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中后期 ——诸葛亮身后的战争与和平》
第41节

作者: 任誉任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1-23 10:32:43
  2
  费祎是诸葛亮身后的三位中接班人中唯一 一位经过完整砺练的首席辅政者。在他之前的蒋琬,是由于诸葛亮在两军阵前突然去世而临危受命,从留府长史到尚书令的短暂过度之后,便接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在他之后的姜维则是长期负责蜀汉军务。姜维虽然于公元247年获得“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的权力,到公元253年费祎遇刺时已有六年的“录尚书事”经历,但这期间他主要精力用于统军,在“录尚书事”方面只是协助费祎,并没有独立处理国是政务的经历。

  政务工作经验严重不足,这始终是制约姜维在履行重大政治使命中的短柄,尤其是到执政后期,姜维对于蜀汉政权的内部局面根本无力掌控,致使政治上出现一系列重大而棘手的问题。从实质上说,蜀汉败亡,败就败在政治上。到最后时刻,蜀军主力仍然整建完好,而且军方将士斗志高昂,而朝廷方面却派出使节前出数十里递交降书,问题就在这里。后面详述。
  费祎则长期从事行政事务,从早期的太子庶子到黄门侍郎、昭信校尉(驻东吴大使)、侍中。公元227年诸葛亮受命出师,决定把费祎带到汉中前线而让“秉心公亮”的董允接替侍中,费祎在前线历任参军、中护军、司马等职,也主要是从事文职工作,并不直接率军打仗。当时,大将魏延和丞相长史杨仪关系不睦,时常发生冲突。通常情况下是由费祎出面调解,压抑火气、平息矛盾。
  诸葛亮临终之前留下遗嘱,建议由蒋琬接管政务,而以费祎为第一候补人选。在蒋琬升任大将军后,费祎随即出任尚书令,两人分主内、外,互为政治搭档将近十年。
  公元243年,蒋琬奏请后主同意把蜀军主力退迁涪县。此后出现古代史上极其罕见的权力禅让,蒋琬提议让费祎接替自己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全面主持蜀汉政权的军政事务。兴势之战后蒋琬又让费祎兼任益州刺史,同时提拔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蒋琬本人仅保留大司马一职,直到两年后去世。费祎至此完全接管权力,成为继诸葛亮、蒋琬之后的第三位首席辅政大臣。

  由于兴势之战暴露了蜀军主力驻扎涪县带来的诸多问题,因此费祎于公元248年又复迁回汉中郡的南郑。
  3
  费祎主政后,姜维又多次向西北方向发动进攻。姜维开始担任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他的使命就是出兵陇西,不断地吞噬魏境。公元247年,后主刘禅升任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卫将军是两汉、三国时期的重号将军,卫将军中的“卫”是保卫皇帝,卫将军的本意是统帅中央卫戍部队、保卫中枢。由于位置极为关键,卫将军在当时的军方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姜维升任卫将军时,蜀军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暂时空缺,因此姜维当时在军中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费祎。后主赋予姜维“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的权力,就是让他与费祎共同决策国是要务,大致相当于政务院常务副首相,位次排在皇帝和大将军之后,处于蜀汉三把手的位置。

  《三国演义》把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徒弟和政治、军事接班,原因就是在诸葛亮身后的三位当家人中,只有姜维是刘备、诸葛亮复汉理论的正统继承者。因此在经典京剧《七星灯》里,诸葛亮私下里称呼姜维为“贤徒”,姜维则称丞相为“恩师”。但是各种史料都没有关于两人之间师徒关系的记载。按照正史记载,对姜维影响最大的是东汉儒学大师郑玄。郑玄是正统的天命思想布道者,他认为刘汉王朝是天命赋予、永恒不变的,因而绝对忠诚于大汉王朝、积极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地方割据势力。这便完全契合了蜀汉政权“武嗣二帝、龚行天罚”的基本纲领,与诸葛亮关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理念完全一致。因此,姜维在任何时期、任何政治环境下始终坚持“武嗣二帝、龚行天罚”基本政治纲领,时刻牢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遗训,坚韧不拔地排除各种阻挠,旗帜鲜明地坚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矢志不移地朝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方面进行着各种执着努力。在蒋琬、费祎执政的二十年间,蜀汉方面主动发起的所有北伐征战除了一次由马岱率军之外,其余所有战事都是由姜维率军发起。

  姜维是西北人,自以为熟悉雍、凉一带的风土人情,又自恃“敏于军事“,因此时常考虑借助西北少数民族的力量控制陇西,并以陇西为基地兵出关中。公元247年,蜀汉汶山郡的平康县发生少数民族叛乱事件,由姜维率兵予以平定。此后不久,曹魏境内的雍州、凉州等地出现羌胡族人背魏降蜀事件,姜维率兵出陇右予以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5
  费祎于公元244年率军北上抗击曹爽犯边,通过主导兴势大捷在三国舞台上有了一个精彩亮相。但在诸葛亮身后的蜀汉事业接班人中,费祎在军事上却是最保守的。姜维每次出师北伐,费祎给予的兵力都不超过万人。费祎还时常对姜维说:你和我,比诸葛丞相都差得很远。诸葛丞相尚且没有能力实现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的伟大理想,更何况我们?所以我们还不如闭关自守、保境安民,能够守住眼前的疆土就可以了。至于先帝提出的“武嗣二帝、龚行天罚”伟大理想,还是安安生生地等待天才出现。我们都不要梦想会有奇迹出现,千万不要希望有什么侥幸出现而毕其功于一役。如果不清醒这一点,那么后悔就来不及了(“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到了公元249年,北方的曹魏政权内部发生高平陵事变。蜀汉后主赋予姜维假节的权力,诏令他再次率军北伐。姜维部队深入凉州腹地,达到西平郡。由于兵力所限,这次北伐同样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在这次征战中却有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对此后蜀汉政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收获:姜维征战中俘获一个名叫郭修的魏国中郎将,按照《魏氏春秋》记载:“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修不为屈。”表明郭修这个人在凉州一带有所作为,具有一定的名气,而且在姜维俘获他的时候,他开始并没有为之所屈服,但最终还是归降于蜀汉,而且不知道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个郭修在降蜀第二年便得到火箭式提拔,由曹魏方面的一名普通中郎将迅速被擢升为蜀汉政权的左将军,并很快在蜀汉政权激起滔天巨浪。

  郭修升任蜀汉左将军的第二年(公元251年)夏,大将军费祎从汉中返朝,具体为什么返回成都、返朝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史书一概没有交代。只是有预言者提醒他:“都邑无宰相位”费祎于是在这年的年底又把蜀军主力从汉中退迁到汉寿这个地方,今为四川省广元市,大致位于汉中与涪县的中间,与蒋琬当年驻扎的涪县距离前线更接近于汉中前线。第二年(公元252年),后主给予费祎开府的权力,大将军府就设在汉寿。但是费祎开府只有短短一年。公元253年年初,在一次酒宴上,那个由姜维在西平俘获的曹魏中郎将、蜀汉左将军郭修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将酒后沉醉的大将军费祎剌死。郭修本人同时被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