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的一生功过》
第5节

作者: 梦中旅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一段史实,觉得杨氏是弘农杨氏,是贵族,武氏一族怎么可能如此淡漠,还有武元庆武元爽他们再怎么都是杨氏的继子,不可能去刻薄他们,我觉得这是太理想化,实际上我先前讲的,由于弘农杨氏与武氏的结合被关陇士族视为奇耻大辱,怎么可能会对武氏一族有好脸色,加上武士彟后半生仕途不顺,武氏一族更认为杨氏是扫把星,没有一点帮夫运,一点也不贤惠,加上古时母以子贵,而且民间也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的话来说,杨氏虽然是世家出身,但她嫁给武士彟那天起,就不再是弘农杨氏,而是武杨氏,生是武家人,死是武家鬼,杨氏不管怎么样都知道这个道理,曾有中国画史的另一面:古代女性绘画窥探 如此评价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女性在古代的地位很低,如:

  用“小女人”来形容中国古代女子无疑是概括性最强的一个词了。恰如李清照《蝶恋花》中描写的那样:“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把中国古代女子的谦卑描述得淋漓尽致。
  当女性在封建社会的重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在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社会地位甚至低微到失去了自己的姓名权的地步,女性画家们被称作李王氏、赵吴氏、刘张氏时,沦为社会第二姓的她们自然步入“人贱画微”的境地,她们及其作品不被社会重视亦在“情理”之中。当她们始终按照男性的绘画模式、审美意趣,甚至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时,她们自然又要被注重个性化的艺术法则所冷落。

  女性画家们的作品涉及花卉、翎毛、仕女等多种题材,或墨笔或赋色,或写意或工笔,体现出了古代女性画家特有之婉约、工致的闺阁气质,而绘画水平亦丝毫不让男性画家。
  可惜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短短三句话,居然就构成了她们的一生。旧的传统道德模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女子的自卑、被动、迁就。她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独立地处理问题。这种依附心理与不自主性,使她们的艺术视野被封闭、创作灵感被窒息。在此情况下,她们往往选择的是追寻男性画家创作的痕迹。如明代仇珠自幼聪慧内秀,受其父仇英的影响,逐渐通笔墨之道并深得父法。明姜绍书《无声诗史》记她:“画人物、山水,绰有父风。”清代“海派”画家任伯年之女任霞,亦秉承家学而有所得,画风直追其父。清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记:“伯年之女,亦工山水。人有以伯年遗稿索临者,寻其脉络,矩步规行,一种苍秀隽逸之趣,与原本吻合,可谓极丹青之能事矣。”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一些婚后的女子可以做画家,但更多是自娱自乐的方式,甚至于姓氏前还要冠以夫姓,可见女子间的不公平,尽管那时候是民风开发的唐朝,但不少新贵还是不支持女子独立,要求其恪守三纲五常,就连关陇士族都遵守三纲五常,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杨氏和女儿们在并州老家的待遇如何。
  其中,欺压杨氏母女最甚的就是武怀运武惟良大哥的媳妇,善氏,虽然姓氏好听,但可惜得是为人不慈不善,尖酸刻薄,看见杨氏母女不受整个武氏一族的待见,于是乎胆向恶边生,每次三个女儿来讨要一些东西时,善氏总是第一个尖酸刻薄泼冷水,不外乎是:哟,你们不是什么弘农杨氏,贵族,怎么跟我们这些升斗小民住一块,不然就是如果嫌住的不舒服,大不了搬回洛阳,那儿多清净啊!

  甚至杨氏也看到了这些,但是因为自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不敢吱声,但夜深人静时,母女四人泪如雨下,哭诉不公,实际上这样的日子才刚刚开始,那么这样的日子会不会改变一个人,会,但不会让人偏激。
  日期:2017-10-12 15:29:50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是彻底改变了武氏的初衷,那就是幺妹的死,有人或许会问,武氏的幺妹不是嫁给郭孝慎了吗?但是各位不要忘了,幺妹她的介绍牌说的是生卒年不详,早卒,只是中间才提到嫁给郭孝慎为妻,而且第二个穿帮是既然幺妹嫁给郭孝慎,为什么她的发髻依然是少女髻,古人有及笄之年,也就是说到了结婚年龄,头发就不能再留那种少女发型,也就是留着一撮长发在身后,这样就不合适,同时也不符合及笄之年,请看:

  这张图是现代模拟古代及笄之年时对少女的一个仪式,可作为论证,可以发现,一到及笄之年,那种少女一样的发髻不但不能弄,反而是有违传统,那为什么幺妹的发髻还是少女,只有一个原因,幺女与郭孝慎是指腹为婚,不要害怕,这个在过去是很常见的,只是幺女未到及笄之年就死了,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幺女,生于628年11月23日,卒于635年1月21日,这是她的人生历程,我想在郭孝慎的墓穴肯定会有幺妹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问题就在于郭孝慎的墓穴在何处,因此,郭孝慎和幺妹的死亡时间是个谜。

  武氏不到几年就经历了丧父丧妹的打击,加之亲友间的排挤,顿时让她彻底清醒过来,眼泪没有用,哭泣解决不了问题,她决定为了母亲和姊妹站出来,她要保护这个家,于是乎武氏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她改变一生的决定。
  这时候,老天爷也似乎帮助她,大概老天爷也看不下武氏一族如此欺压这群孤儿寡母,太宗在经历丧妻丧父后,决定选秀女入宫,各州府把她们认为最美的女子报上给太宗过目,太宗勾画了入宫的秀女,武氏就包含在内,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
  在唐代,才人为正五品,也就是五品才人,那么武氏容貌如何,不好意思,这我真不知道,因为唐朝时候的国画都已经遗失,如今最常见的武则天画像是明·弘治11年刻本《历代古人像赞》,但实际上不论装束还是面容都以真正的武氏相距甚远,是想象出来的,曾有一尊石像出土于四川广元,但由于刻意美容贴金,导致石像成了佛像,更加的难以辨别,卢舍那大佛被认为是武氏44岁时写真,但真实性未曾考证,总之一句话,是个谜,史书中倒是有几个记载:

  其一,就是则天顺圣皇后的容貌是奇相月偃,此说出自《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此册文类似于现代的悼词,系时国子司业崔融所撰,称武则天“至哉坤德,沉潜刚克,奇相月偃,惠心泉塞……”
  第二,就是新唐书,旧唐书都提到过的‘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说法出自大唐新语,《大唐新语》的作者是刘肃,其是唐宪宗(778-820)元和时人,书中有写于元和丁亥的自序。据此认为,《大唐新语》成书于元和二年(807);《旧唐书》是李唐灭亡后的五代后晋的官修史书。从时间先后上一分析,便可以推知,《旧唐书》所记袁天罡为武则天相面一事,很可能是依据《大唐新语》而来,文字虽略有出入,但武则天是“龙睛凤颈”的说法,未有变化,《新唐书》也超录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