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
第11节

作者: 省身Charle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哥舒翰没想到自己的亲信劝自己投降叛军,不同意,想下马,火拨归仁只好用绳子把哥舒翰捆在马上,其他不愿意投降的将领,也都被捆住,随后叛军将领田乾真率军赶到,火拨归仁就带着哥舒翰等人向田乾真投降,田乾真把他们都送到洛阳,安禄山与哥舒翰素来不和,此时看到前几天还统领着将近二十万大军的前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成了阶下囚,安禄山问哥舒翰:“你以前一直轻视我,今天怎么被我抓住了”?一代名将哥舒翰此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也没有颜杲卿和袁履谦的气节,听到安禄山的训斥后,趴在地上回答:“臣肉眼凡胎,以前不识陛下为圣人,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李光弼在常山,吴王李袛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我在军中,我写书信招降他们,不过几天,他们就都会投降陛下”。哥舒翰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毁灭了他几十年建立的功绩和名声,实在可惜。安禄山听到哥舒翰回答后,大喜,没有怪罪他先前对自己的不尊敬,授予哥舒翰司空、同平章事,安禄山认为挟持哥舒翰投降的火拨归仁不忠不义,就把他斩了。之后哥舒翰写书信招降李光弼等人,他们没有一个投降,反而都回复书信责备了哥舒翰,安禄山知道哥舒翰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又把他囚禁起来。

  潼关是整个战局的核心,潼关失守后,关中震动,河东(此处的河东应指河东城,今山西运城永济)、华阴(今陕西渭南华阴)、冯翊(今陕西渭南大荔)、上洛(今陕西商洛)等防御使都弃郡而逃,守兵溃散,关中门户大开。面对如此惨痛的失败,唐玄宗李隆基会如何应对呢?请看下集:玄宗幸蜀。
  日期:2018-07-18 08:33:33
  第六讲 玄宗幸蜀
  一.出幸剑南
  就在潼关失守的这一天,哥舒翰麾下到长安告急,玄宗也万分焦虑,不时召见从前线赶来的使者,又派遣剑南军将李福德带领先前在苑中训练的三千监牧兵赴潼关救援,当天晚上,潼关没有传来报平安的烽火,玄宗心中害怕了,担心潼关恐怕已经失守了,第二天,他召见宰相,告诉潼关可能失守的消息,与宰相商量如何应对,杨国忠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兼任剑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管辖地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安禄山刚造反时,他就预先命留守剑南的节度副使崔圆悄悄储备物质,以备朝廷万不得已巡幸剑南,没想到先前的准备真要用上了,潼关失守后,关中再无险可守,就是想守也没有兵马,巡幸剑南虽然是最无奈的选择,但当下来看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杨国忠对玄宗说了这个想法后,玄宗也同意了。又过了一天,百官集于朝堂,玄宗将潼关失守的情况通报了,百官都惶遽流涕,但都不知如何应对,只是唯唯诺诺,没有主意。安禄山造反本来是被杨国忠逼的,起兵又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后来杨国忠又强令哥舒翰出战,现在潼关失守,身为宰相的杨国忠自然成了众矢之的,杨国忠不想背负骂名,在朝堂上对玄宗说:“臣子们十年来一直在向陛下报告安禄山反状,但陛下始终不信,如今安禄山果真反了,马上就要杀到长安,这不是宰相的过错。”杨国忠这番话,把责任推到了皇帝那里,但是事情还是要解决的。

  早朝结束后,安禄山将要杀到长安的消息就传开了,长安百姓都十分恐惧,四散奔逃,集市里也没有人做生意了,市井萧条,玄宗还没有完全下定幸蜀的决心,这一走就是失守宗庙社稷,他就成了大唐的罪人,后人该如何评价?千古骂名恐怕要背上了。但叛军很快就要杀到长安了,时间紧迫,来不及多想,宰相杨国忠也焦急万分,让杨贵妃的两位姐姐,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入宫,劝说玄宗幸蜀。

