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
第37节

作者: 省身Charle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十月,雍王李适出任天下兵马元帅,他就是先前的奉节王,日后的唐德宗,兼御史中丞药子昂、魏琚为左右厢兵马使,中书舍人韦少华为判官,给事中李进为行军司马,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同平章事兼任绛州刺史,出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与诸路大军及回纥军在陕州汇合,一同进讨史朝义。谁也没有想到,一场让日后的唐德宗李适多年后都无法释怀的耻辱事件就要发生了。
  雍王李适到陕州后,回纥可汗还在黄河以北,没有渡河,当时年少识浅的李适与僚属数十人过河去见登里可汗,到了回纥营中,可汗责备李适不行跪拜之礼,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时唐朝打了好多年仗,国力微弱,回纥竟然乘此机会提出了这个要求,药子昂回答礼不当然,唐朝亲王哪里有拜见回纥可汗之礼?回纥将军车鼻说:“大唐天子与可汗约为兄弟,可汗就是雍王的叔父,怎么能不拜呢?”药子昂又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说:“雍王,是天子长子,如今又为元帅,哪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拜舞的道理?”虽然现在雍王还不是储君,但不久之后,他确实被立为了太子,就因为这件事,双方争来争去,谁都不妥协,最后可汗恼羞成怒,下令把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等人各打一百鞭,把雍王赶回去,第二天,魏琚和韦少华就重伤而死,多年后,已经成为皇帝的李适依旧对这次陕州之辱耿耿于怀。

  万幸的是,大唐和回纥没有因为此事弄的水火不容,双方按先前约定,出军讨伐史朝义。雍王受辱两天后,大军从陕州出发,向洛阳进军,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率军从河阳向洛阳进发,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从陈留(今河南开封)向西进攻洛阳,雍王留在陕州,唐军主力由副元帅仆固怀恩全权指挥。
  史朝义听闻官军将至,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御敌之策,叛军将领阿史那承庆说:“唐军如果只有汉兵来,那我军就全军出战,如果和回纥大军一起来,那么兵锋不可当,我军最好退守河阳以避其锋。”史朝义没有同意,此时唐军从四面八方赶来,决战在所难免,哪里还有避开的机会?
  唐军从陕州出发后四天,到达洛阳北郊,先分出部分兵力攻取了怀州(今河南焦作沁阳),攻取怀州两天后,唐军主力在横水列阵,叛军数万人立栅自固,仆固怀恩在西原驻军,派遣精锐骑兵以及回纥大军绕过南山到了叛军东北,两面夹击,叛军大败,史朝义此时率领十万精兵在昭觉寺驻扎,官军突然杀到,叛军被杀甚多,但叛军依旧岿然不动,井然有序,神策观军容使鱼朝恩派五百人力战,叛军阵形还是没有被冲开,随后,镇西节度使马璘大呼:“事急矣。”马璘单骑奋击,夺取叛军两个盾牌,杀入万众之中,叛军左右披靡,大军乘之而入,叛军大败,退守石榴园、老君庙,又大败,人马自相践踏,此战叛军被杀六万人,被俘二万人,兵败如山倒,平叛决定性战役以唐军胜利告终,史朝义只好率领数百骑兵向东逃走,唐军顺势收复了洛阳和河阳三城,抓获了一干叛将,以皇帝之命将他们赦免。仆固怀恩留回纥可汗在河阳驻守,派其子右厢兵马使仆固玚及朔方兵马使高辅成率上万人乘胜追击史朝义,史朝义一路从郑州跑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又跑到濮州(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朝时濮州管辖鄄城、雷泽、临濮、濮阳、范县共五个县,管辖范围约为今山东菏泽北部与今河南濮阳一部分,治所在今山东菏泽鄄城县),一路上如丧家之犬。

  再复洛阳
  洛阳第二次收复后,这次洛阳百姓可没有上次那样幸运,回纥大军进入洛阳后,肆行杀掠,百姓死伤数万,大火在城中烧了十几天才渐渐熄灭,更让人感到伤心的是,不仅回纥,就连唐军也认为洛阳和以东的郑州汴州等地是叛军领土,百姓也都是叛军的子民,所以唐军士兵也加入了抢劫大军,威震天下的朔方军和神策军摇身一变,成了抢劫犯,这场抢劫历经三个月才慢慢结束,洛阳百姓的私人财物全部被抢走,面对越来越寒冷的冬天百姓只能用纸裹身保暖。

