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如果这样读,可以更有趣!》
第26节

作者: 龙驹书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用也直截了当,没有犹豫,没有说给我几天时间考虑考虑之类的话。晁盖同他说完这件事情,他就已经开始琢磨用计了。
  到后来,上了梁山,吴用又煞费苦心,唆使林冲火并王伦,让晁盖当了梁山老大。可以说对晁盖忠心耿耿。直到有一天,宋公明上了梁山,吴用开始慢慢地倒向宋江这边。
  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宋江被两个公人押解着去江州牢城营服刑。途中被梁山好汉劫住。花荣说:“如何不与兄长开了枷?”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吴学究笑道:“我知兄长的意了。”宋江又说:“只有先生便知道宋江的意。”
  宋江到底是何意呢?只有吴用知道?并且两个人都没有说破,很有些心有灵犀的意思。看完全书,我们就会明白,宋江的这个意其实就包含了后来的招安大计以及忠君报国的大义,所以他宁死也不肯坏国家法度。吴用说“我知兄长的意了”这句话时,是笑着说的,说明他领会了宋江的用心。也正是宋江的这颗忠君报国的心感染了他,让他从心底里产生了对宋公明的钦佩之情,为他后来慢慢倒向宋江埋下了伏笔。

  跟宋江的人生追求一样,吴用也是主张招安的。第一次陈宗善前来招安,他让李逵扯了诏书,打了太尉,破坏了招安;第二次又使花荣箭射开诏使臣,再次破坏了招安。其原因都是他认为此时受招安时机还不成熟:“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他是深思熟虑的,他所做的这些,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招安,不过是为了能够更体面地受招安。

  吴用是一个读书人。自古,读书人的理想是什么?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不会有哪个读书人会在心底里树立远大的理想:等我学业有成了,就去占山为王。吴用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他这样学富五车的文化人不被朝廷重视,只能当个穷教书匠,没办法,他要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段引起朝廷的重视,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吴用跟着晁盖上梁山,是他为实现人生目标而迈出的第一步。可是晁盖同他的人生理想并不相同,或者说晁盖根本就没什么人生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带领兄弟们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朝夕相处,一起快活。他的这个人生理想,阮氏三雄、刘唐等人是很赞同的,他们的人生理想也就是要过这样的生活。但是吴用和公孙胜就不这样想,对,人家是文化人,文化人的理想就要更高一个层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是快活,但不是他们追求的。这个阶段,吴用是很迷茫的。已经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可是现在的生活又不是自己想要的。这和自己当初规划的人生理想是有区别的。

  直到有一天,宋江上山了。宋江也是一个文化人,他们的人生理想有共同之处。所以当宋江上山之后,吴用不再感到迷茫,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找到了出路,就是跟着宋江一起走招安的路线。可以说,宋江是在吴用人生很迷茫的时候出现的,对他迷茫的人生指出了一条很明确的出路。因此,宋江对吴用来说,是起到了人生导师的作用。因此,在宋江上山之后,吴用一直不离左右,出谋划策,呕心沥血,帮助宋江完成招安大计。

  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晁盖中了毒箭,不治身亡。宋江像死了自己的老爹老妈一样哭得发昏。吴用和公孙胜却劝道:“哥哥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好家伙,根本没有任何悲伤的表示,还劝宋江不要哭,理由是死生都是天定的,晁盖到该死的时候了,有啥伤心的!不仅如此,晁盖刚死,他和公孙胜就推宋江当老大“理会大事了”。

  不知道他两个所说的“大事”指的是何事,打曾头市?好像不是,因为并没有立即去打,而是耽搁了好久才去打。可能是要宋江接管寨主之位,管理山寨这件大事。在二人眼里,一寨之主死了都不算大事,宋江接管寨主之位才是大事。不知道晁盖地下有知,会怎样的寒心。
  由此可以看出,吴用、公孙胜二人对晁盖的离开并没有怎样悲痛,反而恰恰在盼望着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晁盖刚死,他们马上就拥立宋江做了寨主。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宋江才能带着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悲的是,宋江虽然最后带着吴用实现了人生理想,将一身文武艺卖与了帝王家。可是,当吴用摇身一变成了公务员时,发现现实是残酷滴,这里面的水深啊!不好混啊!所以,当他人生理想实现之后,他再次感到迷茫,感到困顿,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泥淖之中,这仍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最终,苦闷至极,实在寻不到出路,只有死路一条,选择在宋江的坟前上吊自杀。
  日期:2019-01-19 14:56:54
  45.《吴用卷》(5)吴用为何非要置宋江于死地?
  宋江在浔阳楼题了反诗,被黄文炳撞见,向蔡九知府打了小报告。蔡九知府听说是一个刺配的囚徒,便不放在心上。黄文炳提醒道:“相公不可小觑了他。恰才相公所言尊府恩相家书说小儿谣言,正应在本人身上。”知府道:“何以见得?”黄文炳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着个‘工’字,明是个‘江’字。这个人姓宋,名江,又作下反诗。”知府又问道:“何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黄文炳答道:“或是六六之年,或是六六之数;‘播乱在山东’,今郓城县正是山东地方。这四句谣言,已都应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首童谣,蔡九也不会把宋江放在心上。正是因为这首童谣,蔡九知府坐实了宋江的反罪。这罪名非轻,杀人不过偿命,造反是要株连九族的。那么,到底是谁捏造出这首童谣陷害宋江呢?这么干的人,要么是和宋江有着深仇大恨;要么就是别有所图。

  书中介绍宋江仗义疏财,人称及时雨,常济危扶困。这样一个大好人,谁会和他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呢?
  怀着报仇的目的而陷害宋江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宋江曾经的同事张文远。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恼坏了张文远。这张文远是个酒色之徒,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贪恋酒色之人大抵是不可交的,张三便是这样的人:
  当下转上押司张文远来,见说阎婆告宋江杀了他女儿,“正是我的表子”。随即取了各人口词,就替阎婆写了状子,叠了一宗案。
  知县和朱、雷二都头偏袒宋江,不予捉拿。阎婆并没有纠缠不休,倒是这个张文远几次三番要知县派人捉拿宋太公抵罪:“犯人宋江逃去,他父亲宋太公并兄弟宋清,现在宋家村居住,可以勾追到官,责限比捕,跟寻宋江到官理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