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5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31 19:09:00
  《历史的侧面》(17)
  按照李约瑟博士的说法,近代自然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西方萌芽并且大发展,是因为一种被他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制度而导致的。这种社会制度又被李约瑟称为:“亚洲型的官僚封建制度”。【10】
  而且,这种制度在本质上是“官僚式”的,而非欧洲中世纪那种“封建式”的。那么这种在中国秦汉之后逐渐“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制度,到底是“官僚式”的、还是“封建式”的呢?
  其实,在李约瑟博士的著作里,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比如,在李约瑟本人的叙述当中,经常会频繁地谈到几个词,例如:“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官僚制度”、“中国式封建制度”、“官僚封建制度”等等。每次提到这些术语时,李约瑟总是出言谨慎,小心翼翼,一般都要加以特殊的注明。
  尤其是针对“封建”一词,李约瑟总是给出一些定语,比如,“如果确实名副其实的话”,“假如那是恰当的名词的话”,或者“中古亚洲特有的封建制度”……这些特殊说明的话。【11】
  李约瑟这样表达,显然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因为在一个外国人看来:中国自秦汉以后并没有进入到官方所宣传的那种“封建社会”里,而是进入到一种被他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或“官僚制”的特殊历史阶段。
  在这个历史阶段(秦—清),国家权力的行使“不是通过受采邑之封而又有等级之分的军事贵族,而是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官体制,即西方人所知的‘官吏体制’,这个体制不再享有世袭权,而是代代更新其成员。”【12】
  日期:2018-09-01 07:46:10
  《历史的侧面》(18)
  李约瑟经过长期的研究还发现,中国不存在类似西欧中世纪那种典型的feudalism制度(中文对译为“封建”)。如果硬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划出一段历史时期与这种封建制度相对应,那么先秦时期的“三代”(也就是“夏商周”时期)无疑最为典型。如果非要将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也定义成“封建社会”,那么,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种所谓的“封建”与欧洲的那个“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军事贵族封建制度”,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似性。

  然而,调查的结果非常令人沮丧,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相似性。
  这就有点儿奇怪了,要知道,我们从小到大,从小学教育开始,一直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不同的大学教育可能有所偏差),历届教科书里,向来是把秦朝以后、一直延绵到清朝的这段历史时期,定义为“封建制度”,同时又将秦朝以前、也就是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称之为“奴隶社会”。难道李约瑟神经错乱了吗?
  当然不是,二者之间,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那么,到底是谁错了呢?
  另外,李约瑟也不同意国内历史学家的一种认知倾向,就是企图建立一种包罗万象的、包揽一切人类文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单一公式,也就是所谓的:任何国家、民族都必须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僵化刻板的进化顺序,也就是所谓的“五阶段论”(这种顺序不能乱,还不能省略或者跳过)。
  日期:2018-09-01 15:20:01
  《历史的侧面》(19)
  李约瑟尤其不同意中国曾经存在过“奴隶制社会”这样的论断。

  在他看来,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奴隶”,但这并不能说有奴隶就一定有“奴隶社会”的存在,就一定会出现类似于古代西欧那样的非常发达的、典型的奴隶制度。因为,即使是被“广泛认为”是奴隶制度的商、周时期,中国也不曾出现过类似于地中海文明那样的“以奴隶为基础”的社会形式【13】。
  中国既“没有类似游弋于地中海的满载奴隶的大帆船的东西,也没有类似于遍布意大利各地的大庄园的东西。”【14】
  也就是说,不管在“质”上,还是在“量”上,中国的奴隶制度都无法和与地中海文明相比,甚至可以说是相去甚远。关于这一点,李约瑟甚至毫不隐晦地说:
  “我要极其抱歉地说,关于这一点(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我与中国当代的研究者们存在着严重分歧。”【15】
  而这个所谓的“五阶段论”,经过李约瑟的研究论证,那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那个流行于苏联的个人崇拜的教条主义风气中”形成的,并不适用于其他的国家和民族。【16】 
  日期:2018-09-01 16:05:28
  《历史的侧面》(20)

  其实,李约瑟一直在寻找中国与欧洲“充分不同”的东西,而这个“不同”恰好导致了中国的古代是如此的辉煌灿烂、而到了近代却如此贫困落后。正如他所说:
  “当我们比较欧洲和中国的历史时,就会发现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封建制度(假如那是恰当的名词的话)与欧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又有什么样的不同?”【17】
  所以,在破解李约瑟难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到底什么才是“封建”?以及“封建”一词的原始含义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要这么较真,主要是因为“封建”一词的内涵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就相当于自然科学里的“度量衡”,交通岗上的指示灯,属于史学界里的关键性术语。如果它的概念含糊不清,制定的标准模糊不定,那么它所衡出来量的“历史事件”,也将变得混乱不堪。
  这就好比一把尺子、或者一杆秤,如果它本身的标准就是歪的,那么它们所丈量出来的尺寸、或者称量出来的重量,也将没个准谱,根本不具备参考价值。
  所以,在下一章里,我们将着重阐述“封建”一词的来世今生,重新厘定“封建”一词的原始本意。同时,我们还要重新审视一下“从秦朝到清朝”这段历史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日期:2018-09-01 21:32:36
  《历史的侧面》(21)

  第二章 “封建”的百年误读
  1940年1月2日深夜,寒风瑟瑟,夜雨婆娑。在上海陶家的寓所里,陶希圣一家人正襟危坐,心情忐忑不安。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金银细软。仆人们早已遣散,家务也很久没有人收拾,只剩下了陶家人团坐在黑暗之中焦急的等待。
  大家屏住呼吸,倾听着窗外的动静。不算大的客厅在黑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空旷。窗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蜡烛咝咝作响,在静谧的房间里清晰可闻,空气放佛凝固了一样。此时,陶家人正等待着一个决定着全家人前途命运的重要时刻。
  据可靠内线密报,由于陶希圣拒绝在汪伪政府的卖国密约上签字,已经引起了汪精卫的怀疑。“七十六号”的特务正随时准备前来刺杀他,然后开“追悼会”,以掩人耳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