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
第56节

作者: 有骨难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7-14 19:26:29
  当然了,我此行被邀请的原因是我要代表官方将此次也许是人类第一次深入神农架无人区的探险科考行动全程记录下来,所以拍摄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像市电视台的那些同行们扛着巨大的摄像机在原始森林里长途跋涉显然不现实,但这点困难对于我这样经常要到普通记者去不了的涉密事件第一线的内参记者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我的“家伙”更好:我有一台单位配发的“肩扛式摄像机”,这台摄像机体积不大,与DV机类似,主要设置在左肩膀上,内置电池一次充满后可以持续拍摄15天之久,续航能力与容量都十分巨大,而且它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性能,就是有一定的AI(既人工智能)功能,在肩膀上处于工作状态时,它会随着我的头部转动而转动,将我视角下一切都忠实的记录下来。

  (由于在我的肩膀上,所以想要记录我视角下的全部内容,它的覆盖面积就要比我的视角更大,其实不仅能做到这一点,它的广角模式甚至可以360度全覆盖,但那样的记录方式我之前尝试过,限于人眼的结构,环形画面反而不好让观看者接受并作出快速而正确的判断,所以几次使用经过后期处理录像后感觉效果不佳,我就不再使用这种可以全覆盖的广角模式,而是使用与我本人视角相同的“第一人称模式”【该型摄像机的这个模式就叫这个名字】,至于它“长什么样儿”,我不能发照片,因为这玩意说实在的是涉密工具,不过各位看官看过《铁血战士》电影的,可以参照一下其中外星人肩膀上的那门激光“肩炮”,我的这个“肩扛式摄像机”与那个不论从大小还是工作起来的形态,都非常类似) 

  相比之下,虽然这种肩扛式智能摄像机的体积比胸挂式记录仪(如警用的出警记录仪就属于最底端的胸挂式记录仪)要大一些,价格上也要贵的多,但其记录的角度与清晰度乃至续航时间,后者都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
  每每看到我的这些内参记者“特供”装备,想想我那些得扛着巨大摄像机,跟着采访车带着电池甚至要拖着一大堆线路到处跑的同行们,我还会油然而生一种“优越感”(并无恶意,只是想小小的“秀”一下而已,哈哈)。
  言归正传,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我提前十分钟于6点50分准时到达集合点,往这里一看,心说嚯!好气派的车队!默数一下一共有12辆各种参与此次行动的车辆,其中最显眼的一是一辆巨大且豪华的房车,但与一般只用于公路行驶的房车不同,这辆房车的底盘距地面起码有1米以上,轮胎宽大防滑纹十分粗犷,而其它车辆也全部都是全驱动越野车,看得出,参加此次行动的车辆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探险协会的探险家季成云与珍稀动植物专家范小雨跟我都是老相识,所以在这么一帮陌生人之中,互相熟络的人自然就会更加亲近,范小雨看着这些车,用纳闷的口气说:
  “神农架外围已经被高度开发,旅游化推进的进度已经很广,盘山公路随处可见,使用常见商务车辆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进出,使用大马力的越野车辆反而会造成油耗方面的浪费,即便行动投资人‘不差钱’,那也没有必要花这种冤枉钱啊。
  而且听你们说过很多次,说神农架核心无人区从未有人类涉足过,但我为了这次行动恶补了一些关于神农架的常识,发现有很多人以自费旅行的方式穿越无人区,也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或者是无法解释的怪事啊。”
  “小范,你这就错了,网络上那些所谓的无人区,实际上只是‘无常住居民’的区域而已,说白了也是人迹经常涉足的区域,只是没有固定的人类定居群落而已,而真正的无人区,是根本没有人类进入过的地方,那里面有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别看我去了神农架这么多次,但没有越过这道‘雷池’,也是我的一大遗憾,这次,要把这个遗憾给弥补上。”季成云说。
  “关于这个事情我也说两句,我以前做过野人的专题报道,虽然没去过神农架,但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的内部资料,就神农架的地形地貌来说,有些路是可以以车辆的方式逼近核心地带的,当然了,我说的这些‘路’,是一些在旱季时水流不大的干涸河床,没有河水覆盖,这些河床就是一条条乱石滩,说它是路,是因为如果有马力足够、地形适应能力够强的车辆,是可以在上面行进的,不过一般的民用车就别想了,进去之后别说被乱石卡主,就是碰上比较尖锐的石块,被扎破车胎就是无法避免的,可即便是可以在上面行驶的特殊车辆,速度自然也快不了,当然了,比坐‘11路’(注:所谓坐“11路”其实就是步行的一种俏皮话说法,‘11’这个数字就是形象的用来形容双腿的)还是快的多的。

