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那些事儿》
第12节

作者: LCCSuper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3-03 10:42:50
  秦皇汉武那些事儿(11)李斯出仕
  吕不韦的接班人
  吕不韦亡故了,但秦王还在,大秦还在,不可能为了一个吕不韦地球就不转了,全国停止所有活动,放假一直放到天荒地老。

  江山代有才人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有着旷世的才华,有着远大的志向,有着与吕不韦比肩的能力。
  秦王政坚信这个人有一天一定会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不久后,上天真的就如秦王所愿,让这个人出现在了秦王嬴政的眼前。
  李斯的求学之路

  这个人名叫李斯。
  李斯,字通古,公元前280年出生在楚国上蔡。李斯早年做过掌管文书地小吏,在当时战国名士追名逐利的风气影响下,李斯决定辞去他的这份工作,到齐国去留学深造。
  来到齐国求学的李斯拜儒家学派的荀卿为师。荀卿虽是儒家大家,被后世尊称为后圣,但荀卿的思想与孔子区别还是很大的,他的想法更加接近于法家的思想。
  在荀卿的著作《荀子》一书中阐述了如何强国安邦,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
  有关荀子(荀子,字卿,后世也有称其为荀卿的)的思想主张,胃口好具体分析的讲,讲一天一夜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荀子提出了以下观点:
  人性本恶,所以要用学习来提升自己。
  崇尚人定胜天的精神,反对宿命论。
  既提倡“法先王”,同时也提倡“法后王”。(法先王就是以先王的道德标准为规范.推崇尧舜之道.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法后王就是以后世君王的做法为规范,比较讲究实际)

  荀子的这套理论更像是披着儒家外衣的法家帝王术,与屈原纯粹的理想主义不同,这套理论显然更为可行实用。
  你或许会看不太懂这些理论,下面就让我来举例说明。(可能不太恰当,各位读者见谅)
  一天,屈原与荀子共同审问一个惯偷,想要审问出偷盗财物的下落。
  屈原先审,效仿之前的犯罪心理学家,说了一大堆大道理想要感化这个惯偷,可是没能成功。荀子接着再审这个犯人,他还是死也不肯说出东西藏在哪,于是,荀子二话不说用自己的方法打了他一顿板子,那个惯偷觉得与其落在荀子手里还是坐牢比较安全些,于是迫不得已坦白招供了财物的所在之处。
  最终,荀子的办法奏效了,因为对付罪犯这招更为实用,而屈原的方法失败了,因为他太过理想化,对一些有良知的罪犯可能还有用,但对于惯偷这招显然不行。

  这也正如同屈原与荀子治国一样,屈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美政”,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认为,为君为臣应德才兼备,这样国家才会强盛;而荀子则更为实际,崇尚实用主义,唯才是举。
  如果不是生在乱世屈原应该可以有更大的作为,更高的成就,可惜屈原的办法并不适合那个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试问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里德才兼备、精忠报国者能有几人?
  最后秦兵攻入楚国郢都,屈原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而荀子的学生李斯则辅佐秦王一统天下,成就了霸业。
  但我更喜欢屈原,因为李斯为人自私,而屈原的风骨与气节难有人可与之比肩。
  下面言归正传,在荀子的教诲下,李斯受益匪浅。在反复比对各大集团的现状后,李斯选择去了大秦集团就业。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李斯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在秦国当了一个小官,有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
  一只改变历史的老鼠
  在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后,李斯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在一次与秦王的谈论之中,李斯激动的说道:“凡是要完成霸业的人,都是必须要抓住时机的。昔日,秦穆公时秦国虽然很强大,但仍然没有统一天下,原因是时机尚未成熟。而自秦孝公以来周彻底衰落,各个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秦国才趁机强大起来。如今秦国强盛,大王您又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去灰尘那般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一统天下的最好时机,大王您千万不能错过!”
  秦王大悦,与李斯长谈一番,听取了李斯离间各国君臣的计策,还采纳了李斯提出的“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六国的顺序。李斯因得秦王政赏识被提拔为长史,李斯建议使用金玉收买离间各国君臣的计策也奏效了,因此又被封为秦国客卿。

  有史学家提出,李斯的成功源于他超前的哲学思想,而一切都是由一只老鼠所引发的。
  据《史记》记载,李斯年轻时善于观察事物,有一次,他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肮脏的事物,遇到人或狗来如厕,还需要逃跑,而谷仓里的老鼠一只只吃的又大又肥,还悠哉悠哉的在谷仓里嬉戏玩耍、打情骂俏,逍遥自在的过着日子,丝毫没有人或狗带来的威胁和惊恐。
  于是,李斯受到了老鼠们的启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那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天资聪颖不聪颖,人的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取决于自己是否能够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李斯的想法简单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90%好环境+10%努力=成功
  (以上纯属李斯个人观点)
  有了这样的老鼠哲学的指引,所以李斯后来才能让秦王抓住时机,利用当前秦国的良好环境创造更良好的环境,使得大秦帝国永远都是谷仓里的老鼠,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好。
  逐客令与谏逐客书
  就在李斯日渐受到秦王嬴政赏识的同时,李斯仕途上的灾难也一步步向他逼近。
  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差点改变了李斯与秦王的命运,但福祸相依,这件事情也像试金石一样再一次证明了李斯的才干。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正当秦王政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怕被秦国所灭,派水工韩国人郑国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国的东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真实意图暴露了,东方各国得知后也纷纷派遣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一时间,秦国宾客鱼龙混杂、人满为患,群臣对东方各国的客卿议论很大,于是便向秦王进言:“各国来秦国的人,大多都是各国派来秦国当间谍搞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

  秦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对各国来使下了逐客令。
  不幸的是,李斯也名列其中。
  趁着还没走远,李斯马上抓紧时间给秦王写了一封信,这篇文章便是流芳后世的《谏逐客书》。
  信中写道:秦国四代先王都是因为启用外来宾客,才对秦国做出了流芳百世的贡献,如果这四位先王像大王您那样驱逐宾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强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就不会有这样的功绩了。
  秦王看完信后立即取消了逐客令,追回了李斯,李斯也因此连升三级,当上了廷尉。

  在得到了李斯、尉缭这样的得力助手后,秦王嬴政正式开始了他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霸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