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第3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24 14:16:17
  3.

  天亮之时,豁鼻马带着一众元军将士随同郭英等人抵达明军大营归降,徐达立即命他攻占太原,豁鼻马义不容辞,立马领兵直指太原,徐达也率军随后而至。留守太原的元兵见外围的救援部队竟然灰飞烟灭,也不再抵抗,献城了事。清查降兵降将,共计士兵4万人,战马4万匹!常遇春一口气追击一百余里,几乎追到忻州,仍然不见扩廓帖木儿踪影,只好回来复命。此战,扩廓帖木儿只带着十八名骑士逃出生天!第一回合:徐达赢!

  有人说,此战不能算徐达厉害,因为元军部队有笼里鸡作反,出了个“蒙奸”,扩廓帖木儿防范意识不够,被“将”了一军。
  是的,连扩廓帖木儿本人也是不服气的。
  可是,接下来,不等他喘过气来,常遇春又统领明军横扫太原以北,扩廓帖木儿立脚不稳,连失忻州和大同两座军事重镇!他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转移到陕西北部打游击去了。
  此时,洪武皇帝朱元璋指令徐达常遇春解放陕西,这里盘踞的有李思齐和张良弼、张良弼等军阀。就是他们不服扩廓帖木儿的指挥,导致明军北伐如入无人之境!现在,当他们直面徐达明军的攻击时,他们想到了扩廓帖木儿,他们需要他的帮助,于是派人联系扩廓帖木儿,后者的心态在经历了大败之后,对昔日的同僚的看法也改变了,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与明军一决高下,于是,他同意与关中势力联和对付明军。这一来,战局立即改变。

  徐达,还能靠运气取胜么?
  第二战:定西之战。
  有人认为今天的潼关毫无险要可言,那是因为近现代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把昔日的关中要隘的废了武功。地图上,潼关古城才是元末时期的入关处,北部的黄河阻隔了山西的风陵渡口,明军要突破此关,进入关中平原,实属不易。可是,这里的守兵却不是元兵,而是明军!何解?原来,早在1368年上半年,徐达指挥的明军兵团就把河南解放了,扩廓帖木儿的弟弟脱因帖木儿在洛阳附近吃了败仗,元军退出河南战场,徐达随即把战线推至潼关。这是贯彻朱元璋的北伐战略的一个重要据点,就是夺取潼关,把关中的元军关在陕西之内,不让他们出来插手豫州豫鲁晋战场。徐达命冯胜攻克了潼关,并命将军郭兴和于光留守该地,不得让元军出关。这就教人啧啧称奇了,历来潼关都是守卫关中的战略要地,比如安禄山军千辛万苦占领了洛阳,就派兵攻打长安,被潼关守将哥舒翰拦住去路,若不是杨国忠瞎指挥,哥舒翰被迫走投无路而投降了安禄山,估计安禄山很难突破这道天险。也就是说,潼关是用来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关隘,朱元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用潼关阻止关中元军出兵河南!他指令:我军把守住潼关,就是切断了元朝的一条胳膊,大将军(指徐达)夺取了山东,也切断了元朝的另一条胳膊,然后再鼓行北伐,大都垂手可得!

