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29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293年,韩魏欲联军攻秦,秦将白起与其战之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
  前283年,燕赵之相乐毅率三晋、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陷齐70城,后田单虽复国,然田齐衰败大势已定。
  公元前279年和前278年的鄢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了当时政治核心在南阳和丹阳一带的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江夏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
  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楚顷襄王乃辟迁于陈丘以避秦军之锋。
  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前270年,秦昭王见欺于赵惠文王,昭王怒,攻赵阏与,赵将赵奢于阏与大败秦军。
  秦昭王知赵之强方锐,不可与之争,乃用范雎为相,迫母宣太后不干政,逐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范雎出谋“远交近攻”,昭王以为然,定为国策。
  前262年,秦昭王攻韩国,韩国割上党以赂秦,上党不愿降秦而降赵,赵纳之。秦昭王怒,欲夺上党。赵起倾国之兵以拒秦,秦调关中之卒以攻赵,两军对峙于长平,赵廉颇不能退秦,王龁不能败赵,相持数年。
  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为将,秦昭王秘遣白起为帅,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12)灭亡周室
  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6),西周公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然诸国之军约期不至,事遂寝。秦闻,大怒。命将伐周。周不能敌,西周公乃尽以所领三十六邑三万人献秦,秦受地而归西周公。不久,周赧王崩,周民东亡,秦取九鼎而归,秦帝国立。秦庄襄王元年(前250),东周公复欲趁丧伐秦,为秦相吕不韦所执归。秦置之于阳人,周亡,凡立国879年。
  (13)一统天下
  前247年,秦庄襄王卒,子秦王政立,年十三。
  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平定幸臣叛乱,次年又罢吕不韦之相位,迁之于蜀,后又迫其自杀,重用李斯等人。自前230年起,至前221年止。十年中,命王翦、王贲父子及李信、蒙武等将率军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自号皇帝,是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多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百代犹得秦政法”的说法。
  秦始皇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设立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以维护国家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日期:2017-12-30 09:07:11
  吴国(周朝诸侯国)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句吴。

  (1)吴国起源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句吴古国。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柯相死,其子强鸠夷继位。强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禽处死,其子转继位。转死,其子颇高继位。颇高死,其子句卑继位。这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晋国版图、征伐虢国。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去齐死,其子寿梦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吴国开始派兵征伐楚国。前570年(王寿梦十六年),楚共王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前561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前557年(王诸樊四年),晋平公方始继位。

  前548年(王诸樊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2)结交列国
  前545年(王余祭三年),齐国相庆封获罪于齐,从齐逃到吴国来。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他作为奉邑,把公主嫁给庆封,庆封结果比原先在齐国还富有。
  ①出使鲁国
  前544年(王余祭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要求欣赏一下周朝廷的音乐。鲁国乐工为他演唱了当时各种音乐和各种舞蹈。当看到《招箾》舞蹈时,季札说:“美德的巅峰啊,太伟大了,如上天覆盖万物,如大地无不承载,再好的德行,也不会比这乐舞所象征的舜的美德更高了。观乐可以停止了,如还有别的音乐,我不敢再欣赏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