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鬼一车——古人记录的灵异事件》
第3节

作者: 夏螳螂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面内容,因为不是记录者袁枚的亲身经历,而是来自于转述,可信度有所降低。
  俺觉得,由于官府一直没放弃对这案子的追查,案子本身在民间的影响也很大,受到很大关注,这都给那个武生员造成持续的心理压力。他可能在临终前,由于恐惧自己深信不疑的天谴报应,向身边人口吐了真情。或者,武生员的妻子实际上早知道了真相,事情反映在了梦中,就把事情原委讲了出来。
  具体真相,今天很难猜测。俺倒是觉得这个故事中,有个地方留下的印象很深,那就是按察使翁藻的办案态度。由此也可以对古代司法增进一点了解。
  日期:2018-08-06 20:11:23

  前面说了,古代“案情剧”常有人力不够、鬼神来凑的现象。而在袁枚讲的故事当中,又特别多这种鬼神上身的内容,一个故事开始没多久,里面的角色就叽哩哇啦地换上别人的口气,有时还一人分饰几角~~~看多了这种套路,真的会有点心烦。
  但是袁枚讲的下面这件案子,还真没靠鬼神,而是——
  曹州的刘老板,以典当为业,聘请了虞城人老张来为他管理当铺的生意。
  老张办事非常得力,干了两年了,有了些积蓄,这年年底准备回乡探亲。由于刘老板一直挽留,到了初一,老张才得以成行,骑着一匹青骡子回去了。

  刘老板跟他约好了,上元日(元宵)就要返回曹州。过了期限,没见他回来,刘老板就派人去催。
  到了张家,张家人却说,啥?老张根本就没回家。
  一个活人不见了,两家为此闹上了官司,告到了抚按。抚按勒令县上,限期捕拿案犯。
  拖到了六月,还是没找到人,公差们就很慌乱了。到期抓不到人,他们是要挨板子的。
  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也只有整天到处转悠,穷尽一切可能查访线索。
  一天,刚入夜,寻访到城南,几个公差注意到一老一少两个“闲杂人员”在街头商量:月色甚佳,何不去凉亭坐坐呢?
  他们说的凉亭,当地人都懂,在曹州城南门外十几里远的地方。
  公差们起了疑心,私下商议说:“这么晚了,他们还要去那里看什么月亮?要是回来的时候城门关了,他们怎么进城呢?”
  这里面很可能有问题。公差们就抢先一步,到了南门外的凉亭附近埋伏等候。
  没多一会儿,一老一少就来了。好像真的是在看月亮哦,坐在凉亭里,他们谈论的都是些邻里间的琐事。
  公差们差点失去耐心了,那个少年的却突然谈起了案子:“城内刘老板遇到的那件事,至今还没查清楚。我心里想,应该是西门外卖饼的孙某人,看准了老张带的钱,所以谋财害命。”

  老人问,为什么这么说?
  少年说:“孙某在这里开饼店已经好几年了,今年春节突然关门歇业,所以我怀疑他。”
  “荒唐!”老人斥责说,“就凭这么个理由?这件事可不是小事,人命关天,可不能胡乱猜测!”
  老人显然对少年的信口开河非常不满。
  “我觉得我分析得有道理。”少年也对老人的语气不满。
  老人就说:“算了,夜深了,该回去了。”
  日期:2018-08-06 22:11:18
  于是,公差们又尾随于后,看看他们到底能干什么。
  那两人却奇怪地走得很快,飘一样的。
  到了南门,城门早已关闭。那两人却从门缝里进去了!
  公差们傻了眼,赶紧呼叫守门人开门。
  进城后,公差见到两人仍然走在前面,就继续跟随。
  到了一小弄,少年与老人告别,然后好像趁着他们没注意,哧溜,居然就从一户人家关闭的门进去了。
  老人还在前面。他们跟着老人走过了二十来户人家,这次亲眼目睹老人到了一门前,没有开门就进去了。

  公差们彻底被惊着了,就上去敲老人家的门。
  过了好久,老人才开门出来,披着衣服,手里拿着点燃的纸拈,睡眼惺忪,一脸倦容。
  公差问:“刚才你还和少年在凉亭看月亮,怎么这么快就睡成这样了?”
  “我一直在睡。”老人咕哝了一下,还很懵懂。
  公差们就威胁了几句,要他说实话。
  老人迟疑着问:“你们怎么知道?”

  “我们看见了。一直跟着呢!”
  老人说:“是有去看月亮的事,可那是我做的梦。我在睡觉,没有真的到城外亭子里去呀。”
  老人反复申辩,公差们当然不信。他们又挟持着老人,去敲少年家的门,把少年叫了出来讯问。
  少年也说自己只是做了个梦,只是在梦中约了老人一起去城外看月亮。
  公差们气不过,干脆把二人抓进了县署。
  二人向县官详细叙述了梦中的内容,就跟公差们耳闻目睹的一个样。

  县官也拿不准,第二天早晨,就叫人押了老少二人到了城外某村,找到那个卖饼的孙某的住处,看看情况。
  还真巧了,老张骑的那匹青骡子,正拴在门口呢。
  于是,立即将卖饼的孙某锁拿到县。一审,孙某就招了。随后就找到了赃物,很快完成判决。
  这是乙巳年夏天发生的事。曹州太守吴忠诰,跟严道甫关系很好,是他告诉严道甫的。袁枚又从严道甫那里了解了这件事。

  日期:2018-08-07 10:45:50
  袁枚还讲了他弟弟袁香亭的一次经历:
  乾隆辛卯,袁香亭与邵一联一起进京。他们两人为同年进士,关系较好。
  四月二十一日,到了栾城东关,那里几乎每家客店都填满了车马,里面人声喧哗,都没有空余的客房。找了好久,在一略显偏僻的地段看到一家新开的客店,居然没有客人,就在那里投宿了。
  邵一联住外间,袁香亭住里间。
  初更时分,各自上塌躺下,点着灯,隔着房间聊天。

  刚开始聊呢,袁香亭忽然看见一个高得出奇的人从门那里进来了,绿面绿须,绿衣绿靴还绿帽,帽子擦着了屋顶的槅纸,刷刷地响。高人后面跟着一小人,高不满三尺,头特别大,也是一身绿。两个怪人到了榻前,面无表情,举起衣袖,比划一些某明奇妙的动作。
  袁香亭想要喊叫,才发觉自己既不能动也出不了声,耳中只听到外间的邵一联在说什么,却不能应答。
  正在恐慌疑惑的时候,床榻旁又出现了一个人,头戴纱帽,一脸麻子,就跟喝醉了一样,倚靠着小桌,指着两个绿人说:这个不是鬼,这这这个是鬼。
  他们又叽里咕哝地说了几句什么,两个绿人就向香亭点头作揖,每一次拱手,就倒退一步,三拱三退,出了房间。那个戴纱帽的麻脸人也拱手消失了。
  香亭这下能动了,一跃而起,正要到外面去,邵一联也大呼小叫地冲了进来,口里不停地说“怪事、怪事”。
  香亭吃惊地问:“莫非你也见到了大小绿人?”
  邵一联摇手说:“什么?不不不,我刚就枕时,就感觉床边小屋里阴风习习,冷得让我毛骨悚然,无法入睡,所以我就跟你说话,然后又喊你,你不回答。我就看见屋子里出现了几十个人,往来不定,脸都像盆盆罐罐一样。开始我以为自己眼花,忽然又见到大大小小的人脸层层叠叠地堆积在门框里,上上下下挤满了。它们都看着我笑。我就把枕头扔出去,起了身,往你这里冲。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绿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