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一梦》
第51节

作者: 鸟山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何:“呵呵,大王说的不是心里话吧。”
  英布:“何以见得?”
  随何:“当初项羽攻打齐国之时,命大王您领军前去相助。可是您呢?只派了四五千士兵应付一下,这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之前汉王领兵攻陷彭城之时,大王您就在不远的九江,如果您真的是项羽的臣子,就应该出兵抗拒汉王,可是大王您出过一兵一卒吗?这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所以我料定大王您已经将自己放在和项羽同等的地位上了,您是不愿意受制于项羽的,难道我说错了吗?”

  英布:“…”
  随何:“大王现在之所以还在依附楚国,就是因为您觉得楚国强大汉国弱小,可您根本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看的只是表面,再者说,前两次您已经伤了项羽的心,您觉得,凭项羽的性格能放过您?我想他现在还没动您唯一的原因就是不想在消灭汉国之前和您撕破脸,一旦汉国被灭便是您葬身之时!”
  英布:“…,说得倒是有那么点儿道理,但你绝对汉国比楚国强吗?我觉得汉国要弱很多。所以,一旦汉国被灭,我还是个死,不如从今天开始重新投靠霸王,如此还有生的希望。”
  随何:“呵呵,楚国的士兵虽然强大精悍,可他们走到哪杀到哪,早已为天下所唾弃。项羽虽然英勇无敌,可他违背约定斩杀义帝,也成为了无义之人,天下人都恨他入骨,所以早晚灭亡。汉王则不然!他为贤良长者,天下人心归之,现在这些诸侯虽然背叛汉王,但只是畏惧项羽淫威而已,早晚还会重回汉王怀抱。而在军事上,汉王已完成荥阳一带的布防,且粮草充足,各个关卡都有重兵把守。可楚国呢?楚国想要攻击荥阳,中间却隔着一个梁地,来回运送粮草就有千里之远,这样的部队凭什么和汉王进行持久战?假如,我说的是假如!假如最后项羽真的战胜了汉王,可凭项羽那德行,天下诸侯都会怕他如虎,到时候定然联合在一起攻击他,他项羽再牛,难道还能凭借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吗?所以我说,汉国的势力实际上是要超过楚国的。而现在正是汉王危难之时,大王您却不把握时机与汉王交好,反倒是托身于一个即将灭亡的楚国,这真是让我大为不解。再者说,我家汉王的意思也不是让您灭了楚国,而是拖延!如果大王您能将项羽的主力部队拖延几个月,到最后汉王一定会夺得天下,您也一定会列土封王,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一下。”

  这一番说辞将英布忽悠的五迷三道,直接便答应了随何的请求。
  可过了几天随何发现英布对他又开始冷淡了,结合英布的性格,随何料定必是项羽也在此时派人游说英布来了。
  随何深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之理,便直接领人前往英布处。
  而一切都如同随何所料,当他前往王宫的时候,就听见项羽的使者不断游说英布,让他赶紧出兵会师项羽。
  很明显,英布意动了。
  日期:2018-01-14 09:13:34
  随何见此丈剑而入,直接对项羽的使者大吼道:“九江王已经归顺我汉国,楚国凭什么让他发兵?!”
  这一下子不但把英布吓得够呛,就连楚国使者都被干蒙了。

  过了一会儿,楚国使者反应过来,直接站起斥责英布,随何趁机对英布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不如斩杀这厮,与汉国协力作战!”
  话毕,英布下了决心,遂将楚国使者斩杀,并出兵攻打楚国。
  项羽闻讯大怒,乃遣龙且、项声领一部攻击英布,自己则亲率主力向西推进。因为少了部分力量,项羽的进军速度确实缓慢了不少,这也为刘邦的大战略提供了优良的基础。
  几个月以后,英布抵挡不住楚军的进攻,便从小路逃至汉国了。
  那时候,英布自认为拖延了项羽部队好几个月,是汉朝的功臣,刘邦不说亲自出迎也一定会对他大赏特赏,可当他见到刘邦以后,这种天真的幻想被击的支离破碎。
  还记得当初刘邦是怎么见郦食其的吗?没错,英布也享受到了当时的待遇。
  英布气得是面红耳赤,出了荥阳临时行宫便想自杀,幸好得手下劝阻才回到自己的住处以谋后路。
  可当他回到自己住处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原来汉王给他安排的住宿条件和随从官员都和自己的一样,这不就证明刘邦已经默认自己的王爵了吗,可之前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无礼呢?
  细想想的英布明白了,原来刘邦就是怕他恃功骄傲,所以第一次见他才来了个下马威。
  所以,从这以后,英布非但没有对刘邦有任何的不满,反而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其忠诚之心可见一斑(起码当时是这样的)。
  行了,英布这方面说完了,再看看这几个月韩信那边的战况吧。
  之前说了,魏豹以自己母亲有病为由返回魏国,可回到魏国以后立马反水,刘邦遂令韩信领一部前往攻魏。
  那么刘邦攻打魏国就是因为一时之气吗?
  非也,刘邦之所以令韩信北上攻魏主要有两层原因。
  一、现天下诸侯几乎清一色叛汉归楚,使得刘邦陷入四面皆敌之窘境,其中以魏国最为危险,如果在与项羽决战之前未能将其扫平,那时战事将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二、地理因素,魏都平阳(山西临汾),汉都栎阳(陕西临潼东北七十里),两国以黄河为界。自栎阳东渡河进入魏地,必经临晋关(陕西朝邑东黄河西岸,亦名蒲津关)之重要渡口。而渡临晋关则可至安邑,安邑自从战国以来就是河东的重镇,曾经为魏国国都,其南有中条山,北有稷山与汾水以为屏障。《战国策》载:“秦有安邑,则韩必无上党,三晋之祸,盖始于失河外,而成于亡安邑。”《方舆纪要》载:“州面石门而背鸣条,外控底柱之险,内擅盐池之利,河东奥区也。”而平阳则东连上党,西略黄河,南通汴洛,北阻晋阳。由此可知二地重要性。

  所以,刘邦想要布置一个完美的,没有破绽的荥阳核心防线就必须先将魏国这个钉子拔掉。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得郦食其回报,乃决议进击魏国,遂拜韩信为左丞相,统帅部将曹参、骑将灌婴等步、骑混编部队(具体兵力无记载,但依照判断应该不过三万,因此时楚军也在向荣阳方面挺进)前往击魏。
  看着渐行渐远的韩信军,刘邦面色凝重的问一旁的郦食其,“魏国的大将为何人?”
  郦食其:“柏直。”
  听了这话,刘邦凝重的面色稍缓,点了点头道:“呵呵,乳臭未乾的黄口小儿,绝不是韩信的对手。魏军骑将是谁?”
  郦食其:“冯敬。”
  刘邦点了点头道:“恩,这是原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有些贤名,但绝不是灌婴的对手。那他们的步将是谁?”
  郦食其:“项它”。

  刘邦:“哈哈哈哈,他也不是曹参的对手,此三人皆不如我军将领,我无忧也!(从次对话足可以看出刘邦对敌我双方情报掌握的多么详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