  三、收复河北
  十一月,史朝义从濮州渡过黄河,唐军攻克滑州(今河南安阳滑县),之后又在卫州击败叛军,史朝义所署睢阳节度使田承嗣率兵四万赶来与史朝义汇合,但此时叛军已经军心涣散了,兵无斗志,很快就被仆固玚击败,后来史朝义率领魏州(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之兵来战,又被击败,从此以后叛军再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就分崩离析了。不久,叛军所署邺郡节度使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向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投降,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恒、赵、深、定、易五州向河东节度使辛云京投降,李抱玉等人进入叛军军营,薛嵩等人都恭恭敬敬的接受收编,但不知为何,不久后,仆固怀恩又命令薛嵩和张忠志复位,继续当节度使,从这件事开始,李抱玉和辛云京就开始怀疑起了仆固怀恩是不是要谋反,时隔一千多年,仆固怀恩当时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我们无从知道,只知道,平定叛乱后不久,他真的反了,也许是早有预谋,也许是被逼无奈而反,但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一代名将仆固怀恩晚节不保,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后来,朝廷同意了仆固怀恩的决定,任命投降的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统领故地五州,并赐姓名为李宝臣。
  唐军一路势如破竹,追击史朝义到了莫州(今河北沧州任丘),唐军各部陆续赶到,将莫州团团围住。
  时间到了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屡次出战,都被唐军打败,始终不离不弃的田承嗣劝史朝义,请他亲自到幽州(今北京)发兵来救援莫州,田承嗣坚守莫州等待救兵,史朝义同意了,之后挑选精骑五千人从北门突围向幽州奔去,史朝义刚离开莫州,田承嗣就投降了,凭心而论,田承嗣虽然是叛军中的顽固分子,但他不愿意拿着史朝义的人头来求朝廷赏赐,而是先放史朝义走,自己再投降,已经比后来很多人要强很多了。

  田承嗣投降后,唐军继续向幽州追击,当时史朝义任命的幽州节度使李怀仙也已经向朝廷请降了,史朝义到了幽州,李怀仙不接纳,唐军马上就追过来了,史朝义派人对李怀仙部将李抱忠说大军在莫州坚守,自己来幽州是来发救兵的,随后又以君臣之义责备他,李抱忠也知道叛乱就要平定了,无奈的对史朝义说:“上天不保佑大燕(大燕是叛军建立的政权),唐室又复兴了,我现在已经归顺了大唐,怎么能反复无常,大丈夫耻以诡计相图,希望你早点选择后路,而且田承嗣肯定也已经投降了,不然,官军怎么会追到这里?”史朝义突然明白李抱忠的话确实有理,田承嗣很可能已经投降了,史朝义更加恐惧,于是跟随史朝义一路而来的范阳(范阳就是幽州,今北京)籍士兵都拜辞而去,大势已去,史朝义只好带领数百胡骑向东逃走,后来到了温泉栅(温泉栅在今河北唐山),被李怀仙派兵追上,史朝义陷入绝境,在林中自缢,李怀仙取其首级献给朝廷,史朝义死后,持续将近八年的叛乱才宣告平息。后来叛乱平定的消息传到剑南(今四川省),历经漂泊的著名诗人杜甫欣喜若狂,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怀仙投降后,朝廷任命他为幽州节度使,田承嗣也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薛嵩被任命为相卫节度使,领相、卫、邢、洺、贝、磁六州。与此前授予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都是叛军将领,朝廷这种因事姑息,授予降将节度使镇守故地,实在是遗祸不小,后来一直到唐朝灭亡,中间这一百四十多年里,除了唐宪宗中兴天下短暂收复过河北,其他时间河北几乎一直处于对抗朝廷的自治状态,著名的河朔三镇指的就是成德、幽州以及魏博。河朔三镇以后还要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而唐朝经过了多年叛乱,国力已大不如前,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安史之乱前可以称之为盛唐,此后大唐再也没有回到贞观、开元年间那样的盛世。

  安史之乱平定了,而朝廷中兴天下的责任依旧十分沉重,之后经过了将近六十年,才由唐代宗的曾孙唐宪宗完成这一重任,在这之后,唐朝还要面临许许多多的内忧外患,一系列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才换来了唐宪宗短暂的中兴天下。安史之乱以后都要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之后的一个系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