  第二天,再次上朝,到朝堂的官员只有十分之一二,玄宗到勤政楼,下制说要御驾亲征,但所有人都不相信,此时连保卫长安的兵力都没有,皇帝要带着哪里的兵马亲征?事实也确实如此,玄宗做出御驾亲征的姿态,只是想让已经人心惶惶的长安城稳定下来,无奈没有多少人相信,入蜀(蜀即是今天的四川省,剑南节度使管辖地)决心已定,玄宗迅速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置顿使掌管皇帝出行时的食宿事务),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任京兆尹,留守长安,先前在潼关监军的宦官边令诚掌管宫闱钥匙,玄宗不愿让外人知道自己打算入蜀,对外宣称是剑南节度大使颍王李璬要赴镇,命令剑南准备迎接,这一天,玄宗移驾大明宫,晚上,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结禁军将士,大加犒赏,挑选九百多匹马,外面都不知道玄宗的举动,第二天黎明,玄宗带着杨贵妃姐妹、在宫中的皇子、妃嫔、公主,皇孙、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陈玄礼以及亲信宦官宫女出延秋门离开长安,这一走甚是匆忙,连宫外的公主,皇孙都顾不上了,这些宗室日后都被安禄山杀死了。玄宗路过国库之一左藏,杨国忠请将国库焚毁,不要留给安禄山,玄宗愀然,无可奈何的说:“叛军到长安如果不能得到财物,肯定会对百姓横征暴敛,不如把国库留给叛军吧,这样长安百姓也能解脱。”

  天亮后,百官还有来上朝的,到了宫门外,还能听到漏壶滴水,门外禁军立仗俨然,一切都非常正常,但是宫门开启后,才看到宫人四散乱走,皇帝陛下失踪了。于是长安的王公贵胄,平民百姓都四散逃窜,长安城中大乱,混乱之中,很多老百姓争先恐后跑到宫中以及王公贵族家里,盗取金宝,甚至还有人骑驴进入大殿,烧毁左藏大盈库。刚刚升任京兆尹的崔光远和边令诚带人救火,又派人守卫京城的衙门官署,杀了十几个人,才暂时稳定了局势,现在皇帝陛下不知所踪,安禄山马上也要来了,崔光远和边令诚也要为自己打算,所以长安稍稍稳定之后,崔光远就派儿子迎接叛军,边令诚也将宫中钥匙献出。

  玄宗一路逃跑,过渭河后到了咸阳地界,杨国忠怕追兵赶来,命人焚毁渭河便桥,玄宗动了恻隐之心,对杨国忠说:“百姓们躲避灾难求生,向西都要通过这座桥,何必断绝他们的生路呢?”玄宗命令内侍监高力士灭火,之后再追上皇帝车驾,不久天大亮,玄宗命令宦官王洛卿先行一步,命令咸阳地方政府准备早饭,谁知玄宗一行来到咸阳望贤宫后,王洛卿和咸阳县令早就逃跑了,玄宗无奈,只好再次派出宦官召集吏民,也没有人应召,转眼到了中午时分,玄宗一行还没有吃饭,宰相杨国忠到集市里买了些饼献给皇帝,周围百姓得知皇帝陛下驾到,还没有吃饭,都争先恐后把家的糙米饭杂着麦豆献上,真是饥不择食,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皇子皇孙们此时吃的非常香,皇孙们都争着用手捧着饭吃,很快就吃完了,还没有吃饱,如果不是安史之乱,这些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皇室子弟可能一辈子也体会不到饥饿的感觉。

  玄宗非常感激患难之时老百姓的帮助,命令将饭钱付给百姓,并慰劳,看到在位四十多年的皇帝落荒而逃,百姓们都哭了,玄宗也悲不自胜,捂着脸偷偷流泪,这时有一位老人出来对玄宗说:“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有很久了,以前也有人到朝廷报告安禄山要造反,陛下往往都把报告的人杀了,因此安禄山有恃无恐,最后还是反了,陛下也因此被迫离开长安,流离到此,所以古代圣主们治理天下都以广求忠良之臣以广视听。我还记得宋璟当宰相的时候,多次向陛下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而最近这些年里,朝廷大臣都以直言为讳,只懂得阿谀奉承,所以宫门之外的事情,陛下都不知道,而我们草野百姓早就知道会有今天,只恨宫廷深严,区区之心,无路上达。如果不是发生这样的事,我哪里会有机会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陛下真容并且对您说这番话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