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往事》
第44节

作者: 罗锡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27 01:59:21
  下了碉楼,三老爷被顺着地势蜿蜒起伏如一条巨大的青色大蟒的围墙所吸引,便慢悠悠地在上面溜达起来。在两个相距不远的弯道,高大繁密的林木从围墙两侧伸出枝叶,在围墙上空密密实实地互相杂接纠缠在一起,形成两道树洞,一俟夏天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乃纳凉的绝佳处,还有知了隐藏在高高的树梢,声嘶力竭地为叫嚣,暴露在毒日头下的宋家大院便越加显得酷热难耐,不耐酷热的男女常常被那一声声尖锐的叫声搞得欲生不能,欲死也不能,扬言一把火将它们烧死,却因害怕发生火灾而作罢,只能装聋子了。当秋天来临,天气清朗,入夜气温降低,便见草木枯黄,落叶飘飘,宋家的围墙,尤其是三老爷现在所处的这一段,更是美妙无比,是令读书人感到忧郁和生发诗意的地方。到得严冬,光秃秃的枝条仍旧死死绞缠在一起,任凭人们如何在两边拉扯,它们就像天生就那样,从根系到枝条,成为一个不可拆卸和分割的整体,一些生性浪漫痴情的男女,便想到为一份痴情而相约共赴黄泉,一同跳入滚滚那河,捞起时仍紧紧相拥,十指死扣,任凭人们如何使力也无法将其掰开的情形,不免嗟呀唏嘘,暗地落泪。

  三老爷对宋家大院如此这般的景状并不陌生,但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让他感到惊讶和快活,被买卖充塞的脑壳和肚子里,渐渐揉入了一丝柔美。他时而停下脚步,站在围墙垛口,朝三角城和那河上张望,时而疾走,似乎脚下生出的风也是时间,在紧催慢赶着他,他立马便有了紧迫的感觉,时而朝宋家大院观望,意识到这座他再熟悉不过的大院,实则是一座迷宫,无数房子和来来去去的人,跟他既熟悉又陌生,时而优哉游哉地,跟酒足饭饱,或跟婆娘尽情行了房事之后,在那河沙滩上或自家院子里踱步一样,委实惬意得不能自已。

  日期:2018-08-27 02:26:49
  在西边碉楼,他跟几个家丁寒暄了一阵,末了又叮嘱一番,就沿着宋家大院西入口处的一条用打凿得极为精细得条石砌的,在树林中弯来拐去,连接戏楼一侧斜坡的小路,朝宋家大院走去。在戏楼下面靠近城墙的一座精致的小院里,一个身高精瘦,但神态傲然,精神尚佳的私塾先生,正带着七八个宋家小孩子读《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老爷想起当初教自己念书的教书先生是个白胖胖短粗粗的饱学之士,跟眼前这个瘦高的先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业已上了年纪的三老爷不觉哑然失笑。只见得顽童们夸张地伸出下巴,拉长脖子,紧闭眼睛,用尽吃奶的蛮力,发出惨叫一般的唱腔,锐声朗读,似乎在向孔夫子喊冤或发泄对念他鬼书的不满。但私塾先生却对孩子们的状态感到满意,他要的就是这种又长又尖的声音。三爷也曾说,读书嘛,就是要这种喊天喊地的样子,脖子再长,也要吆喝出来,喉咙再细,也要唱出来,吼出来,给听到的人提气,自己也来劲。只是女人们不买账,说,你们男人倒是来劲,但那是虚劲,娃娃们就更惨了,我们就怕他们再干叫几声,都要撑死,肠子也给喊出来了。三爷道,妇道人家,懂什么!

  三老爷四兄弟当年跟先生念《三字经》《论语》《战国策》《全唐诗》等古得发霉的东西时,也是这种声嘶力竭、喊天吼地的样子,一张张脸胀得通红,身子随着字句的节奏怪异地扭动着。三老爷还记得,他每次读书的时候,脖子上脑壳上的青筋都暴突,血流得快,脑壳就胀,越读,脑门处的血管就跳得越凶,搞得他心慌,便用手去按,不料手一松,书就掉到地上,这种时候,先生便低沉地说了一句什么,他多半都没听明白,却乖乖地走到先生跟前,伸出手,让先生的戒尺重重地抽打在手心上。惩罚完了,他机械地回到座位,还得跟上朗读,照旧是粗脖子闭眼睛的干嚎。

  三老爷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先生看见了他,却装着没看见的样子,让三老爷心头不由得一凉,难道进入宋家大院的人,不管是不是宋家人,都会变成这种冷漠,视而不见或有奶才是娘的性情?倒是几个孩子看见了他,纷纷朝他吐舌头,挤眉弄眼,伸胳膊摆腿。先生见状,戒尺猛地在桌子上一拍:“念书!”孩子们被吓,立即坐得笔直,屁股翘出去,老远,院子里便又是一通扯心扯肺的唱腔。三老爷也吓了一跳,赶忙抽身走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