  徐达忠实地贯彻了这一战略部署,结果,从1367年十月,到1368年八月,仅仅十个月时间,就把元大都攻克了,作为统治中华帝国的元朝,也就灭亡了。

  而当徐达统领军队离开河南,兵锋直指元大都时,郭兴、于光就坐镇潼关,严守此地,关中的李思齐派人前来抢关,结果大败,从此关中兵不敢越雷池半步!等到山西战场之战事结束后,徐达常遇春腾出双手,碾压关中军。
  李思齐张良弼等人急忙联系扩廓帖木儿,后者此时已经躲到甘肃去了。虽然他痛恨明军几乎要了他老命,认识到自己要想翻身,一定要与李、张联手,但是,当真正的求助使者来到时,扩廓帖木儿竟然萌生了“卞庄子打虎”的念头:就是先坐山观虎斗,然后把两败俱伤的明军和关中元军都吃掉!那么,他的妙计有无得逞呢?
  下图是鄱阳湖入长江之处的石钟山的石刻:忘怀天地。落款:常遇春。据实测所得:每个字体约0.45平方米大小。时间是洪武戊申,即洪武元年(1368年)。其时,鄱阳湖之战早结束五年了,也许常遇春旧地重游,留下此石刻,也可能是后人仰慕这位英雄,临摹他的字迹,刻在当年常英雄大显神威的地方。我们据此可知,常遇春也不是文盲一个!而且,在今天的浙江衢州还留存着常遇春的一首古诗(此诗下一集再发布)!如今来说说徐达常遇春解放陕西地区。他们的军队在山西,与陕西隔着滚滚黄河,当时正是阴历三月,在季节上仍然是春末,黄河还没有进入雨季,而令人恐惧的凌汛期则刚刚结束,此时的秦晋之间的黄河水流平缓而稀少,徐达部队抵达黄河岸边的河中府(现在叫蒲州),他决定渡河!如何过黄河?他的一位部将张良建议架浮桥。能行吗?其余将佐觉得在黄河上架浮桥工程浩大,有人建议造船过河,有人建议采用当地居民常用的羊皮气囊过河。张良说,一年多前,康茂才在陕州建浮桥过河取山西,大家不记得了?那时是盛夏七月,正是黄河雨季,水势浩大,康茂才就是在如此条件下修建了陕州浮桥(今天,在那附近修建了三门峡大坝),明军得以迅速全军过河,直取山西安邑和夏县。为什么康茂才如此了得,是朱元璋时代的桥梁专家?那要追溯十六年前的岁月了!那时候,蕲州人康茂才与另一个叫陈友谅的渔夫之子是一对好朋友,后者不愿意当渔民,努力读书识字,结果洗脚上田,在县衙里做了个低级的公务员,主要负责抄写文书档案之类的工作。康茂才也不愿意做个普通人,听闻政府征兵,准备对付长江南岸那边的土匪山贼,于是把家里的佣人遣散了。他的一个老仆人死活不肯离开,最后康茂才把他介绍给做了公务员的陈友谅,然后带着老母亲过江投军。康茂才在政府军很快就出人头地,打了几场剿匪战,竟然升了职,做了元军的一支“义军”的元帅!这时,那个老仆人竟然回来了。他说:陈公(指陈友谅)说你旧主人做了大官,你回去吧。我要作反去了,你跟着我多数是死路一条!康茂才笑笑,接收了老仆人。不久,康茂才成家了,又不久,集庆路(即南京)军方指令他会同多至元军部队过江进攻盘踞在和州、滁州地区的红寇叛匪。康茂才十分勇猛,与另一个元军元帅陈也先数轮激战,却无法歼灭这帮逆匪。即使集庆派出大将蛮子海牙统领水步二军前来助战,元军依然无法取胜。为何?因为那支匪军正是朱元璋部队!

  日期:2018-07-25 15:42:19
  4.
  康茂才效力于元朝,无法剿灭长江北岸和州的红寇朱元璋部,只好带着部队过江据守太平。朱元璋联络巢湖水寨的民变军,共同组建了水师,在盛夏六月初一日,跨江强夺采石矶。康茂才等元军无法抵挡,采石矶被常遇春占领,继而太平也失守了。康茂才和陈也先只好撤退回集庆。朱元璋部队在集庆周边与元军周旋了大半年,集庆周边许多县城都被朱元璋攻克了,元将陈也先被擒后玩假投降,联合集庆城的守将福寿谋杀了朱元璋的顶头上司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当时是这支反元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与坐第二把交椅的张天佑(郭子兴的妻弟)。但是,在朱元璋组织更为猛烈的攻击时,集庆沦陷,福寿自杀,蛮子海牙逃走,康茂才投降了朱元璋。由于康茂才也是一位水师元帅,朱元璋爱惜这个人才,依靠他和巢湖水师打造了几个长江水域上的水寨,防止东面的张士诚由长江水道袭击自己。其后,又重用康茂才,命他为都水营田使,负责发展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建设,结果,三两年之后,康茂才经营的农田大丰收,为朱元璋集团积聚了大量的粮食。朱升所说的“广积粮”政策其实在朱升还没有见到朱元璋时,已经由康茂才着手经营了好几年了!其后,陈友谅大举东下,攻占了朱元璋集团的太平府,随后杀了徐寿辉,自己做了皇帝,跟着直取应天府(集庆)。朱元璋想起康茂才曾是陈友谅的好朋友,于是通过他,派昔日的老仆人向陈友谅假投降,陈友谅深信不疑,结果中了圈套,舍弃自己的水师优势,上岸结营与朱元璋在陆地上决战。结果,陈友谅大败,朱元璋一口气收复了所有失地。康茂才的功劳让他成为朱元璋心目中的又一员大将!1367年,北伐军解放山东后,转战河南,康茂才被派去增援徐达常遇春,当他们打败脱因帖木儿后,占领了洛阳和陕州,脱因帖木儿逃去山西。陕州与山西仅有黄河相隔,这时,康茂才发明“浮桥”:就是把数百只船并排,一直到对岸,船上铺上木板,为了保持船上的木板不被水流冲走,又用铁链紧紧拴着船体和木板。于是,当时是八月,黄河雨季还没有结束,水流依然浩大,康茂才这道浮桥却稳稳当当地连接着黄河两岸!为了让北伐军迅速过河,康茂才还下令修建多座浮桥,数万兵马及军用物资同时过河,其情景颇为壮观。在古代战争史上,用这种方法过黄河的,此为首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