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10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无独有偶,从公元7世纪初到9世纪末,为了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曾派出4次遣隋使和19次遣唐使前往东亚大陆。遣唐使们的每一次出发,都相当于扛着棺材上路,充分做好了“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准备。据日本奈良博物馆记载,遣唐使船队通常有4艘船,每艘船长33.6米、宽9.2米,却密密麻麻地挤上了150人,共计600余人。在海上航行一个多月后,最终能够侥幸到达中国的,往往只有1艘船,中途夭折的人占了四分之三强,离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仅一步之遥。

  日期:2018-02-18 19:55:26
  为了把大唐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建筑、科技带到日本,遣唐使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一次次远渡重洋,很多人就此一去不返,再也没能回到故乡。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19岁到了中国,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好学,在科举考试中一举考中进士,最后官至省部级领导干部[秘书监兼卫尉卿,从三品。]。阿倍仲麻吕心怀故国,多次请求返回日本,唐玄宗爱惜他的人品才华,考虑到海路艰险而未予允许。公元753年,已是56岁高龄的阿倍仲麻吕再次请求落叶归根,唐玄宗终于应允,任命他作为唐朝的使臣,护送第九次遣唐使归国。途中,阿倍仲麻吕的座舰遭遇大风暴,与船队失散,后来漂泊到越南一带。他的好友、唐代大诗人李白误以为他已经罹难,满怀深情写下了《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期:2018-02-18 20:30:07
  三 燃烧的远征——与元军的巅峰对决

  由于地理因素、技术条件和军事实力的影响制约,近代以前,东亚政权跨海进攻日本本土寥寥无几,日本大规模进攻东亚大陆和朝鲜半岛的次数同样不多。历史上,在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之间曾打过四场战争,两次是中国大一统政权进攻日本,分别为1274年、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日称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两次是中日双方围绕朝鲜半岛开战,分别为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的白江口之战和1592-1598年的明代抗日援朝战争(日称文禄、庆长之役)。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第一次属于试探型进攻,共出动兵力39700人(其中蒙汉军25000人,高丽三翼军8000人,高丽水手6700人)、战舰900艘,于1274年10月3日从朝鲜半岛南端出发,跨越朝鲜海峡,先攻占对马岛、壹岐岛,主力部队在九州岛博多湾沿岸的博多、赤坂等地抢滩登陆,其作战行动近似于前述第一案。
  日期:2018-02-18 20:30:58
  当时的蒙古军队,以每十人、百人、千人、万人依次编为作战集团,其统领称为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和万夫长,组织严密、武器精良,且历经西征欧洲、灭金、灭西夏和伐宋诸战役,横扫东亚、中亚、西亚和大半个欧洲,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战斗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反观日本,采用的军制是守、介地头制,作战模式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决斗。“守”是掌握兵马大权的地方行政长官,“地头”隶属于守,他们分别按管理的土地面积大小蓄养私兵。出征时,“守”和“地头”按照从属关系,分别征集家人、族人和私兵、农兵随同出阵;交战时,双方摆下阵势,互相发射一支鸣镝(响箭),然后双方主将来到阵前叫阵并作自我介绍,如果彼此认为地位相当,即以单枪匹马的方式进行单挑,在数个回合内决出胜负,大部队随后掩杀。这种形态的军队,有亲缘和族群关系作为纽带,组织巩固,不易溃散,家臣以战死于主君马前为荣,但是指挥上不统一,偏重单打独斗,在战术上乏善可陈。

  日期:2018-02-19 15:31:56
  获悉蒙古军团入侵后,日本受到极大的震撼,当时主政的镰仓幕府发布紧急动员令,要求地方守护武士迅速整备兵马,向博多湾、大宰府等北九州要地集结迎战。日本九州岛的武士以及神社、寺庙人员争先恐后赶赴战场,与登陆的蒙元东征军会战于博多湾一带。面对阻击的日本武士,元军采取军阵集结、各兵种相互配合的作战模式,战场上鼓声大作、飞矢如蝗、铁炮轰鸣,擅长个人武力的日本武士一下子被打懵了,莆一接触就死伤惨重。据战后幸存的日本武士记载,蒙古军使用了一种日本人未曾听闻的新式火器——铁炮,给日军以极大的震撼。参战的肥后武士竹崎季长所绘的《蒙古袭来绘词》中,一幅画的左面绘有火光四射的球形铁炮弹。《太平记》中记载:“击鼓之后,兵刀相接,抛射出球形铁炮,沿山坡而下,形如车轮,声震如霹雳,光闪似闪电。”《八幡愚童训》中也提到铁炮:“飞铁炮火光闪闪,震声如雷,使人肝胆俱裂,眼昏耳聋,茫然不知所措。”

  日期:2018-02-19 15:38:33
  又发了蒙古袭来绘词四张图,图二和图三重复。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元军和日本武士的盔甲装饰截然不同,可以轻易分辨出二者的差距,且元军人员服饰、颜色、容貌均有差别,应是多个民族、多种军团的混合部队;②元军骑兵、步兵混杂,步兵和弓兵数量远多于骑兵,日本主力武士大部分为骑兵,从一个侧面证明跨海远征后勤保障难度非常大,以元军之强也没有能力携带大量战马(应有部分战马在途中死去);③日军所用战船十分简陋,普通战船载人量在20人左右,显然不能进行远海作战,在元军遭遇台风前,应牢牢握有日本海的制海权。

  日期:2018-02-19 16:46:49
  回到正文。

  经过激战,元军挫败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从博多湾进抵大宰府近郊。在此过程中,日本各地的小股武士先后赶到战场,一队队轮番向元军发起进攻,各个方向不断发生小规模破袭战。虽然日军作战样式、武器装备均远远落后于元军,但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不弱,又有着惊人的勇气毅力和战斗精神,在百人规模的局部战斗中反而能够占据优势。反观元军,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袭扰战斗,兵员伤亡增大,战斗意志逐步衰退;箭矢等后勤物资消耗急剧增加,难以在敌军控制区域征集补充。一线部队难以准确判断轮番参战的日本武士数量,误以为日军兵力数倍于己,对日本武士产生了惧意。元军高层将领也认为日本军势强大,对下一步作战行动出现了分歧。有人建议一鼓作气进攻大宰府,与日军主力决战;也有将领认为日军兵力众多,战斗力强悍,靠现有兵力和装备物资无力继续向九州纵深推进,特别是元军当前已形成孤军深入敌后的态势,缺乏后续支援部队,一旦战事不利,存有全军覆没的风险。恰在此时,东征军的三号人物、前线指挥官、副元帅刘复亨又在指挥作战时中箭坠马、身负重伤,使得元军士气严重受挫。主帅忻都遂决心全军撤出战场,返回船上休整,预备班师。

  日期:2018-02-19 17:00:1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