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那些事》
第28节

作者: 古月照今尘1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3年,法国奢侈品巨商弗朗索瓦-亨利-皮诺先生将鼠首和兔首无偿赠与中国。他是个大好人,是,我小人之心度一下君子之腹,认为主要还是考虑他的生意,前面我们说了圆明园的水龙头也就中国人感兴趣,给中国他就获得中国的好感,中国能不成他的这份情吗?我们前面说了他是商人,成功的商人,旗下古驰、宝缇嘉、圣罗兰众多大牌奢侈品,你说他图什么。呵呵,市场。

  历史上国人不知道的是,有没花钱没差谁人情成功追讨回来的,现在位于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的北京古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时期的国家天文台,观象台上安放着清代主要由西方传教士制造的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地平经纬仪、玑衡抚辰仪等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将台上天文仪器中的五件作为战利品,于1901年8月运往德国,按照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命令,于1902年4月安置在波茨坦皇家花园的桔园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依据凡尔赛条约第131条的规定,这些天文仪器得以于1920年6月被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1921年4月运抵北京重新安放于北京古观象台。这个情况的特殊性在于,当时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在国际社会中讨价还价的地位。而中国通过战争获取对英法两国的胜利在可以预见的年代里应该说是毫无可能。主要是我们是和平主义者(也许愤青们不这么认为,呵呵)。

  平心静气反思历史,难能可贵。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到底是外国人烧了圆明园还是中国人平的圆明园。
  目前从主要典籍(比如《清史稿》)找不到英法联军烧园记录。民国初年发行的《清稗类钞》是这样说的:十九日,英人至圆明园宫门,管园大臣文丰当门说止之。敌兵已去,奸人乘时纵火。
  高中时,我们要是写关于国耻、关于圆明园论文,均引用法国大文豪雨果作证。从雨果那封热辣滚烫的信中可知,他是大清帝国的发烧友。雨果在文中辛辣的讽刺了额尔金父子和英法两国。中国阿Q们看着解气。
  看看历史上说到圆明园事件:
  因为当时是在郊区,法军进入圆明园的时候,唯一的抵抗来自一群手无寸铁太监。
  10月7日到9日联军第一次抢劫了圆明园,法军最先攻占圆明园,当地处于无政府状态,法军士兵先进去拿一批文物,接着是住在周围的满人和汉人也进去拿,最后才轮到英军去拿,因为英军很迟才到达圆明园。不少精明的汉族生意人还把圆明园里偷回来的文物卖给联军,由于“英军带的银元更多”,而法军见过世面,比较会还价,所以“中国的生意人们更乐意将这些东西卖给英国人”。至于中学课本里什么指挥农民们抵抗英法联军的冯婉贞,其实历史上查无此人,只是民国时期的一篇武侠小说里的虚构人物,圆明园附近也没什么谢庄,电影《火烧圆明园》里出现“冯婉贞”更是以讹传讹。

  而过了6天之后,10月13日到16日,大清陆续放了19名战俘,17日,联军报复决定火烧圆明园,英国专使额尔金在日记中写道:“关于其他被俘友人的命运,我们收到了不幸的消息。这种罪行令人发指,我们必须严厉对待,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今后的安全。”法国专使葛罗写道:“两地军营都愤怒至极,但要克制强烈的复仇欲望,不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忍受力!我的英国同僚(额尔金)好像要把事情闹大:他是想推翻清王朝,帮南京反叛者一把?不管怎么样,事情得有个了结。”英军统帅格兰特写道:“由于人质受到的酷刑以及死亡人数之大,额尔金勋爵和我认为必须让满清皇帝接受惩戒性惩罚并留下报复的痕迹,因此决定摧毁皇帝宏伟的夏宫(圆明园),把它烧为平地,但这个计划遭到(法国)蒙托邦将军的反对,拒绝联合行动。”

  10月18日,英军点着了圆明园,19日整整一天,它们还在燃烧。西方友人洛奇回忆道:“黑云被风吹送,像一个巨大的黑色斗篷,罩在北京城的上空。”配合这骇人的黑云,额尔金写了一份中文的声明,贴在附近所有的建筑和城墙上,大意是:“谁他娘的乱杀无辜、伤天害理,也不行,会遭报应,大清咸丰杀谈判代表罪不可恕,烧他园子一座以示惩戒。”这时距第一次圆明园被抢劫已过10天。

  在后来给法军的信件中,额尔金与格兰特十分完整地表述了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额尔金说:“我烧圆明园就是要惩罚大清皇帝,他开战之前,臭不要脸的说要用他私房钱悬赏杀人,虐待杀害谈判代表,还拒不接受我们合理化建议,圆明园是他自己的行宫,我们烧掉他就是撅他面子,不是针对大清人民的,就酱紫。”
  身处事件中心的巴夏礼在10月27日写给妻子的信中也说:“领导是对的,圆明园是大清的夏宫,皇家私产,我们受难的地方,作为战胜者,我们有权利伸张我们的正义,法国人建议烧故宫,我认为不合适,领导是公正的,就事论事,烧圆明园恰到好处,即表明我们的态度,惩罚大清咸丰,也没伤害大清的百姓,十全十美。”从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于我们口径的说法,而且也是义正言辞,掷地有声,咸丰的错误导致的圆明园的被毁,怎么现在就剩下英法暴行了,起因模糊了,过程也不太清楚了,结果却是老百姓在一代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下,耿耿于怀。看看当时的大清平民的反应,额尔金1858年底在长江考察两个月后发现:一般大清民众对朝代之争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多大的热情,大清人民长期的莫谈国事,造成是非麻木,他们对战乱的态度仅相当于他们对地震、瘟疫或任何其它天灾一样;畏惧和无可奈何,过不好的底层屁民隐隐的还很向往,渴望乱世成名,就是变态。律师家庭出身的马克思在没有亲自考察取证下,就对专制下的东方民族判决如下:我们不应该忘记野蛮人的利己主义(马克思也瞧不上我们东方人,出人意料,可在那个年代,大清表现很难得到认可),他们集中在极小的一块土地上(马克思地理不好,大清还是蛮大的),安然观看大帝国怎样被破坏,他们安然观看这一切现象如同观看自然界的现象一样。看看大清的人民当时思维还是很文艺的,就是对政治漠不关心,专门利己和毫不利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看看我们没传承好,现在就知道声讨英法,爱国主义教育很必要,但是你知道什么是爱国吗,什么叫主义吗,什么叫是非曲直吗。什么叫有理走遍天下,什么叫有理不在声高。有点乱是不是,捋捋。

  日期:2018-07-18 13:46:43

  第8节 火烧圆明园2
  下面是我在网上一些同志对英国火烧圆明园的看法,我认为有些好有些不好要批判继承,嘿嘿,特写给大家看一下:
  回到伦敦,在参加英国皇家学院的欢迎仪式上,额尔金又解释了火烧圆明园的理由,我们有些人认为他良心不安,我认为额尔金不会不安,因为他就没有良心,自我摘除了,嘿嘿,额尔金答辩词是为了以后到大清做生意的大英公民的人身安全,烧圆明园是对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