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8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缅惟三代封建,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这里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要实行封建制,是因为当时“周中央”的统治力度不够,不得已,只能因势利导,化整为零,分片包干管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公司的摊子铺得太大,事务太多,实在管不过来,只好分割成小公司,让它们自负盈亏。
  当然了,历史上关于“封建”一词最有名的叙述,当属《左传》中的记载。
  《左传桓公二年》上说: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又说: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两句话的信息量有点儿大,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我们留在后边慢慢细说,先让我们看几个大活人的例子。
  日期:2018-09-04 10:44:03
  《历史的侧面》(29)
  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最早出现在周秦之交,也就是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的时候。
  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在新占领区内,是像西周那样把亲戚功臣都分封出去,让他们到地方上做诸侯,大搞封建制,还是像后来的商鞅那样,“废封建、开阡陌”,大搞郡县制?
  这着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让这些新生代的统治者们很是痛苦地纠结了一番。

  后来,秦始皇为了这事儿,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会上,以丞相王绾(是个儒生)为代表的保守派认为,我们大秦帝国应该继承祖先的遗志,在封建制的老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直至天荒地老,海古石烂。
  他给出的理由有二:
  第一,分封自己的亲戚为诸侯,万一哪天某个乱臣贼子造了反,或者遭遇重大的社会危机,中央和地方诸侯之间,彼此还有个照应,可以互相救援。不会中央一发生变故,整个国家都跟着乱了套,然后大家一起跟着完蛋。关于这一点,特别有利于他们老嬴家“一家一姓”统治的稳定。
  第二,“封建”这个古老制度已经传承两千多年了(儒家认为夏商周都是封建制度),在人们潜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不是那么容易被化解掉的。而且,这种制度已经被天下臣民所熟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大家习以为常,很难改变。而且,就算想改变,也要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方针和路线,一步一步逐渐地展开,让新占领区人民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蹴而就。否则的话,欲速则不达,没准还会适得其反。【7】

  所以,在这一帮子儒生看来,新兴的秦帝国应该继续沿用西周的封建制度,不应该搞什么制度创新,也不应该推行郡县制度?
  而他们的理论也得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认可。
  然而,就在此时,站在一边的廷尉李斯不乐意了。

  李斯是“法家”专业毕业的高才生,一向推崇“法家”治国,对于儒家推崇的“封建制度”向来不感冒,非常看不惯。他站出来大声疾呼:空谈误国!
  啊不!
  是“不可为也”【8】!
  那时候还不盛行空谈,“空谈”这种时髦的玩意儿直到魏晋时期才大规模流行
  日期:2018-09-04 14:30:01
  《历史的侧面》(30)
  当李斯看到绝大多数朝臣都赞成封建制、反对郡县制时,赶忙向秦始皇进言。他说:西周之所以会由强变弱,由盛转衰,乃至最后亡国,其祸根就在于传统的封建制,都是这个“封建制”惹的祸!
  按理说,周中央分封出去的各路诸侯,原本都是血肉相连的亲戚,大家往上捣几代都是至亲骨肉,血浓于水,本应该互利互惠、互相帮助才对。然而,过了没多久,他们的血缘关系就变淡了,出不来几代人,他们的亲情关系就疏远了。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女人、财富……,经常大打出手,甚至抄家灭门,互相敌视如仇人一样,一点也看不出亲情来。而他们的老大、也就是“周天子”,既无强大的军事实力捆住他们的“手脚”,也无绝对的经济能力卡住他们的“脖子”,最后只能听之任之,任其胡来。

  如果我们的秦帝国不改变思路,继续走封建制的老路,那么将来势必会重蹈周王室的覆辙,最后被有实力的诸侯国干掉,就像我们干掉周政府一样。

  现在我们秦国,啊不!应该称秦朝了哈。我们大秦王朝一统华夏,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江山稳固,中央强大,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之下如果不趁机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废封建、置郡县”的百年大计,那都对不起祖宗,更对不起“六世之余烈”。
  至于那些皇亲国戚、亲戚功臣,政府只需用收上来的赋税好好供养他们就行了,让他们吃饱喝足,做个不管事儿的王爷,不要有非分之想,更不必分封给他们土地和人口。因为只有这样做,中央政府才能有效地控制天下。如果天下人都没有了异心,你这个皇帝的宝座才坐得安稳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9】
  本来,秦始皇就倾向于搞郡县制,不大喜欢封建制,听到李斯一顿抢白,连忙借坡下驴,赶紧表态说:
  “李斯说得对!”【“廷尉议是”】
  于是,秦朝初年这场关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辩论,最终以两票赞成、多数票反对的压倒性“少数”,“顺利”通过了实施郡县制的方案。

  从此之后,中国的社会体制便进入到以郡县制为主的历史阶段。
  日期:2018-09-04 16:15:57
  《历史的侧面》(31)
  除此之外,历史上关于“封建”与“郡县”的争论,还出现过若干次。

  例如,楚汉相争的时候,“狂生”郦食其(yì jī)(也是一位儒生)跑到刘邦那里去当谋士,主要负责“统一战线”方面的工作。不过,这位谋士更像是一个卧底。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居然力劝刘邦仿造先秦制度,分封六国的子孙为诸侯,复辟封建制。
  因为这样干,确实有一些好处。比如,可以让刘邦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正常化,还可以忽悠各地新冒出来的诸侯共同对付项羽。
  当时的刘邦可能真是急红了眼,想都没想就接受了这个建议,还命人去制作印信,准备大肆分封。可是,这个愚蠢的建议很快被另外一位谋士张良给知道了。张良用他的“张八条”,把郦食其的建议给怼了回去。
  张良说:
  “今天要是复立了六国子孙,让韩、魏、燕、赵、齐、楚等国的后代光荣复国,那么天下的游士豪侠都将各安其位、各谋其职、各归其主,大家割据一方,占山为王。到了那个时候,恐怕陛下的皇帝梦是实现不了了,最多只能当一个诸侯王,还不一定排名第一。”【11】
  刘邦听完这话,恍然大悟,对于郦食其的建议当即不鸟了,什么破主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