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42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这种封建关系在我国古代的先秦时期表现的,也非常明显,都是在一个“共主”(周天子)之下,有着各种各样的封君,他们在各自的封地之内各谋其政、各司其职,上级封君一般不得干涉。所以说,中国的先秦时期、特别是西周和春秋的前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且,有且只有这一段历史时期,才可以称得上是封建社会。
  可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不同了,基本上是把这个“金字塔”给铲平了,国家的政治架构由金字塔变成了大平原,除了皇帝这一座“大山”之外,其余的都是一马平川,人人平等(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
  当然了,这种平等只是理论上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由于权力、地位、职务、以及占有财富的多寡,还是会存在巨大的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至少已经不是身份和爵位的差别了,而且,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日期:2018-09-26 19:00:56
  《历史的侧面》(174)
  可是在封建制度下就不同了,要知道,在封建制度下,身份和爵位可是固定的,你生下来是贵族,那么一辈子都是贵族,你生下来是平民,一辈子都是平民,永远也升不上去,层与层之间无法流动,你就算再努力,最多只能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而郡县制就不一样,在郡县制度下,底层的民众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科举制度)上升为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如果不争气,也可以下降为平民。所谓“富不过三代”,只有在郡县制里才会出现,在封建时代一般不会发生。

  而郭沫若看不到这种差别,或者说,他故意模糊这种差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迎合苏联的“二手理论”,必须削足适履,按方抓药。
  既然“资本主义”之前是“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之前又必须是“奴隶社会”,那么只好因势利导、将错就错,将中国历史掰开了、粉碎了,重新洗牌,然后再改头换面,换一些新马甲,往这个公式里边儿生搬硬套。
  这就好比先做成一个模子,不管大小样式合适不合适,先套进去再说。如果套不进去,发现不合适,就把“多余”的部分切掉,也就是所谓的“削足适履”。如果发现模子里也不相称,那么也无所谓,反正你们看也不到,估计也不让想你们看到,我随意编写个题目不就完了,管它真实不真实、管它客观不客观?只要我自己爽了就行,哪怕身后洪水滔天。于是乎,新鲜的“战国封建论”就这样新鲜出炉,其他一切反对者都成了谬论。

  日期:2018-09-26 20:29:47
  《历史的侧面》(175)
  阵疯无意于在这个久争不下的论题上再添一说,也不想和“主旋律”的历史学家们争个你死我活,只是想让大家弄清楚我们今天这个模型、这个范式,是如何最终定型的,以及中国的历史到底适合于哪一种模型?
  是很晚才进入封建社会?还是很早就脱离了封建社会?
  因为,“封建”这个概念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就相当于科学家手里的标尺和商人手里的秤砣,如果这个标尺和秤砣的标准不一,混乱不堪,那么他们测量出来的世界岂不是乱了套?所以说,像“封建”这样的问题,不得不慎之而又慎。
  然而,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到了今天反倒成了令人“腻烦”【115】的问题。如果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算起,到目前为止,已经争论快一百年了。可是在学术界,一直未得到一个令各方面都很满意的答案,与之相反,倒是衍生出许多门派。比如: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秦汉封建论、东汉封建论、魏晋封建论等等。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到了最近几年,关于此问题的讨论已不再像过去那么热烈了,甚至对于问题本身也遭到质疑。
  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分期问题的关键,可能不在于“封建”、“奴隶”这两个术语的认识分歧上,而是在于这两个概念本身:“中国到底有没有类似于西欧那种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如果没有,那么,讨论已久的古代史分期问题就不能称其为问题。换句话说,由于讨论的前提不存在了,那么,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也就成为了一种伪命题。”【116】
  日期:2018-09-27 08:27:12
  《历史的侧面》(176)
  阵疯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既然问题的前提已经不成立了,那么,把中国的历史往西欧的模型里生搬硬套,又有何意义呢?

  西方的模型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中国的模型也不一定适合西方。人类各大文明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模式,至于哪一种模型更能体现人类的共通之处,完全取决于研究者观察的角度和他们历史的视野。
  在阵疯看来,不如将“封建”一词回归其本义,专门用于修饰先秦时期的政体制度。对于秦朝之后的制度,我们不妨另造新词。比如:“郡县制”、“前资本主义”、“后封建主义”、“商业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都是民国时期的大师们给出的命名方案。
  等到建国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方案,比如:“君主专制政制”、“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皇权主义”、“专制主义君主集权制”…。而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则明确将其定义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类似这样的命名方式,也不是不可以滴!
  最近几年,学术界又出现了一些新提法,比如:
  北京大学的秦晖教授,称这段历史为—“秦制”;
  武汉大学的薛国中教授,称这段历史为—“专制主义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慎之先生,称之为—“皇权主义”时代;
  …
  当然了,在这些称呼当中,阵疯认为最贴切、最全面、也是最名副其实的称呼,当属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给出的定义。
  冯教授将这段历史时期定义为—“宗法地主专制社会”。
  这样的定义包含了很多方面的信息,既包含经济的因素—地主;又包含政体的因素—专制;还包含思想文化方面的信息—宗法。
  关于这些大师们的意见,阵疯列了一个表,仅供大家参考。
  日期:2018-09-27 10:11:31
  还有一些国学大师的看法
  大师  先秦时期  秦朝以后
  严复  封建制  霸朝,军国社会
  周谷成  封建制  专制一尊,统治于一尊的郡县制度
  李季  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时代
  瞿同祖  中央集权的国家
  胡适  封建制  专制的一尊主义 时代
  钱穆  封建制  “大一统政府创建…”

  李约瑟  封建制  官僚专制
  韦伯  封建制  家长官僚制
  日期:2018-09-27 12:49:01
  《历史的侧面》(177)
  阵疯未成“名”、未成“家”,也不是什么网络大V、知名学者、学术达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历史发烧友,连“票友”都算不上,无论如何都无法与那些大师们相媲美。
  不过,阵疯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阵疯看来,中国自秦朝开始,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已经崩溃了。在之后的两千年里,封建制度虽然偶尔也出来闹一闹,搞个小复辟什么的,但基本上都属于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在剩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以郡县制度为主,封建制为辅,社会的主流还是郡县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
  另外,我们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历史,应该立足于本国现实,不必照搬照抄外国的模型,更不应该落入俗套,掉进“五阶段论”的窠臼里出不来,那就贻笑大方了。
  还有,就是我们这种郡县制度,在中华大地流行了两千多年,普及上亿的人口,覆盖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庞大的规模,放眼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存在,把它当成一个专门学科进行研究也不是不可以的,完全可以独立成篇,自成体系。
  这就如李慎之先生所说:
  “作为数量占人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时间长达两千年的一种模式,完全可以而且应当自立名目。”【121】
  日期:2018-09-27 14:21:03

  李慎之(1923—2003)
  哲学家、社会学家,曾任***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新闻人,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词条摘录于百度)
  日期:2018-09-27 16:09:07
  《历史的侧面》(178)
  那么“秦至清”这段历史应该如何命名呢?
  在阵疯看来,至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过渡阶段”,一种由“封建制度”向近代“共和制”过渡的历史时期。这样的时期不仅中国有,在西欧和日本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
  例如,西欧有一位思想家,名叫J.E.Swain。他有一句名言:
  “专制主义是东方的产物,于西方人的气质不合”【12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