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
第22节

作者: 大秦的疆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25 17:12:05
  第五章 认知顾客
  第三节 《影响力》
  09
  “咕咕咕”,秦晋之肚子响了,一看时间,我靠,已经快10点了。嘿嘿,按照郑老师传授的看书找逻辑的方法,果然看起书来速度快了很多。写完了“影响力那些事儿”,秦晋之自己又再看了一遍。东施效颦!果然没有人物、没有剧情、没有矛盾冲突的理论内容按照《明朝那些事儿》的文风来写,还是达不到那样的风格。聊胜于无吧,秦晋之微叹一口,安慰着自己。
  想想《影响力》这本书的内容,秦晋之感觉跟营销体系的关系并不大,里面的内容更多的是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充其量属于战术层面,而不是营销体系这样的战略层面。学习了就有收获!秦晋之晃了晃脑袋,仿佛要将脑袋里消极的情绪全部晃出去,明天早点起床,上午接着来整理《怪诞行为学》!

  弦月挂空、薄云如纱,夜色下的校园宁谧轻柔。秦晋之一走出教学楼发现自己更饿了,忙一路小跑去了超市买了个面包,回到了宿舍。
  日期:2018-07-25 17:14:27
  第五章  认知顾客
  第四节《怪诞行为学》
  01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刚泛白,一勾白月还孤独地挂在上空,秦晋之已经哼着小曲从宿舍出发去自习室了。大学校园的早晨总是宁静中透着热闹,虽然时间尚早,但不时能看见一些学生或在跑步、或是去打篮球、还有的去园子里晨读。早晨,多么美好的时间!
  在自习室找个位置坐下后,秦晋之便拿出了《怪诞行为学》开始看起来。不想再东施效颦了,《怪诞行为学》阅读整理的内容,就不用“怪诞行为学那些事儿”了(这名字看起来也够怪诞的),就叫“晋之读《怪诞行为学》”吧!
  02
  晋之读《怪诞行为学》之1:相对论的真相

  在《影响力》一书的开头提过“对比原理”,其实就是现在我们要讲的“相对论”的意思,只不过《影响力》一书中没有对此进行展开阐述,感谢《怪诞行为学》让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这个“相对论”。
  1、我们很难把同类但不同价格的产品实际的价值算清楚(就是不知道一样商品应该值多少钱),所以我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会关注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
  2、我们总是靠观察和比较周围的事物(有形物体、无形的体验)以确定彼此的关系(“确定彼此的关系”应该是这本书的翻译者直接根据原话翻译的,但我觉得不是那么的贴切,可以多一句翻译方便理解,“以确定自己的存在感和彼此的关系”);
  3、我们不但喜欢拿事物与事物做比较,还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作比较—避免把不容易比较的事物作比较;
  4、“诱饵效应”,简单的说为了方便(其实是引导)消费者做决策,我们可以在消费者从中选择的商品中增加一个“诱饵”,目的是通过比较,让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我们希望他选择的那个产品。
  说到相对论在营销管理中的运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比来比去的大Party。你有什么什么功能,我比你还怎么怎么样,你的价格多少多少,我的价格多少多少,电视里也经常播放一些广告,用这个洗衣粉(不会显示什么牌子)洗衣服油渍洗不干净,你再看看我们这个牌子的,一洗就掉了!但上面我介绍的4点内容最后两点值得关注,第一,我们要让消费者觉得我们此类的产品是容易比较的,引导消费者关注某些产品特点(比如冰箱的压缩机出厂地),如果你没有找到消费者好比较的点,那就开动脑筋创造一个;第二,“诱饵效应”,对于制造厂家而言,有一点不言而喻,就是你的产品种类一定不能单一,单一了哪里还有“诱饵”;对于经销商层面,要学会在终端零售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创造诱饵,诱饵不要多,但可以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理由更倾向于你希望他购买的那个产品(突然感觉良心有点不安)。

  日期:2018-07-25 18:26:52
  第五章 认知顾客
  第四节《怪诞行为学》
  03

  晋之读《怪诞行为学》之2:供求关系的失衡
  第一次看这章的时候,以为讲的是供求关系的完全不一致,人为造成“供小于求”就可以带来《影响力》中关于“紧缺”的现象,诸如此类。可是当我看完这一章我才发现内容根本不是这回事。如果让我来翻译这章的标题,其实我更倾向于翻译成“供求平衡的破绽”(当然意思还是失衡的意思,只是看起来更直接)。要想说清楚这一章的内容,那么有必要先介绍下供求关系的平衡。
  传统经济学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两股力量的平衡:每一个单位价格的产量(供给)和每一个单位价格的购买欲望(需求)。这两种力量交汇点的价格决定市场价格。说白了,就是供和求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比例)决定了市场价格,供给多了,价格因为竞争就便宜了,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但这一章中,作者讲到了一个概念“锚”,这个“锚”可不是船用于停岸那么简单,它的意思是“第一印象”(价格或者体验)。是的,正如你所猜测到的,这个“锚”正是作者所认为的供求关系平衡中的破绽,就是因为它供求关系失衡了。

  书中是这么介绍的(当然一如既往的通过许多实验验证过了),我们遇到一个产品,我们接受的是第一眼看到的价格(锚),这个价格对我们此后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会产生长期影响。当然首次的价格大都是“任意”的,并可能受到任意问题答案的影响,可是一旦这些价格在我们的大脑中得到确立,它形成的便不仅是我们对某一产品的出价意愿,还包括我们对其他有关产品的出价意愿。跟书中的案例类似,我也举个例子以方便大家理解。比如苹果手机Iphone 4刚火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认真考虑后决定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那么这个5000元就形成了我们的锚,在以后我们购买类苹果手机类似产品的时候,我们就会将这个产品的零售价和心目中的“锚”做对比,看价格是否合理。更可怕的是,一旦我们认为5000元的手机才是质量让人满意的,那么你心目中一定会觉得别人花3000元买的手机一定没有你的质量好,即使各方面的差别都不大。这就是“锚”的威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