  就眼下来看,这些车的轮胎都是‘实心胎’,而且还都是全驱动+独立悬挂,为的就是适应极其颠簸的地形,我估计,他们是想开着车顺着干涸河道一直往里走,走到不能再走的程度再下车徒步行进,以达到节省时间与体力,特别是后者的目的,至于燃料费用,那对于能出得起资助这种活动的人来说,那点钱就完全不值一提了。”我说。
  范小雨听完了我俩的解释,感叹自己还是太年轻,去过的地方还是太少,我们仨又闲聊了两句,时间一到,就听见房车车顶的一个高音喇叭以每隔一秒喊一次的方式连喊了三遍“准备登车”,然后就有一男一女两个穿着冲锋衣的团队成员挨个给所有人发什么东西,发到我手里我才看明白这是个登车牌,上面标注着我上“1号车”,也就是那辆房车,再问旁边的季成云与范小雨,他俩也都是,看来每个人坐哪辆车,这个投资人都做了详细的安排,我不得不佩服她为了此事真是下了功夫,费了精力。

  拿着登车牌,我们三人先后登上房车,等车上的人来齐之后我发现原来上这辆车的就是昨天在办公室里的那帮人,我们上来的时候,尤琦已经在车上了,巨大而豪华的车厢内,她坐在左上角一个明显是指挥席的位子上,她面前有一个尺寸巨大的屏幕,上面显示的画面是整个车队的当下情况,我注意看了一会儿,发现其中数据栏里连车队全部12辆车的目前油量等整个车况都标注的一清二楚。
  而且为了这次探险行动的原因,她的装束也与昨天完全不同,昨天她的打扮更像是去参加某个重要的社交场合,浑身珠光宝气,而今天则是英气逼人,叫上蹬着高腰的登山靴,修身的连体冲锋衣,这衣服在初夏时节穿外表会看着有一点厚,但在她的后背两侧,我能看到4道明显的隆起,并且腰间挂着一个类似“小盒子”的长方形装置,我以前见过这东西,知道那4道隆起是4根循环管,而里面装的是自循环的“散热液”,腰间的“小盒子”则是驱动装置,换句话说,她穿的这身衣服是“空调服”,可以在高温条件下自动调节穿戴者体温的高端户外服装,这个设计可以保证穿戴者在45摄氏度的环境里仍然保持体感温度在较为舒适的恒温范围内,可以太阳能充电,阴天等阳光不足或夜间时则可以进行有线充电,一次充满可以使用72个小时,也就是整整三天三夜。

  而超强的性能带来的自然是不菲的价格,不过这衣服穿在她身上,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倒也都很应景。
  (未完待续)
  日期:2018-07-14 19:35:34
  在其他人陆续上来之后,凶汉保镖李龙沛,还有打扮中性的乌兰百克,以及两名特战战士最后上的车,这四个人除了乌兰百克以外,其余三人的穿着与昨天开会时也都完全不一样,李龙沛的衣服十分厚重,显得他原本就强壮无比的身材又大了一整圈,除了一个脑袋以外,连手都包括在内,他全身上下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现在的室外气温足有25摄氏度以上,他为什么要穿的这么厚?而且穿这么厚还一点没有热的表现,这让我一度有些纳闷,难道也穿的是空调服?可即便穿上空调服也不至于把双手也“捂”上啊?

  除此之外,在他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很巨大的柱状物,外面套着一层的外罩,跟他本人一样,都裹得严严实实,显得神神秘秘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