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
第20节

作者: 省身Charle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璘辟李白为从事,为自己出谋划策,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后,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吴郡(今江苏苏州)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平牒李璘,责问他擅自引兵东下意欲何为,李璘大怒,派将领浑惟明袭击吴郡,季广琛袭击广陵(今江苏扬州),李璘进至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当时,高适和来瑱还没有到镇,李希言派将领元景曜及丹徒(今江苏镇江)太守阎敬之率兵拒守,广陵长史兼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也派将领李承庆拒守,不料,很快阎敬之兵败被杀,元景曜和李承庆大惧,投降李璘,江淮大震,高适与来瑱,韦陟会于安陆(今湖北孝感安陆市),结盟誓众讨平叛乱。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 二月,小胜官军之后,李璘信心大振,直取江淮地区,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与河北招讨判官李铣合兵抵抗,李铣麾下有数千兵马,驻扎在扬子(今江苏扬州仪征市),李成式派判官裴茂率兵三千,驻于瓜步(今江苏南京六合区),大张旗帜,列于长江边,李璘与其子襄城王李玚遥望对面官军旗帜众多,军威甚盛,突然感到一丝恐惧,麾下将领也大多泄气,先前袭击广陵的将领季广琛对诸将说:“我等跟随永王至此,永王还没有当上皇帝,人心已散,不如趁现在还没有交战,早早离开,否则在叛乱中战死,则永为叛臣了”。诸将都深以为然,随后季广琛向广陵奔去,浑惟明逃奔江宁(今江苏南京),冯季康奔白沙,麾下四分五裂,永王更加恐惧,不知该何去何从,不久,李璘军溃,在逃往岭南的路上,被江西采访使皇甫铣追获杀死,其子襄城王李玚也死于乱兵之中。

  李白也被俘,庆幸的是没有被杀,而是被流放夜郎,后来肃宗赦免了跟随永王叛乱的人,李白走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时,遇赦得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马上调转船头沿长江从白帝城向东驶向江陵(今湖北荆州),并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千古名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三攻长安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二月,永王之乱结束后,朝廷终于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平定安庆绪叛乱上了,郭子仪收复河东(今山西运城地区)后,派其子郭旰以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祚、仆固怀恩率军渡过黄河攻击潼关,唐军很快收复了潼关,叛军长安和洛阳之路断绝,驻扎在长安的叛军成为孤军,安庆绪十分明白潼关的重要性,急忙反攻潼关,这次唐军大败,战死上万人,李韶光和王祚战死,仆固怀恩抱马渡过渭水逃免。

  收复河东后,长安叛军不仅要对付驻扎在凤翔、肃宗亲自率领的唐军,还要防备河东郭子仪,威胁很大,三月,安守忠率领骑兵二万人入寇河东,被郭子仪打败,叛军被杀八千人,被俘五千人。
  四月,郭子仪的军事才能逐渐被朝廷认可,这个月,郭子仪被任命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到凤翔与肃宗会合,准备再次对长安发起进攻,当郭子仪大军走到三原(今陕西咸阳三原县)时,遭到叛军将领李归仁所部五千骑兵阻击,郭子仪派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率军大败李归仁,叛军死伤殆尽,李归仁游水逃免。

  到关中后,郭子仪与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合军驻于西渭桥,随后进驻潏水以西,潏水是长安附近的一条河流,从古到今一直有“八水饶长安”的说法,潏水就是“八水”之一,另外七条河流分别是泾水、渭水、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涝水。
  叛军将领安守忠、李归仁驻军于京城西清渠,两军对峙七天,郭子仪没有发起攻击,安守忠伪装撤退引诱唐军,看到叛军撤退,郭子仪命令全军追击,而叛军以九千骁勇善战的骑兵布成长蛇阵,唐军遭到叛军首尾两翼夹击,大败,军资器械几乎全部丢弃,郭子仪只好率军退保武功(今陕西咸阳武功县)戒严,唐军第三次进攻长安又以失败告终。
  唐军第三次攻打长安
  当时朝廷没有金银财物赏赐将士,只能用官爵充当赏赐,每次出战,朝廷都要授予将领空名告身(空名告身即空着姓名的授官凭证),任凭将领临事写名字授予将士,授予的官爵从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列卿、大将军到郎将都有,甚至还有异姓王,由于官爵太滥,行军打仗军只好以职位相统摄,不再计较官爵高下。这次唐军清渠大败,朝廷又拿官爵收拾人心,于是官爵越来越被将士轻视,一张大将军委任状只够喝一顿酒,朝廷招募的士兵,所有人都给紫袍,朝廷官员随从也都穿着紫袍,称自己为大官,前面说过,在唐朝只有三公、宰相、左右仆射、御史大夫、六部尚书等三品及以上最高级官员才有资格穿紫袍,现在紫袍竟然变的这么不值钱,朝廷官爵极度混乱。

  唐军第三次收复长安之战失败后不久,房绾也被解除了宰相之职,原来房绾性格高傲,当时国家多难,房绾经常称病不朝谒,不以职事为意,每日只与刘秩、谏议大夫李揖高谈释老之道,因此肃宗对他不满意了,便罢了他的相位,以谏议大夫张镐出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房绾罢相后,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因为劝谏也受到了贬黜,此人就是与李白齐名、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甫。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那一年杜甫出生了,杜甫是西晋著名军事家、著名学者杜预之后,三国中最后一个国家东吴就是被杜预所灭,《三国演义》最后一回便是“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杜甫的祖先世代为官,曾祖父杜依艺当过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祖父杜审言也是著名诗人,当过膳部员外郎,在《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传记,父亲杜闲,当过奉天(今陕西咸阳乾县)县令,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现在,这样的背景算是很显赫了,他并非出身于穷苦人家,天宝末年杜甫担任京兆府兵曹参军,后来安禄山之乱爆发,长安失陷,杜甫从长安昼夜兼行逃往灵武(今宁夏银川),路上被叛军抓获送回长安,杜甫与家人隔绝,著名的《春望》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后来杜甫又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逃了出来,在彭原郡(今甘肃庆阳宁县)谒见肃宗,被拜为右拾遗,成为了一名谏官,宰相房绾布衣时与杜甫关系很好,房绾罢相后,杜甫上疏言房绾有才,不宜罢免。肃宗大怒,后来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贬房绾为刺史,杜甫也被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关中大乱,谷价腾踊,杜甫寓居于成州同谷县,亲自打柴做饭,生活异常窘迫,在此期间,甚至自己的儿女都有饿死,后来,杜甫又改任京兆府功曹。

  四、南阳抗敌
  就在唐军准备继续收复长安时,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正在艰难的守卫着南阳,南阳是保卫江淮到关中运路的重要城池,叛军将领武令珣、田承嗣相继率军攻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