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科博士眼中的隋朝》
第11节

作者: 任平生1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5-21 19:27:00
  他首先找到了一个同伙,郑译。郑译本来是要去南征的,可是赶上宇文赟病倒,所以也没去成扬州(或者已出发,又闻讯赶回),此时人在长安。

  刘昉先是说明皇帝病重的情况,然后向郑译提议:随国公杨坚大名鼎鼎,天下皆知,又是杨皇后之父,我看应该由他来辅佐朝政(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郑译作为杨坚的老同学,一听之下,当然求之不得,二人一拍即合。
  俩人又联合杨惠(开府,人名可能有误)、皇甫绩(御正下大夫)、柳裘等人,一起找到了杨坚。杨坚听明白来意后,心中暗暗一喜。
  等待了那么久的机遇突然间从天而降,如何不喜?
  但他没有立即满口答应,因为总要含蓄一下,便摆出一副“坚决不干,实不敢当”的姿态(高祖固让,不敢当)。
  柳裘劝他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事已至此,您应早做决定。做辅政大臣是老天给您的机遇,您要不做,后患无穷,而且您还会后悔莫及。”

  考虑到事态紧急,刘昉也没时间客气,直截了当地说道:“您要愿意当辅政大臣,请立刻当;不然的话,我自己当。”(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
  杨坚一听,不能再推辞了,再推辞就要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便立即答应下来(高祖乃从之)。
  现在,剧本已由刘昉和郑译写就,主角杨坚又答应倾情演出,事情就好办多了。
  日期:2018-05-21 19:28:40
  不过,要完成这一出大戏,还必须经过一道程序:诏书。权力场上的事情,总是要合乎制度成宪的,即使不能做到实质合法,至少也要做到程序合法。只有具备了诏书,才能让天下臣民信服。
  诏书应该由皇帝来下,即便不是皇帝亲笔书写,也要由皇帝口授,讲几个要点,然后由亲信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愿草拟诏书。可宇文赟已是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口不能言,没有能力下诏了。让杨坚做辅政大臣的安排,并非宇文赟的本意,他也不会同意。
  遗憾的是,他同意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刘昉和郑译未经皇帝许可而私自定下这个安排时,就是看准了宇文赟已经不能做主,若以他的名义写一份合乎二人意愿的诏书,他本人阻拦不了,别人也不知道真假。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曾在肉体上强bao过别人的宇文赟,如今要在意志上被别人强bao一把了。
  日期:2018-05-22 10:11:13
  刘昉和郑译很快便写好了关于任命杨坚为辅政大臣的“遗诏”,正史明确地把这一过程称为“矫诏”。“矫诏”,也即假传圣旨。这意味着在公元580年5月宇文赟病重期间,杨坚成为辅政大臣这一政治事件,本质上是一场阴谋夺权的宫廷政变!
  当时在场的众人中,有一个人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让事情起了一丝波澜。
  这就是颜之仪。颜之仪深知所谓的辅政安排不是宇文赟的本意,是违法的,因此坚决反对刘昉等人拟写所谓的诏书(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诏书写好后,需要枢臣们一起署名,颜之仪死活不署。
  刘昉等人急了,逼迫颜之仪署名。颜之仪也怒了,狠狠地训斥刘昉等人:“主上病危,嗣子年幼,辅政之责,应由宗室诸王担任。赵王宇文招最年长,有身份有德行,最适合辅政。你们这些人深负国恩,理应想着尽忠报国,怎么能把国家大权交给外人!我宁愿死,也不做这种背主之事。”
  颜之仪真是令人敬佩,不随波逐流,坚守底线原则,即便有可能面临当场被杀的危险,也毫不畏惧,一心尽自己作为北周大臣的本分。只可惜,此时的他寡不敌众,有心匡护宇文皇族,却无力回天。
  日期:2018-05-22 16:46:44
  刘昉等人一看颜之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丝毫奈何他不得,便代他署名。不管情不情愿,以及是否亲笔所书,几位枢臣总算都署上了各自的名字,诏书正式生效。(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随后,郑译在朝堂上公布了诏书,主要内容为:任命杨坚为辅政大臣,都督内外诸军事(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军队),总揽朝政,文武百官悉听节制。
  同时,一心忠于北周皇族的颜之仪也在紧张地行动着,意图采取措施阻止杨坚辅政。他与宦官商议后,引领宇文仲(此名可能有误)到御座跟前,准备升座主事。

  就在这当口,消息灵通的郑译得知此事,立刻带领杨惠、刘昉、皇甫绩、柳裘赶到现场。两拨人一相见,场面瞬间变得尴尬,空气突然变得安静。宇文仲、颜之仪没想到郑译等人这么快就赶了过来,仓促之下,一脸蒙圈。
  由于他们没有皇帝的明文命令,甚至连假诏书都没有,比起杨坚等人,由他们辅政的做法更没有合法性。再加上对方人多势众,而且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宇文仲等人很快便心虚了,在大殿里徘徊了一会儿,便想悄悄开溜。
  来时容易走时难,杨坚随后赶到,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将他们作为捣乱分子抓了起来(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执之)。
  日期:2018-05-22 16:47:05
  杨坚等人在宫里密谋夺权的时候,宇文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落寞地结束了他短暂而荒唐的一生。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但见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话可谓此时宇文赟的真实写照。他的亲信大臣们一心忙着填补他留下的权力真空,已经无人在意他是死是活了。
  就他作为一代暴君来说,这可以说是罪有应得,就他作为一个生命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日期:2018-05-22 16:47:29
  在京的大臣里面,除了颜之仪,几乎无一人对杨坚成为辅政大臣表示怀疑或不满。
  由于事发突然,他们毫无思想准备,听到杨坚即将辅政的消息后,大家面面相觑,同样不知所措。
  两年来,宇文赟搞得人人自危,他们对于皇帝和宗室已经渐渐失去了信心,在情感上不愿为宇文家强行出头。
  即便他们中的某些人出于忠心,质疑诏书的真伪,却也找不出确凿的证据。知道内情的人,几乎全是站在杨坚这边的重臣,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诏书是真的,不由得其他大臣不信。
  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无疑是公然反抗杨坚和一干重臣,难保不会被安上抗旨的罪名而被清除掉。
  再说了,木已成舟,管他谁主政呢,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官爵名位,那就万事大吉。
  所以,接到诏书的群臣各怀心思,几乎一致保持了缄默。
  日期:2018-05-22 16:48:17

  在后宫中,杨皇后并没有参与矫诏之事。
  从宇文赟突然病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万分忧虑,眼见小皇帝宇文阐年幼,由人辅政势在必行,万一朝廷大权落在旁人手中,自己作为皇帝的嫡母,日子恐怕会很不好过。
  等到听说刘昉和郑译拥戴杨坚为辅政大臣后,杨皇后非常高兴,由自己老爹掌权,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杨皇后完全赞同这场宫廷政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