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中后期 ——诸葛亮身后的战争与和平》
第15节

作者: 任誉任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出自琅琊阳都的诸葛家族则分布三国,都是所在政权的显赫人物,时人称诸葛家族有“一龙、一虎、一犬”,其中“一龙”就是蜀汉政权的丞相、录尚书事诸葛亮,其子诸葛瞻后为卫将军、平尚书事;“一虎”是诸葛亮的哥哥、大将军诸葛谨,其长子为诸葛恪,诸葛恪的弟弟诸葛乔被过继给了诸葛亮,但英年早逝。他在蜀汉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诸葛攀。诸葛恪后来被孙峻所杀、惨遭灭族,这个诸葛攀便成为东吴诸葛谨这一枝的唯一传人;“一犬”则是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曹魏政权的镇东大将军。由于蜀、吴两方互为盟国,诸葛亮和哥哥诸葛谨能够保持通信联系。由于政治原因,诸葛谨在代表吴主出使蜀汉期间,与弟弟只是在公众场合相见,却从未私面会面。

  公元256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为了取得东吴方面的驰援,他把儿子诸葛靓送到东吴作为人质。诸葛诞兵败身亡后,这个诸葛靓便一直留在东吴,官至右将军,在多次征战中建功立业。西晋司马炎灭掉东吴统一天下,诸葛靓由于父亲的原则,始终拒绝与晋朝合作。诸葛靓和晋帝司马炎,他们幼年时代同为重臣子弟,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有一次皇帝亲自找上门来,诸葛靓躲到厕所里不愿意见他。皇帝追过去与他相见,并问:“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交情吗?”诸葛靓流泪涕泣:“我没能作到往身上涂漆,把脸上的皮刮下来,见到圣上实在是又愧又恨。”

  虽然血浓于水,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力的中枢组织,三国时期原本是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同族兄弟、故交或亲友,却在延绵不绝的战乱与动荡中分属不同阵营而相互隔离、刀兵相向、自相残杀。赤壁战后,先是三大集团之间的混战,继而便是由诸葛亮和孙权共同主导的蜀、吴联军北伐。到诸葛亮去世后,蜀、吴联盟失去了发动北伐的重要动力。由于蜀方采取实行战略收缩,东吴方面对北方的军事攻势也趋于舒缓,国际局势相对平静。但曹魏和吴国则开始酝酿内乱的旋涡,并相继发生严重内讧,政变和杀戮如同赛跑般地呼啸而至。

  日期:2017-12-01 11:07:29
  曹魏方面的隐患出在诸葛亮去世之前。曹魏政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过于倚重宗室。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于公元226年去世。他临终前明确由其子曹叡继位,并托孤于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等资深重臣。司马懿由此得以进入曹魏政权的核心决策层,但曹魏宗室成员中还有曹真和曹休两位统帅级人物。再加上魏明帝曹叡本人明识善断,处事沉着刚毅,他23岁登基后即能独立处理国政。面对曹叡这个明断之君,司马懿也只能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没有其他任何非分机会。

  问题是到了公元228年,镇守南部的大将曹休在征伐东吴失利后郁愤而死,司职西部对蜀作战的大司马曹真也于三年后的公元231年病逝。至此,曹魏所倚重的重量级宗室人物全部凋落,政权内部因此出现了很大隐患。魏明帝曹叡面对蜀军的连续征伐,只好诏令大将军司马懿统兵进入西线抵御蜀汉进攻。这是诸葛亮北伐后期出现的局面。
  司马懿这个人极其复杂。他一生征战无数、屡战屡胜,只有在与诸葛亮交手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但当时的曹魏内部也只有司马懿能够胜任于西线御敌。史书记载曹操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是肩头不动而能往后看,据说狼有这样习惯,因为狼性多疑,总是担心后边受到袭击,因此时常在奔走时不停地回头看。曹操还曾经做过“三马同食一槽”的恶梦,心甚恶之。他因此提醒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但是司马懿担任过太子中庶子一职,与曹丕关系密切,而且在曹丕上位过程中发挥过作用。司马懿做人低调,为政勤俭,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曹丕的疑虑。最重要的是曹丕胸有韬略、精于权术,自认为足以驾驭得了司马懿。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事实上也完全能够掌握局势,因此在曹丕父子执政期间,司马懿“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曹魏方面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曹操的两个继任者都过于短寿。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公元226年去世时只有40岁,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寿命更短,去世时只有36岁。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前,确定由他的养子曹芳接任。当时曹芳只有8岁。曹叡本来是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由曹宇领衔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儿子(曹宇与曹植为一母所生,曹宇也是末代皇帝曹奂的父亲),是新君曹芳的爷辈。夏侯献、曹爽和曹肇不用说都是曹家自己人。秦朗则是曹操所宠爱的养子。这明显是一个由宗亲组成的辅政班子,本来没有司马懿什么事。问题出在魏明帝的两个近臣刘放和孙资身上。他们两人长期担任曹魏机要大臣,受到两任皇帝宠爱却因此遭到宗室的忌妒。两人认为如果曹宇这一班人执掌政权,他们的地位堪忧,甚至性命也未必能够保住。因此在魏明帝面前百般指责曹宇不堪大任,几经周折,辅政大臣结果变成了武威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

  三国时代的曹魏宗室(包括夏侯氏家族成员在内),整体上都很优秀。只有与司马懿同为顾命大臣的曹爽是少有的庸才。他开始对司马懿还算尊重,但很快就听从亲信提议,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军权。此后的曹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等到司马懿的权力完全被架空,曹爽更是骄横奢侈,没有任何节制,饮食和衣服的规格和天子相似,还私自取用先帝曹睿的才人为自己伎乐,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期间,曹爽为了提高个人威望,发动了对蜀汉的战争。公元244年兴势之战,这在蜀汉是蒋琬和费一执政的交替时期。兴势之战由费一主导并取得全面胜利。

  到曹爽执政后期,司马懿一直称病在家。史书记载在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迹前夕,李胜赴任荆州刺史之前拜访太傅司马懿,只见司马懿由两个婢女服侍着,喝粥时连碗都拿不住,只好由侍女端着喝,米粥从嘴边一直流到胸前、床上。听说来客即将到荆州赴任,司马懿装糊涂说:“并州靠近胡人,你应该小心戒备!”李胜大声说:“我要去的是故乡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问:“你刚到过并州?”

  曹爽听说司马懿的病情到了这般程度,因此完全不加防备,这便注定了他最后的灭亡。公元249年年初,曹爽兄弟及其党羽陪同皇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墓地,洛阳空无防备。久病卧床不起的司马懿突然振奋,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带兵关闭城门、占领武库重地并控制了曹爽及其党羽。曹爽一帮人尽管仍有翻身机会,但终因才质过于平庸而束手就擒。

  司马懿父子通过发动高平陵事变,将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从此完全掌握了北方的局面。曹魏政权的小皇帝完全沦为司马氏父子的傀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