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49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存山先生还进一步指出,据检索,在先秦文献中竟然没有一处“女子”可解释为“汝子”,且“汝子”一词也不见于先秦文献。唯一的一个例外,“汝子”一词见于《列子·周穆王》篇,但此篇讲“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等“幻化”的思想,与先秦思想不类,显然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之说。难道《论语》中的“孔子所说”是独创一种语言吗?
  对于张玉卿先生的这种说法,我个人亦有质疑。为什么前文的十七处只是单用“女”来通“汝”,唯独这第十八处却用“女子”来通“汝子”。况且,在古文中,“汝”并无单复数之分,既可代指“你”,亦可代指“你们”;而“汝子”在后世的古文中,亦没有继承“你们这些弟子”之意,而是意为“你的儿子”,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以及据说为孔鲤之言的“汝子不如吾子,汝父不如吾父”。

  二、“仆隶”说: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便提到:“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姑且不去深究朱熹为何要将全章理解为蓄养臣妾之道,而“女子”特指妾婢,到底对不对;单单结合“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来看,若“小人”真如朱熹所说为“仆隶下人”的话,那么这样的“仆隶下人”也未免太牛了点,竟敢与主人叫板、使性。在时有殉葬的周代,“仆隶下人”,恐怕尚未能有这么好的待遇。
  日期:2019-04-09 15:58:17

  三、“庶民”说:
  《诠解》指出本章“小人”应为庶民,并引用《周书·康诰》里的“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来佐证之;而之所会用“小人难保”来佐证之,是因为查《说文》,其中明言:“保,养也”,“小人难保”亦即“小人难养”。
  如照此说,本章的“女子”便应特指贵族的女子,或是“小人”特指庶民中的男子;不然的话,“女子”和“小人”之间必有交集,因为庶民中已包含有男子和女子。况且《康诰》中的“小人”的未必便是指庶民,因为《康浩》中的“民”出现二十七处,“小人”则仅出现一处;既然“小人”可代指庶民,那么为什么单单只有此处用“小人”。
  四、“现象”说:
  于丹女士在《百家讲坛》将“小人”解释为小孩,并进一步指出“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着相同的心性的,有时候可能让男人捉摸不定。对于女人和对孩子,你要是对她太好了、太宠爱了,她就对你不恭敬;但是你要是不理她了疏远,又落埋怨,她就开始撒娇了,开始觉得你对她不好了。这句话本身说出来的‘近则不逊,远则怨’,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它不是一种性别歧视”。
  李泽厚先生同样持有与于丹女士相类似的观点:“我以为相当准确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对他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于随便,任意笑骂打闹。而稍一疏远,便埋怨不已。这种心理性格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只是由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而已,应该说它是心理学的某种事实。至于把‘小人’与妇女连在一起,这很难说有什么道理”。
  日期:2019-04-09 15:58:50
  五、“与”说:
  本章中的“与”亦是不少注家关注的焦点:有的注家认为“与”为“赞助、嘉许”的意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便是说“女子支持、赞助小人,与小人结党营私,是难于相处的”;有的注家认为“与”为“赐与”,并可引申为“嫁与”,而“女子”指“女儿”,只有把女儿嫁给小人,是最难相处的;有的注家认为“与”作“如”解,“女子与小人”为倒装的偏正结构,即如小人那样的女子;有的注家则认为“与”即“欤”,而“小人”即“小孩”,这句话应重新句读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要是没有妇女呀,小孩子便太难养了。

  六、其他说:
  如:有的注家认为“女子与小人”指的是南子与卫灵公或其类属;有的注家认为“为”当作“共事”讲,其句读应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唯有女子与小人在一起共事,是最难相处的,孔子是在为不得不与小人一起共事的女子,感到担忧和鸣不平;有的注家甚至认为本章、上一章及下一章应是不可分割的一章,“女子”即“汝子”,故“女子”自然便是指子贡。如此等等。
  日期:2019-04-09 15:59:09
  自己比较倾向于“现象”说。毕竟“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从总体而言,男人较之女人,更容易理性思考些,更容易不违仁境;女人则可能更为感性些,喜欢以直觉行事,更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如大多女人都喜欢打扮,希望自己能够在他人的眼光中显与众不同,有些女性甚至认为撞衫比走光更为尴尬;且女人可随时根据自己的心情而更换服装,要是她们的情绪在一天之内阴晴不定、高低起伏的话,她们可能会不厌其烦地换好几次衣服。

  可以说,情绪化是女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场女性,亦难例外,更何况是在女性少有能受到教育的周代呢。因此,她们的内心与小人的相类似,往往“长戚戚”(7·37),容易患得患失,“近则不逊,远则怨”,而少有仁者,故“难养之”。当然,并非所有的女性都是难养的,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中的那位“诚不以富,亦祗以异”(12·10)的女子,便相当的理性,孔子将其树为“辨惑”的典范。

  况且,“小人”本身并不等价于坏人,他们只是重利,“放于利而行多怨”(4·12)罢了;只有当小人无义且勇时,才被视作盗。不过,在孔子的心目中,小人始终带有贬义;要不然,孔子亦不会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当“君子”作为身份地位而言时,孔子宁愿改用“野人”,亦不愿用常与“君子”配对的“小人”。或许只有这样,孔子才继而说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1·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