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中后期 ——诸葛亮身后的战争与和平》
第51节

作者: 任誉任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3 10:50:48
  13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为数不多能够做到“枪竿子”和“笔竿子”两手抓、两手都抓得非常好的顶级人物。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曹魏方面接连向诸葛亮写信,发起迅猛的和平演变攻势。诸葛亮对此并未逐一回复,而是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凛然作答:“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邪!

  ”这篇著名的政论檄文因为涉及到蜀汉政权的法理正义,应该是先在益州各地传抄、散发,然后传至魏境。
  当时,蜀汉境内叛乱四起,诸葛亮考虑到夷陵战败不久,先主刘备刚刚去世,并未轻易用兵,直到第三年才出兵平定南中。之后又休整了两年多,“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治戎讲武”,直到公元228才兴师北伐,首出祁山。然而诸葛亮在“闭境劝农”期间依然念念不忘通过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反复宣扬蜀汉方面的德行道义,切实强化益州官民的政治认同。在他苦心孤诣的宣扬教化之下,蜀汉政权在极其短暂时间内彻底逆转了由于夷陵兵败和先主亡故所引发的观望、消沉和颓废,“嗣武二社、龚行天罚”的鲜明旗帜重新在益州大地高高扬起,一代巴蜀志士为了实现汉室复兴的理想信念而投身北伐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十万雄师在陇西战场进退自如,势如气吞山河的滚滚铁流。

  在蒋琬执政后期,曾经全面奉行“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的休养措施。然而缘何蒋琬在此期间没有像他的前任诸葛亮那样孜孜以求地繁复渲染政权的天命道义,反而逐步淡化了对于法理正义的教化?
  从《三国志》里有关记载来看,蒋琬在推行现实主义中间路线的过程中有意淡化意识形态,确实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难题。
  陈寿撰写《三国志》,对于蜀汉中后期人物的叙事都极尽精练,《蒋琬传》的全文只有千余字,其中却用了大量篇幅叙述两件几乎完全雷同而且看似无关宏旨的小事。
  第一件事是说蒋琬在与东曹掾杨戏交谈时,杨戏时常静默不答。东曹掾是大将军蒋琬的属官,“东曹”是大将军府所设置的一个行政机关,主管二千石长吏的考察任免,“掾”就是“东曹”这个行政机关的一把手(处长或者厅长)。应该说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官职。杨戏本人性情简略,因为他时常对大将军爱理不理,有人便对蒋琬说:“杨戏对您如此傲慢,这不是太过分了些?”蒋琬对此不以为意:“人的思想各不相同,就好像人们的面孔不同一样。杨戏要是当面赞誉我,这并非他的本意;他要是把内心(不赞同我)想法说出来,又担心失了我的面子。所以时常沉默不语,这是杨戏为人坦率真诚的表现。”

  第二件,是蜀汉督农(主管农业的官员)杨敏曾经在背后批评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有人把这话告诉蒋琬,司法部门请示蒋琬追究杨敏的不敬之罪。蒋琬却坦然地说:“我的确不如前人,这没什么可追究的。”
  后来杨敏因为其他事情被治罪入狱。大家以为他曾经得罪了蒋琬,这次肯定罪责难逃。但是由于蒋琬对他并无成见,杨敏本人也因此得以免除重刑。
  《三国志》作为纪传体史书,对不同人物各自表述,虽则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却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一些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蒋琬传》里的有关记载所呈现给后人的似乎只是蒋琬本人虚怀若谷、大气处事,具有政治家风范。然而如果仔细推敲,其中的很多表述就显得蹊跷而令人倍感疑惑。
  蜀臣杨敏指责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其中的“前人”无疑是指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形象最为完美的忠臣贤相,他心忧天下、忠诚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在蜀汉政权遭遇内忧外困之即,诸葛亮不负重托、勤勉王事,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地投身于兴复,力挽社稷之狂澜于倾危,拯救天下苍生之涂炭,他的事迹和精神憾天动地而令无数后世忠勇之士顿感高山仰止。应该说蒋琬无法与他的前任诸葛亮相比,这几乎算不上是什么缺点。客观地评价,诸葛亮临终前选定的这个接班人不仅德才兼备而且政治坚毅、豁达沉稳,算得上是蜀汉政权里能够堪当大任、称职尽责的政治人物,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他“出类拔萃”,至少在当时的蜀汉内部已经找不到比他更完善的人选。

  琬琬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就表现出了非常高超的统筹把握能力,他殚精竭虑地投入后方政务,确保了前线的兵员补充和军需物资供应。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又凭借其大气老成,很快便稳定住了局面:“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作为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人物,蒋琬在为政处事严以律己、贤达待人,在朝堂内外留下了非常好的政治声誉。公元223年他面对诸葛亮的推举一再辞让,坚持把“茂才”的殊荣让给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二十年后他再次主动让贤,把大将军、录尚书事一职让给继任者费袆一—兴势战后又坚持把益州刺史的位置也让了出来。

  回顾蜀相蒋琬的生平作为,应该说诸葛亮生前对他的评价是非常恰当的:“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从这个角度看,认为蒋琬“不如前人”,这固然算是事实,然而他的属下竟然又指责他“做事愦愦”,又该如何理解?
  愦与聩同义,愦愦意为就是昏聩、糊涂,“做事愦愦”则是形象一个人眼花耳聋、头脑糊涂,为政不明是非、做事没有章法。蒋琬纵然无法与他的前任诸葛亮相比,却有大气稳健、严谨周密的为政之风,执政期间并无明显出格之处,然而又何以受到属下官员如此之不堪贬评?
  把《三国志》里的相关人物传记贯穿起来分析,后人方可理解其中的背景和深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