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4年发生的事》
第12节

作者: 安托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且看他们反应。
  岳迁先大吃一惊:装什么外宾,大家不都这么干嘛?
  当然他说的是J公司,可能忘了J公司就是外宾吧。

  麦韦也很惊诧:对啊,这个季度批钱,下个季度投放,这不很正常吗?J公司难道是故意装逼?
  我:啊?这还正常?你们客户都要赶三关怎么的?要都这么搞,专业公司不得赶死啊?
  麦韦:客户就是这样的,你有什么办法?干广告是服务业啊!本质就是一块儿把事做好,不是一块儿把规矩立好。客户要怎样你都得服务啊。
  过会儿岳迁放下了电话,他一直在跟王飞通话,王飞出差了:王飞说他们纯是想碰瓷儿,本来就没到刊期呢,J公司一分钱都没损失。

  我抬了句轿子:是不是你们跟J公司的竞争太激烈了,他们想挤掉你们直接跟客户打交道?
  麦韦:那不至于,其实这种事不说常见,也不少见。国企客户就有这特点,得走集体决策的流程……话说之前也发生过类似情况,采购部出面做做工作,生意场低头不见抬头见,这单飞了还有下单,也就对付过去了。这回怎么回事?
  麦韦看向岳迁,岳迁摆poker face。
  麦韦:岳总?你怎么看?

  岳迁:我不了解啊,我给你问问王飞?
  麦韦:算了,你给我把Tracy叫进来。
  ……
  从格局上,这件事我站麦韦。投行也有金句:目的是一块儿把交易促成,不是证明你比客户高明。这适用于所有第三产业吧。
  接下来一阵,麦韦和王飞双双出差,一个去见客户,一个去见J公司。
  XX银行的董事长拨了15分钟亲自接见了麦韦,听了麦韦的陈情,向麦韦道歉,并许诺了下一季的合同,而且——竟然,在价格上小做表示,以慰~~劳人。
  怎么说呢……对这个结果我没有想到。不是说资本主义没有温情,恰恰是我以为社会主义没有温情。这种合作伙伴之间的担待、成全,在信用社会中其实是很多见的,因为企业之间建立链式反应需要长期的磨合,一旦磨合完毕,企业愿意付出代价维系这种关系。但中国本土企业、特别是那么大的一个国企与麦韦这样一个成长型企业之间能建立这样的理解、体谅、携手并进简直就像是童话了。我把这归因于麦韦的公司在业内大概名声不错。

  与此同时,王飞一番努力,J公司收了一个月的租金作为违约金,撤诉了。

  这件事说到底是销售部理亏,因为没有拿到预期的单子嘛。但麦韦公开批评采购部灭火不力,销售部竟然落井下石,隔三差五就给采购部出急单,上午下了需求单,下午就让采购部出方案和报价,还逼着采购把价格压到脚脖子,给采购部造成了极大压力,我们喜爱的为人nice的Tracy小姐当月就辞职了。后来一年间,原外企的人基本走光。这件事的不良后果是,采购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手不足,一个老鸟要带三四个徒弟。但王飞认为公司的拼搏精神得到了捍卫,算大账是赚的。

  我一开始还觉得国内民营企业对外企有偏见,是出于游击队对正规军的羡慕嫉妒恨,现在看来,是我有偏差,在中国当下的服务业,客户本身没那么靠谱,服务业确实应该携起手来,立足长远,先培育市场,帮助客户成长,不能僵化教条,甚至杀鸡取卵。
  至少,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确实要放下外企的傲慢,四个字:实事求是。行业是什么水平,就用对应的专业性去服务。
  想通了这点,我也心下暗自给自己鼓劲,再遇见新客户,既要持循而畏,也要体察国情,既要有美式的规范,也要有中式的谅解。

  【15】喜逢“小华为”
  我的买卖来了。
  打虎亲兄弟,买卖来自麦韦组织的饭局。
  麦韦果然跟一些机构的中高层有着友好的关系,他专门为我组织了好些饭局,名义都是他公司招待机构,实际上都是为我引路,我跟张美倾情参加。这些机构其实就是我们的国内同行,大家三言两语一搭话,就基本掌握对方的路数了。相比我们两眼一抹黑,这些同行手里有丰富的中资企业资源,陆陆续续地,我们果然通过这条线搭上了一些关系,参加了一些行业内的会议,见了一些企业的高管,陆续接受了一些咨询。

  第一个有戏的买卖来自赵总。
  赵总,40多岁,毕业于我们的兄弟院校,某知名机构副总裁,行业内浸淫20年,据说上证50里小一半的公司他都过过手,坦坦的大鳄,江湖地位很高。

  赵总供职的机构介入了麦韦的公司,麦韦趁势搭上了赵总,赵总对麦韦也很赏识。
  我跟赵总就是在麦韦组织的饭局上认识的,席间气氛热烈,赵总说他们正好在给一家不错的企业做融资,问我有没有兴趣。
  给企业融资是我老本行了,虽然新东家没有做过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但项目合适的话也不拒绝。
  我忙不迭地表示行。
  第二天就有人对接我,给我发邮件介绍会议内容,登记我们的参会信息等。
  我对国内机构、企业的惯例不熟悉,就把联络工作指定给了Joel,我们招的先知分析师。
  据Joel汇报,阳光公司是一家注册在内地的通信公司,手攥一项自主知识产权的4G通讯技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好几个发展中国家中标当地4G项目,同时提供硬件设备。这是一轮C轮融资会。
  我:小华为?
  Joel:对,口头上都是这么传。
  Joel之前在机构从业好几年,人脉广,消息多。

  我:太好了!去听听!
  Joel:那咱们去几个人?我跟他们报一下。
  我:一般国内这种会去几个人?
  Joel:这次会议的级别好像挺高,您本人肯定要到场,我也去,您看张总需要去一下吗?
  我:去一下吧,熟悉一下这种场合,认识一些同行——会议着装国内都什么规矩?
  Joel:我们就是商务简装,老总们一般都穿正装。
  我:好!就这样!你也穿正装!咱们纽约来的,岂能混同于东高地、木樨园的机构。
  开会那天,我、张美少女严阵以待,准时签到,领取会议资料。

  会议安排在北京顶级的五星级酒店,有一位机构的工作人员专门招呼我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会议议程,给我们领位。
  之前Joel已经要到了所有会议文件,所以议程、项目情况我们都心里有数,看看入座的人少,在接待厅交谈的人多,我们也回到了接待厅。
  拿眼一扫,场面豪华盛大,有不少着黑色套装的女职员游走其中,好几位都过来跟我们交换名片,我一看,是该机构的销售经理。
  我:??

  Joel:她们就是来交换名片的。没事,下午有一个专门针对海外投行的小会,到时候就没这么乱了。
  工作人员体贴地表示:赵总正在贵宾厅接待朋友,可以到贵宾厅坐一下。
  我想了想,客气地表示:先不打扰赵总了,估计他正忙。
  我也想乘机社交一下。果然,不少人都在交换名片,Joel老马识途,看到咖位不高的就挡在我们身前,过一会儿他突然指着一撮人说:那些人是GO中国的,咱们都是美国公司,去交换一下名片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