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
第27节

作者: 省身Charles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乌承恩用私财厚结部下,又多次穿着妇女衣服偷偷联络军中其他将领,将领们向史思明告发乌承恩,后来乌承恩到长安和内侍李思敬到河北宣慰,到了范阳(今北京),乌承恩宣旨完毕,史思明留乌承恩在府中休息,预先派两人藏在床下,又让乌承恩在范阳的儿子去看望父亲,夜深人静之时,乌承恩悄悄对儿子说:“我受朝廷之命密谋除掉史思明,事成,朝廷会任命我为节度使。”乌承恩没想到床底下还藏着两个人,这两个人听到乌承恩的话后,大呼从床下跑出,报告史思明,史思明将乌承恩抓住,搜了他带的行李,搜出了朝廷赐的铁券和李光弼的书信,信中说,阿史那承庆杀了史思明再把铁券给他,否则不要给,又搜出跟随史思明一起造反的将士名单,史思明训斥乌承恩:“我哪里亏待你了?你却想着杀我?”乌承恩知道事情败露,向史思明求情:“死罪,这都是李光弼策划的。”史思明召集将佐,向西大哭,说:“臣以十三万众归顺朝廷,何负陛下?而陛下却要杀臣。”之后将乌承恩父子榜杀,将中使李思敬囚禁起来,向朝廷上表责问,此事弄巧成拙,肃宗急忙派人宣慰史思明,对他说这不是朝廷和李光弼的意思,朝廷一点都不知道,这都是乌承恩计划的,杀了他正好。但不论如何辩解,史思明都不再相信朝廷了。这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发生的事,距离收复长安、洛阳二京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后来,陈希烈等人罪状送到范阳,史思明看到达奚珣斩首,陈希烈自尽后,对诸将说:“陈希烈等人都是朝廷高级官员,太上皇离开长安,没有把他们带上,现在还不免于死,更何况我们这些最初就跟随安禄山造反的人呢?”诸将的愤怒情绪被煽动起来了,史思明下定决心再次谋反。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七月,这个月肃宗派汉中王李瑀和司勋员外郎鲜于叔明送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以前大唐与诸国和亲,都是以宗室之女封为公主下嫁,从来没有皇帝女儿下嫁的,而现在大唐一方面是为了答谢回纥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另一方面,现在安庆绪盘踞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临漳县一带),史思明降而复叛,后面的战事估计还需回纥帮忙,回纥士兵确实骁勇,收复长安时,回纥只有四千士兵,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八月,回纥派遣骨啜特勒及帝德率领三千骑兵再次来帮朝廷讨伐安庆绪,肃宗命令朔方军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带领这些回纥兵。

  九月,安庆绪退守相州(即邺郡)已经将近一年,朝廷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部署,这个月朝廷下令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淮西襄阳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等九节度使,步骑二十万,讨伐盘踞在相州(今河南安阳)的安庆绪,肃宗认为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元勋,郭子仪是中书令,李光弼是门下侍中,都是宰相,难相统属,所以没有设置元帅,只以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唐军看似人数众多,但互不统一,就像一盘散沙,宦官鱼朝恩当观军容使,名义上不是元帅,实行元帅之事,天下名将,身为宰相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听他调遣,这是在安史之乱中,肃宗干的又一件蠢事。后来九节度使兵溃与之大有关系,而且后来历任皇帝也没有从这次战斗吸取教训,以后朝廷多次讨伐跋扈藩镇,常以数倍兵力,要么无功而返,要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定,都与官军各自为战,不相统属大有关系。

  现在唐军有这样的缺点,最开始并没有暴露出来,而对手安庆绪此时早已军心涣散,叛军名将蔡希德也被人陷害,被安庆绪所杀,其他将领都有怨言,不愿意为安庆绪卖命。唐军有二十万人,所以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消灭安庆绪这些乌合之众简直易如反掌。
  最初,唐军各部进展十分顺利,十月,郭子仪率先从杏园(注:杏园渡口按现在的解释一般都指河南新乡卫辉市东南,但《资治通鉴》上记载郭子仪渡过黄河后又向东进至获嘉,而获嘉在卫辉以西,此处存疑)渡过黄河,向东进至获嘉(今河南新乡获嘉县),击败叛军安太清所部,斩杀四千余人,俘虏叛军五百余人,安太清退守卫州(今河南新乡),郭子仪乘胜包围卫州,之后,淮西节度使鲁炅也从阳武(今河南新乡原阳)渡过黄河,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从酸枣(今河南新乡延津县)渡过黄河,几路唐军以及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在卫州与郭子仪会师,攻打卫州,卫州是相州(邺郡)西南的门户,一旦卫州失守,相州就会首当其冲,安庆绪亲自带领崔乾佑、田承嗣,将邺城七万大军分为三部,崔乾祐带领上军,田承嗣带领下军,安庆绪亲自带领中军,浩浩荡荡向卫州开去,试图保住这一重镇,郭子仪听闻叛军援兵赶来,命令善于射箭的士兵三千人埋伏在壁垒内,下令:“我军与叛军交战,我军撤退,叛军一定会来追击,到时候,你们就用箭射击追兵。”唐军出战安庆绪,不久,郭子仪便率兵撤退,叛军果然向前追击,到了壁垒下,埋伏在那里的射手齐发射向叛军,箭如雨下,叛军只好退走,乘着叛军撤退,郭子仪又反过来追击,安庆绪大败,连他的弟弟安庆和也被唐军擒获后杀死,唐军势如破竹,乘胜收复了卫州,安庆绪带着残兵败将退向邺城,郭子仪顺势追到邺城,不久,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以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等四路大军陆续赶到,安庆绪收拾残兵与官军在愁思冈(在今河南安阳以南)大战,又被打败,前后叛军被杀三万多人,安庆绪元气大伤,无力与唐军交战,只好入城固守,随后唐军数十万人马将邺城团团围住,形势危急,安庆绪只好派部将薛嵩到范阳向史思明求救,并许诺将皇帝之位让于史思明。这个薛嵩,是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名将薛仁贵的孙子,几年后,安史之乱平定,薛嵩被任命为首任相卫节度使。

  卫州之战
  不久,史思明从范阳带着十三万大军向邺城开来,见官军势大,不敢前进,先派李归仁率步骑一万人在滏阳(今河北邯郸磁县)驻扎,声援安庆绪,此地距邺城只有一步之遥。
  十一月,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攻克魏州(今河北邯郸大名县),开元年间宰相萧嵩之子、前兵部侍郎、日后的宰相萧华出任魏州防御使,此时,在一旁观望的史思明知道再不去救援,安庆绪就真的要被消灭了,于是他分兵三路,一路沿着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邯郸永年)向前,另一路沿着冀州(今河北衡水)、贝州(今河北邢台清河县)向前,另一路从洹水县(今河北邯郸临漳县东南,境内因有洹水流过,故名)向魏州进攻,史思明势大,郭子仪上奏,以河南节度使崔光远代替萧华,镇守魏州。

  史思明救援安庆绪
  十二月,崔光远刚到魏州,还没做好准备,史思明就向魏州发起进攻,崔光远派骁将李处崟出战,史思明势大,李处崟战斗不利,退回城中,叛军也追到城下,大喊:“李处崟召我来攻城,为何不出来”,身经百战的崔光远竟然相信了这个拙劣的离间计,他下令处死李处崟,李处崟是军中骁将,他一死,城中守军斗志全无,崔光远自度无力守城,便弃城向汴州(今河南开封)逃去,史思明顺利占据了魏州。

  就在魏州得而复失之时,一件与平叛几乎不相干的小事发生了,这件事虽然不太大,却给后世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