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42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8)降侯贬君
  昭公时期,三晋强盛,而卫国如小侯,成为魏国的附属。已被到了成侯时期,因为国势不如诸侯,于是贬号为侯。到了嗣君时期,卫国只剩下濮阳,而卫侯贬号为君。“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说明此时卫君已是魏国的一个亲属和封臣,诸侯国的封臣才叫“君”,此时卫国已不能称为诸侯国了。
  (9)始皇不灭

  灭和废应该是两个概念,战国后期各大国争霸,卫国日渐衰弱,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濮阳城这个弹丸之地了。公元前242年,秦国置东郡,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卫也就名存实亡了。但是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才彻底灭亡。应该是公元前209年被秦二世给废了的。公元前254年魏取秦陶郡时,顺便把附秦的卫国也灭掉了,可能还给卫君留了个名义,比同魏国的小封君而已,卫至此时最多是“名存”罢了。秦二世废的也就是这个名义。

  诸侯国的封臣才叫“君”卫国在被魏灭之前就自贬号为君了.始皇帝连六国都灭了,要彻底消灭小小的卫国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是终他一世,始终容许卫国的存在。不加以侵害。由此可见,第一,始皇帝是注意舆论影响的。第二,他并不是一个无目的的暴君,不轻易感情用事。咸阳学宫。始皇帝相当重视文化建设,他要他的传之万世的帝国不是一群文盲统治的帝国,而是文化极度繁荣的文明国家。咸阳学宫的建设,是为了比拼战国极负盛名的齐国稷下学宫。而且在初期应该说他也给了那些博士们极大的言论自由。只是到后来实在容忍不了以淳于越为首的六国那些顽固派们的无礼攻击,他终于下了焚书令。 焚书和坑儒不是一回事。坑儒这件事情,主要是由几个术士引起的。术士们老虎头上拔毛,当然没有什么好结果了。皇帝一气之下活埋了大约460个儒生术士。始皇帝为了这件事情被儒生们骂了2000多年。实在是有点冤枉。这个数字事实上是非常小的。在长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杀人成千上万的事情多不胜数。但是,这件事情最大程度上得罪了文人儒生集团,所以遗臭千年。试想一下假如杀的是农民而不是儒生,恐怕那些大儒们哪怕多写一句话也未必愿意。第三,卫国长期附秦,等于是秦的属国,两国关系也一直不错,吕不韦,商鞅也都是卫国人,废卫没多大必要了。

  尽管如此,卫国却成为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康叔立国时,定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时,占卜说可以在这里立国300年,后来帝丘(卫迁于帝丘及改名濮阳)果然成了卫国的福地,卫国人在此立国达388年。随后,卫元君十四年卫国被秦国迁到野王县(今沁阳),又生存了几十年。在众多曾经声名赫赫的诸侯国纷纷被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卫国却奇迹般地躲过无数次灾难,生存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到秦二世时才灭亡。很多人对此觉得难以理解。究其原因,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卫国多贤才,就像“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一样,“卫地自古多君子”。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在卫国长达10年,也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日期:2018-01-03 18:58:21
  宋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宋国(公元前1040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
  (1)西周时期
  周武王伐纣,商朝覆亡后,按照分封制的礼法,国家虽然覆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国号宋。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以奉商朝的宗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微子启去世后,其后裔担任王朝大臣,为微氏。其弟微仲衍继位。国君传了几代后,即发生内乱。湣共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其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湣公子鲋祀为此很不满,认为国君位职应该为其兄长弗父何。于是炀公三年,公子鲋祀杀掉了叔父炀公熙,欲立兄长为国君。弗父何以得位非正为由拒绝出任国君,于是公子鲋祀自立为国君,是为宋厉公。自此之后,宋国君位基本父子相承,直到宋宣公打破这惯例,结果由此引发宋国一场内乱。

  (2)让国肇乱
  春秋初年,宋国仍奉行着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西元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而在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即为华父督所杀。此一同时,宋国因时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前690年宋国内乱,诸公子纷外逃。
  前728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宋穆公去世后,不立其子公子冯,以忠于兄宋宣公所托为由,坚持立兄子公子与夷。于是公子冯流亡郑国,公子与夷立为国君,是为宋殇公。
  宋殇公继位后,大司马孔父嘉受穆公和所托,辅佐殇公,与另一大臣华父督共同执政。两人皆为公族大夫。华父督为宋戴公之孙,而孔父嘉则为弗父何之后。华父督对孔父嘉地位高于己很不满,而且有次华父督见孔父嘉之妻美貌并为这垂涎不已。

  由于公子冯在国内有一定势力,而且得到郑国国君郑庄公的支持,因此对此非常不放心。由此与郑国发生连年征战,但输多胜少,因此国内民怨很深,华父督利用此形势,即散布谣言,说大司马将要再次对郑用兵。于是国内发生骚乱,华父督趁机袭杀孔父嘉,夺走孔父嘉之妻。孔父嘉之子木金父则逃难到鲁国,从此孔氏成为鲁国人。
  宋殇公与夷听闻华父督煽动杀死自己的亲信孔父嘉,于是驱战车欲杀华父督。华父督见国君发难,于是下趁机一举杀掉了宋殇公。接着从郑国迎立公子冯即位,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宋庄公继位后,根本置当年郑国关照之恩不顾,贪于财赂。而且,他由华氏所立,因此华氏专政,宋国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
  (3)襄公称霸
  齐恒公曾将公子姜昭托付于宋襄公,现在,宋襄公也有意扶持他作齐国国君,于是,宋襄公通知各诸侯国,要大家发兵一道送公子姜昭回国接替王位。
  但宋襄公的威望不高,只有三个小国带来兵马响应他。宋襄公带领四国人马向齐国进发,齐国大臣见四个国家的兵马打来,就大开城门,迎接公子姜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原本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宋襄公帮齐孝公登上君位,就沾沾自喜起来,萌发了取代盟主的雄心。但这次响应拥戴齐孝公登位的只有三个小国听命于他,其他中原大国根本不予理睬,可自己又没有实力去强迫他们,于是他就决定拉拢大国,借大国的声威去压服小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