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20节

作者: 云淡心远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8 06:55:39
  NO.35
  古人迷信,因而在刘裕这番话的鼓舞下,晋军全都斗志昂扬,勇往直前,顺利突破了叛军的防线。
  卢循、徐道覆为了生存,也指挥部队拼死抵抗,但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倾向于保持它原有运动状态的—高速上的货车要想刹住不容易,穷惯了的我要想发财不容易,此前连战连败的叛军要想止住败势当然也没有那么容易!
  最终叛军再次大败,死万余人,其余部众大多投降,卢循、徐道覆乘小船逃走。
  对叛军降兵,刘裕颇为宽大,下令只要承认是被胁迫参加的一律既往不究。
  不承认的怎么处理呢?

  史书没说。
  不过我想,就像主动加入AV行业的一般不会想守身如玉一样,主动投降的一般也不会想当烈士。
  考虑到卢循主力基本被歼,已掀不起什么大浪,之后刘裕本人率晋军主力班师回朝,只留大将刘藩、孟怀玉继续追击叛军。
  再看卢循。

  他和徐道覆两人一边南逃,一边收集残部,总算又凑了数千人。
  他归心似箭,一心想早日回老巢番禺疗伤,没想到路上听到的消息让他更受伤—番禺已经被晋军攻占了!
  他慌忙留徐道覆守始兴(今广东韶关)以阻挡追兵,自己则继续南下,企图收复番禺。
  卢循前脚刚走,刘藩、孟怀玉等人率领的晋军后脚就杀到了,正好此时沈田子也在攻下了岭南多地后来到始兴,便一起会攻徐道覆。
  徐道覆到底还是名将,在无论士气还是兵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还是咬着牙坚守了一个多月才被晋军攻陷,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卢循争取到了来之不易的逃命时间。
  可惜卢循实在是太偏执了,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番禺城外围攻孙处,尽管屡攻不下却还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追兵不死心,直到沈田子等人到来后,他才知道情况不妙想走,但哪里还来得及—在孙处和沈田子的内外夹击下,卢循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之后孙处、沈田子率部紧追不舍,在苍梧(今广西梧州)、郁林(今广西贵港)、宁浦(今广西横县)又三次击败卢循。
  然而就在卢循几乎走投无路之际,孙处突发重病,晋军停止了追击,返回广州。
  卢循这才得以死里逃生,南下袭占了合浦(今广西合浦),不过他知道这里离晋军太近,并非久留之地,便决定再次发挥自己擅长水战的特长,带着三千残兵渡海去进攻更偏远的交州(治所龙编,今越南河内)。
  人在倒霉到极点的时候,喝凉水也会塞牙,放个屁都要爆菊。
  卢循就是如此。
  在龙编南郊的渡口,他竟然被他本以为是小菜一碟的交州刺史杜慧度打败,全军覆没。
  卢循知道自己这次在劫难逃,要想保持最后的尊严,只能自行了断了。
  他先用毒酒毒死妻子,然后召集姬妾们问道:你们谁愿意跟我一起死?
  除了少数几个愿意陪卢循一起上路,姬妾们大多哭泣道:雀鼠尚且偷生,我们当然想活下去!
  如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卢循临死前的表现证明他完全是个禽兽—听完她们的回答后,他将那些不想死的姬妾全部杀掉,然后投水自尽。

  至此,持续十余年的孙恩、卢循之乱彻底被平定。
  刘裕也因此大功而被晋封为太尉、中书监。
  随着地位的稳定,刘裕在内政方面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日期:2018-04-19 17:03:47

  关于卢循,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卢循死后,仍有少量余部逃出,这些人没地方可去,只好在今天两广及福建一带沿海漂荡,以船为家,不受政府管辖,此后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水上族群—“卢亭子孙”。
  卢亭一族,世居于大奚山(今大屿山,香港岛和万山等岛屿的合称)上,本来与中原的汉人并无纷争。及后南宋朝廷以卢亭一族未得其许可贩卖私盐为由,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出兵大奚山,对岛民进行大屠杀,卢亭一族几乎被歼灭,幸存者为今日疍家人的始祖。
  据说我们熟悉的音乐人,出生在澳门海边鱼艇上的冼星海先生以及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就是卢亭人的后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