,认为“乐”下有“道”字,并引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故,其译文增“于道”两字,译为:“虽贫穷却乐于道”。
  这虽可备一说,但自己总觉得增字后,反而会有些许生硬,不及原文“贫而乐”那般自然、韵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语中“贫”与“穷”两个字的含义是有一定差异的:“贫”字从“贝”,本义指缺财物,与“富”相对,意味着物质上的匮乏和不足;“穷”,尤其繁体的穷,上边是“穴”,下边是“躬”,表示身在穴下,处境窘困,引申为不得志,郁郁寡欢。贫不可怕,不管是“邦无道”下的长期贫困,还是“邦有道”的暂时贫困,只要精气神不垮,人便能活得舒坦、硬气。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9)。相反,部分人虽然脱了贫,甚至相当富有,但依然郁郁寡欢,这便是仍穷的表现。可见,脱贫还得脱穷。

  富而好礼:富有却懂得礼貌,懂得爱人、尊重人;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亦能富有起来。有些富人虽然在社交场所彬彬有礼,深谙礼仪的各种套路,外表亦十分地低调谦和;但骨子里却瞧不起人、不尊重人,那便算不得真正地好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