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6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14 22:10:55

  最后,进行战后检讨。主要从十个方面进行反思:①侦察情报方面,包括情报获取的能力和准确程度;②作战保障方面,包括战备、通信、侦察、伪装和战场管理等;③后勤保障方面,包括物资、医疗、勤务、运输和经费保障等;④装备保障方面,包括武器装备供应、维修和弹药保障等;⑤作战指导方面,比较双方的战斗方案和作战计划,包括战斗目的、作战部署、一线阵地和兵力使用等;⑥战术应用方面,包括双方基本战法选择,以及根据战斗进程所进行的临机调整等;⑦指挥控制方面,包括各级指挥机构指挥效能和对下掌控能力等;⑧指挥协同方面,包括各参战部队作战协同计划、协同方式、战斗分界线、结合部保障等;⑨指挥员方面,比较指挥员的统率能力、指挥能力、权威性和决心意志等;⑩参战部队方面,对比训练水平、战术素养、战斗精神和服从意识等。

  日期:2018-02-15 07:03:03
  插一句,回复留言限定140个字,有没有什么办法规避?因为要回答一些朋友的问题,140字不够讲清来龙去脉的,5、6百字才勉强可以。
  日期:2018-02-15 16:28:35
  除夕,异常充实而忙碌的一天,好像一睁眼就到了晚上。以发拜年短信为名坐到了电脑前,向同在天涯和彼方的朋友们拜年!

  下面,发第一章——纵观日本。这一章与甲午战争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写出来。有两个原因,其一,八年抗战、尸山血海,最后写出《菊与刀》的居然不是中国人,遂有不自量力致敬先贤的想法;其二,作为普通中国人,我从小说和游戏中,知道了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也知道维新三杰,但对当代日本的了解却少得可怜,在中国各大书店中也非常缺少介绍日本的书籍,而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对中国的关心超越了正常的邻居、甚至一般的对手。

  在此,谨以此文向本迪尼克特敬礼,祝国家昌盛,祝我一般的困难群众安享太平!
  先附上目录和简介:
  第一章 纵观日本
  1、对手与对手
  常言道,最了解你的人,莫过于你的对手。
  毋庸置疑,没有谁比日本更关注中国。从过去到现在、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化,日本对中国渗透的深度、广度超乎想象,已覆盖了普通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中国了解日本吗?
  2、日本攻略
  从军事角度看,日本四面环海、远离大陆,地势崎岖、易守难攻,西北侧大部分海岸都不适宜作为登陆场,唯有西南部的九州岛和本州岛中南部的关东平原海滩较为适宜大兵团登陆作战。
  如果单纯从地理因素角度出发拟制对日作战行动计划,则可设四案。
  3、燃烧的远征——与元军的巅峰对决
  在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之间曾打过四场战争,两次是中国大一统政权进攻日本,分别为1274年、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两次是中日双方围绕朝鲜半岛开战,分别为663年的白江口之战和1592-1598年的明代抗日援朝战争。
  4、战后检讨
  13世纪,蒙古的铁蹄征伐所有已知文明世界。
  而战无不胜的蒙古军团,却在日本——这个弹丸岛国折戟沉沙,让人不能不深思背后的原因。
  为深入查找战败的原因教训,下面谨从元军的角度,对东征进行检讨性反思。

  5、樱与武士
  不追求永恒的美丽,只追求瞬间的灿烂。
  樱花的这种品行,十分切合日本人的生死观:与其一辈子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地死去,不如轰轰烈烈地一下子绽放。
  在战争中,这种生死观就体现为不畏强敌、视死如归。

  6、岛国民族性
  二战结束七十多年,日本社会、日本民族经历了极其深刻的变迁,许多旧有习俗被雨打风吹去,化作了历史的尘埃,也有很多传统经历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内涵和更加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内化为民族性格的烙印。
  7、当代日本——历史与现实
  2016年7月,友人首次赴日旅游。
  临出发前,此人还是资深“抗日”愤青。
  归来后,他完全扭转了对日本人的观感,甚至喜欢上了日本。
  8、大国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路,无不伴随着血与火的战争。
  走上复兴征途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战争威胁。
  下一场战争,很可能将是决定中国能否真正崛起、实现统一的国运之战,也是老牌大国打压新兴强国的最后一招。出于地缘政治、出于领土争端、出于历史纠纷、出于现实利益,日本有相当大的概率会站到我们的对立面,而我们的潜在对手,并不仅仅日本而已。
  日期:2018-02-15 16:31:05
  然后,是第一章部分参考文献。因梳理汇总不及时,约有30-40本的书籍、论文没有录入:
  1、《菊与刀》,本尼迪克特,1945年,下载自网络

  2、《日本人》,蒋百里,1937年,下载自网络
  3、《日本论》,戴季陶,1928年,下载自网络
  4、《武士道》,新渡户稻造,1899年,下载自网络
  5、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及其失败原因,王金林,东北亚学刊,2012年11月(第5期)

  6、元朝东征日本研究,只诚、刘金柱,河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7、十三世纪末蒙元征日事件考议,李遒赓,松辽学刊,1985年3期
  8、《忽必烈用兵日本》,腊六丸,作家出版社,下载自网络
  9、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的教训,决策与信息,2009年06期
  10、《丑陋的日本人》,高桥敷,下载自网络

  11、《丑陋的日本人》,金文学,现代出版社,下载自网络
  12、《静观日本》,徐静波,中国集团公司华文出版社,2015年10月
  13、《日本人的活法》,徐静波,中国集团公司华文出版社,2017年2月
  14、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李卓,世界近代史研究,2004年
  15、当代日本“世袭政治”的文化解读,乔林生,南开学报,2015年3期
  16、论日本的等级制度及其影响,杨清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7、日本切腹风俗背后的历史因素,张博、赵德宇,南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8、浅析日本人的“切腹”与“忠”,吕俊梅,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9、论日本国民性中的集体意识及其影响,张淑红,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20、试论日本人集团意识对我国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洪兴文、徐莉,科技信息,2010年2月
  21、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赵静,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22、《大国雄魂——世界大国战略文化》,姚有志、阎启英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1月
  23、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张建立,日本学刊,2011年1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