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18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1 06:58:16
  NO.32
  关键时刻,刘裕派来的援军赶到了。
  原来,刘裕率部到白石后发现对方虽然看上去很猛,却始终没有登陆的意图,马上就明白了:这只是佯攻,叛军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南线!
  他当即回师,刚回到石头城就接到战报,便立即命大将朱龄石率不久前刚从南燕军中收编的一千鲜卑骑兵,火速前去增援沈林子,自己则率大部队随后跟进。
  正是朱龄石的及时赶到,扭转了南线的战局。

  因南塘逼仄的地形不适合骑兵行动,他命令部队全部下马步战。
  这些鲜卑士兵全身披甲,手持长槊,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叛军步步逼近。
  叛军使用的多为短兵器,加之路窄缺乏闪展腾挪的空间,根本近不了对手的身,遇到这些鲜卑兵,就仿佛硬质合金遇到了金刚石砂轮—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兵败如山倒。
  不久,刘裕的大军也赶到了。
  眼见预想中的偷袭战变成了攻坚战,卢循知道战机已经失去,只好下令收兵回到了蔡洲。
  这次精心策划的行动失败后,卢循再也没敢贸然出击,只是多次分兵偷袭京口等沿江郡县,但由于晋军早有准备,因此始终未取得什么战果。

  一个多月后,卢循终于彻底灰心了。
  他对徐道覆说:如今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不如先回寻阳,再攻取荆州,这样我们就占有了天下的一大半,然后再与刘裕一较短长!
  徐道覆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此时的形势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点头同意。
  七月十日,卢循大军从蔡洲开拔,向寻阳撤退。
  由于缺乏足够强大的水军,除了派出一支小部队作象征性的追击外,刘裕并没有立即对叛军穷追猛打,而是全力以赴地在建康大造船只,为将来的决战做准备。
  第一批战舰造好后,刘裕又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他命大将孙处、沈田子(沈林子之兄)率三千水军从海上南下,长途奔袭卢循的老巢番禺(今广东广州)。
  众人都表示不解:海路遥远艰难,这样做的风险不小,更何况进攻番禺也并非当务之急,反而分掉了原本就不雄厚的兵力…
  就如霍金不会因常人看不懂而否定自己的《时间简史》一样,刘裕当然也不会因他人看不懂而否定自己的计划。
  他信心满满地对孙、沈二将说:今年十二月左右我一定会打败贼兵,你们务必在那之前夺取番禺,让他们失败后无处可逃!
  除此以外,刘裕也意识到,卢循此次西撤后,上游荆州的压力必然会增大,但由于水军尚没建好,便先派大将索邈率数千骑兵从陆路前去驰援。
  当时的东晋荆州刺史是刘裕的三弟刘道规。

  刘道规的处境确实非常艰难。
  事实上,他面临的敌人还不止东面的卢循。
  西面割据巴蜀的谯纵也来趁火打劫。
  谯纵原本是个没多大野心的人。
  但很多时候越是胸无大志的人往往越爱占小便宜。
  比如阿Q。
  比如猪八戒。

  比如我家楼下的王大爷。
  比如谯纵。
  见卢循军节节胜利,东晋政权危若累卵,谯纵也动了分一杯羹的心思,想趁机染指荆州。
  他打出的牌是在荆州影响极大的桓氏家族中硕果仅存的桓谦—桓谦之前投奔了后秦,两年前又应谯纵的邀请到了谯蜀。
  谯纵以桓谦和大将谯道福为主帅,率军两万顺江而下,攻打荆州。
  很快,谯道福攻克了原属东晋的巴东(今重庆奉节),而桓谦则沿路不断招揽旧部,人马越来越多,不久就推进到了枝江(今湖北枝江),距离江陵不到百里。
  与此同时,卢循的前锋大将荀林也已抵达了江陵东面的江津(今湖北江陵县东)。
  荆州腹背受敌,形势万分危急!
  日期:2018-04-13 07:00:58
  NO.33
  一时间江陵城中人心惶惶,很多本地士民尤其是桓家当年的老部下都和桓谦暗通款曲,或提供城内虚实,或表示愿做内应。

  刘道规干脆公开宣布:桓谦就在城外不远,听说城中有人想去投奔他,我从东边带来的人足够做事了,有想走的,我绝不阻拦!
  随后他打开城门,彻夜不关。
  人的心理往往就是这么奇怪,一件事情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会让人忍不住想要尝试,真要挑明了有时倒反而不一定有兴趣—这就好比一个美女越是穿得若隐若现越是会让人想入非非,真要一览无余有时倒反而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样。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刘道规这种开诚布公的做法竟然收到了奇效—人们为他的胆量和气量所折服,没有一个出城的!
  城内的人心也随之安定下来。
  此时正好雍州刺史鲁宗之率数千兵马来援,刘道规当机立断,决定留鲁宗之守荆州,自率所部前去迎击桓谦。

  部属们纷纷反对:现在去讨伐桓谦,取胜并没有把握。而且荀林军近在咫尺,如果他趁机来偷袭,鲁宗之那点人未必能守住。一旦有什么闪失,事情就全完了!
  刘道规却不容置疑地说:荀林是个庸人,一定不敢贸然攻城,他还在犹豫的时候,我已经打败桓谦回来了。何况还有鲁宗之在,支持几天绝对是没问题的!
  桓谦做梦也没想到困境中的刘道规竟然会主动出击,无奈只得仓促应战。
  晋军大将檀道济一马当先,率先冲入敌阵。
  其余将士也都紧随其后。
  桓谦军人数虽然不少,但大多是新近招募的,缺少战斗经验,在晋军雷霆万钧的冲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
  见大势已去,桓谦赶紧往脚底抹油,登上一条小艇就溜,没跑多远就被追兵追上斩首。

  此战获胜后,刘道规在桓谦的军营中发现了一大堆书信,都是荆州城内上至各级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写给桓谦的,刘道规仿效三国时的曹操,看也没看就将其全部烧毁,没有追究任何一个人的通敌罪责。
  接着他又马上回师,在江陵东面的涌口击败了荀林,荀林带着少量残兵逃走。
  之后刘道规派部将刘遵率部前去追击荀林,自己则先行返回江陵。
  局势转危为安,刘道规终于松了口气,鲁宗之也率部返回襄阳。
  然而没过几天,荆州城又遇到了新的考验—徐道覆来了!
  也不知徐道覆用的究竟什么办法,总之他带着三万大军一路隐蔽行军,一直到破冢(今湖北江陵东南)才被晋军发现!
  这时再去召鲁宗之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好在荆州士民因为感激刘道规之前烧信的恩德,全都同仇敌忾,没人有二心。

  刘道规临危不乱,率部主动迎敌,与徐道覆在江陵郊外展开了一场大战。
  徐道覆攻势凌厉,一举击溃了晋军前军,但晋军在檀道济等人的指挥下奋力反击,很快又稳住了局面。
  两军杀得难分难解,几个时辰过去了依然不分胜负。
  此时双方的体力都已经到了极限—呼吸基本靠喘,腿脚基本发软,眼神基本呆板,动作基本比0.5帧每秒的慢动作还要迟缓…
  关键时刻,一支生力军突然加入了战局!
  正是之前被刘道规派出去追击荀林的刘遵!
  原来,刘遵一路穷追猛打,在巴陵(今湖南岳阳)斩杀了荀林,随后凯旋而归,恰好在这里赶上了这场大战!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刘遵军的攻击,成了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已筋疲力尽的他们哪里还有什么还手之力!
  最终,叛军毫无悬念地大败,徐道覆乘小船狼狈逃回寻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