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第51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12 17:42:31
  67.
  1357年,在应天自称“吴国公”的朱元璋根据“国际”形势,连续打出三张牌:第一张,东扩。第二张,西进。第三张,南略。什么意思?
  所谓“东扩”,就是向东对付张士诚。早在1356年,朱元璋已经夺取了镇江和常州,之后的1357年,他继续进取,夺取了长兴、宜兴、常熟、江阴、扬州和马驮沙。这些城市就在太湖的西部和北部。朱元璋连扬州也夺了过来,很明显,他把元朝大运河的常州至扬州段控制了,还顺道把张士诚有可能的联合江北的高邮、泰州—他的老家共同对付应天朱元璋集团的通道江阴和马驮沙也抢到手里!所谓的“太湖熟,天下足”者,朱元璋已经与张士诚共有矣!

  所谓“西进”,就是向西对付徐寿辉和陈友谅。这路军队,由资历几乎最浅而战功却冠于全军的常遇春指挥,他一路沿长江西进,把离应天府五百里之遥的池州路抢了过来。如此,朱元璋势力东西相距约八百里。
  所谓“南略”,就是向南抢夺元军控制的皖南地区和浙东地区。当应天府以南的宁国、广德等地进入朱氏版图后,朱元璋控制的版图,南北也有四百里了。这时的朱元璋年仅二十九岁,离他参加红巾军才短短六七年光景。
  再接再励,他指令他的两员大将继续向南推进,宁国以南,就是古城徽州!那两员大将,就是邓愈和胡大海。
  1357年七月。
  在谷歌地球上,俯视皖南这片土地,发现自绩溪至徽州乃一狭长通道,傍河水蜿蜒曲折,两边群山环绕,虽然海拔不足与黄山相比,但步兵想跨越山间,自然艰难困苦。邓愈部队排除万难沿羊肠山路闪电奔袭徽州城,在昱岭关前的分岔路口,向西南挺进。
  古徽州城,背靠白际岭余脉,前临新安江—它就是今天声名赫赫的千岛湖的上游河流!邓愈领兵攀越白际岭,居高临下,突然杀向山下的徽州城北门!徽州元军守将八思尔不花几乎把全部兵力都用在新安江边布防上,对从山上冲下来的敌兵措不及防,慌乱间,江防力量紧急集会救援城北。邓愈,勇不可挡,既得地利,又兼人和,连续击溃元军多次防御,最后,元军守将带兵逃跑,徽州城划入吴国公版图!

  邓愈的战绩很快就呈递到吴国公的办公几案上,朱元璋看罢,喜不自胜,马上手书,一份奖励性的委任状即刻写就,意思是:着邓愈为江南性枢密院判官。
  这是个啥职务?
  原来,朱元璋这时还是按照元朝军制安排各指战员的职务,这也是亳州大宋政权(韩林儿)使用的军制。朱元璋接受了亳州的委任,他的官职是“大宋江南行中书省总省事”(刚好元朝就有这么一个“江南行中书省”),也就是说,朱元璋是他过江后,夺取的那一整块土地上的最高军政长官。他开始安排他的官僚机构,文武职能必须作出区分,文臣以李善长为首,另有参议、郎中等等,主要是处置民政、钱粮诸事宜。

  武臣则颇为复杂,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每天都在打仗,每天都在扩张地盘。由于战士们不断取得胜利,据守城池、奖赏战功势所必然。在众位谋士的建议下,参照元朝军制,朱元璋设置江南行枢密院。这个军事机构就是朱元璋之下的最高的军事指挥部,长官由发小兼死党汤和担任。行枢密院也就是战时指挥部,各野战部队皆受其指挥,不过,汤和本人一直都在常州镇守,故此,他挂的“江南行枢密院同佥枢密院事”(正四品)就是个虚衔,也就是说,江南行枢密院的实际长官就是朱元璋本人。

  根据元中央政府的大都皇城有独立武装力量,即侍卫亲军,他也设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这支亲兵卫队,其实就是朱元璋的护卫军,头目当然由他最信任的冯国用担任(那时,徐达在野战部队,处境有点儿尴尬,野战军最高指挥官是汤和,不是他;亲兵的都指挥使是冯国用,不是他。那么徐达究竟担任什么职务呢?)
  接着,就是野战军的指战员的安排,朱元璋设置左右中前后五等翼元帅府,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胡大海、耿再成、周德兴、王志等为元帅。
  令人奇怪的是,五翼元帅府,竟有十二位元帅,若各翼皆有左右两位元帅,则还多出两位元帅。估计多出的那两位元帅应该是先后战死沙场了。陈本此人,仅仅出现了一次他的名字,往后都没有他的任何记载;而陈兆先,则在鄱阳湖之战中牺牲了。
  我们留意到五翼元帅府之中,就有邓愈和胡大海的名字,但排名邓愈比胡大海先,可见,从那时开始,邓愈的名位已略高于胡大海了。

  取徽州后,邓愈任职为“行枢密院判官”,全称是“大宋江南行枢密院判官”,这是高于“元帅”一级的军衔,元朝政府给出的官阶是五品,朱元璋也不例外,照本宣科,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1357年),邓愈是五品大员了。
  为了让大家更明晰行枢密院各级领导的军阶,这里有必要作个详细的说明,因为日后很多的明军将领都担任过这类军职。
  行枢密院判官,正五品,是行枢密院中最低级的指战员。
  行枢密院同佥,正四品,高于判官。
  行枢密院佥院,正三品,高于同佥。
  行枢密院副枢,从二品,高于佥院。

  行枢密院同知,正二品,高于副枢。
  行枢密院知院,从一品,行枢密院最高长官。
  不过,即使是徐达,在朱元璋进行军制改革之前,也仅仅担任过行枢密院同知一职。可见,最高的知院,朱元璋是从来没有授予给任何人的。
  身为行枢密院判官的邓愈,年仅二十岁,真是少年将军。
  这时候,朱元璋派出另一位少年将军,他叫朱文忠。朱文忠受命前往池州,在常遇春军中跟岗学习—是啊,常遇春担任什么军职?
  他的军衔是江南行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这就令人瞠口结舌了,究竟这是个什么军衔,完全独立于行枢密院和帐前亲军之外!乍看之下,似乎常遇春是三军统帅!其实,常遇春的军衔(官职),一直都是例外的,根本就不安常理出牌,朱元璋喜欢给他什么军衔都可以,总之他的排名仅次于徐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给李善长做左丞相,徐达做右丞相,那么,常遇春呢?他之后的是平章政事,常遇春本人的则叫“中书平章军国重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