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21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又如何,就算我最后只剩下一座宫殿,就算你们都称了王,眼里都没我这个天子了,但我一直都是,曾经是,现在也是,将来……再说吧!

  只要我还在,我就是王;只要我还在,我就是正朔,周的正朔,文明的正朔。在后世的眼里,我就是这个时代的象征,足矣!
  可王室到如今既然只剩下了宫殿,就迟早会有消失的那一天,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公元前256年,诸侯国西周国因为参与了对秦国的战争,而得到了秦军的问候。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你惹事儿不要紧,可惜你却连累了周王室。
  任何国家任何人,挡我统一天下者,必灭之,包括王室。灭王室只须一个借口,如今似乎有现成的,但事实是借口都用不着了。
  王室很尴尬,自平王东迁后,王室一直在尴尬和不安中度过,但这次可能度不过了,因为可能面临着消失。
  可能是王室的境遇感动了老天,老天决定只让其尴尬的消失,而不是屈辱的灭亡。
  就在这一年,不早也不晚,最后的天子周赧王去见文王和武王了。

  周赧王如果再多活几年,秦国还不太好处理,看来真的是气数已尽。各诸侯国也没有再立新王,当然他们也不愿再立,那就这样吧!秦国顺理成章的收走了周王室的九鼎和象征王权的一切。
  周王朝彻底成为了过去,而战国还在继续,战争也在继续,因为还没有出现最后的胜利者。
  秦国灭了周以后,就相当于昭告天下:以后我大秦就是天下共主。同时秦国也加快了统一步伐,在战国最后的日子里,秦国的兼并战争更频繁更残忍,东方各国的抵抗也更激烈更顽强,但已无济于事。
  统一是时势使然,不管你赵国有多能打,也不管你楚国有多大,更不在乎你燕国有多远。
  你们都只是我统一天下的障碍,是障碍就无法逃脱被清除的命运。

  那一天,不会太久!
  日期:2019-04-02 13:46:45
  【战国之战】
  如果就战争的次数而言,战国时期还比不上春秋,那为什么能称为战国呢?
  因为战国时期的战争更像战争。

  与其说战国的战争形式是兼并与反兼并,不如说是活着或死去。即使今天不能分出死活,最终的结果也是你死我活,这就是战国,不,这才是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真正战争。
  此时已真正的礼崩乐坏,也没管事儿的人了,战争已不是你愿不愿意了,也不是什么主动和被动的问题了。而是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别人吃掉。
  既然如此,那就开战吧!为了生存而战,为了战争而战,在乱世里,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战争。
  我们在说战国的战争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吧!
  春秋的战争主要是讨伐性的,就是你哪个诸侯国不听话乱了礼法,或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那就得给点颜色看看了。不过一般都是点到为止,你只要认个输,服个软就行。
  就好比今天的擂台比赛,先站好位,预备,开始,然后双方扭打在一起,如果有一方受不了,示意认输就行。战争还能这样打……
  不但能这样打,而且还不是一般人都能打的,因为参战人员主要以贵族子弟为主,老百姓想为国效力都没机会。
  且参战军队的规模也不是很大,一般都是数万人,作战前双方都列阵于宽阔之地,然后喊话,表明一下战争的正义(站前的最后交流),然后开战。
  作战时间一般也都比较短,当失败的一方退到一定距离后就算是彻底认输了,胜的一方就不能再追了。这就是春秋时期大概的战争规则。
  春秋中真正的战争可能没那么君子,这种战争规则也可能存在过,但在实际战争中,双方会不会去遵守就难说了。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春秋的战争也有其黑暗的一面,但还不至于像战国那么黑,那么绝……

  或者说在春秋和春秋以前的历史中,战争一直都是比较温和而留有余地的,这从周之前的王朝更迭的战争中就能窥得一二……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却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决定了以后整个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形态。此时已顾不了那么多了,除了全民参与外,其参战军队的规模也达到了几十上百万,时间也不像以前那样几天解决战斗,而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只为能最终消灭对手。
  消灭所能消灭的,占领所能占领的。此时的战争已经进入了诡道───只要可以赢,不惜一切手段。
  只要到了年龄,几乎是男的就要服兵役,如果你的手里提着敌人的人头。那么恭喜你,你的命运将会发生改变(主要是秦国)。

  只要能打胜仗,用上一切可以用上的手段:杀降(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离间(对手太强悍)、结盟(即使昨天还是敌人)。杀戮?无耻?
  这是战争,你不无耻,可能就会无命。
  日期:2019-04-03 14:10:14
  将战争的诡道发挥到极致的国家是秦国,而发挥到极致的战役就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战───秦赵长平之战。从某种程度上讲,此战也是影响战国格局的一战。
  长平之战的具体时间和最后的伤亡人数都是有争议的。还有战争的起因、背后的政治博弈和国力的比拼。在这里就不讨论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过程很诡,结局很惨。

  还是先简单了解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先来看看双方的主帅:
  秦军:白起;赵军:赵括。
  其实这二人是决战时双方的主帅,而在之前长期的拉锯战中是另外两人:
  秦军:王龁(名气不大);赵军:廉颇(名气很大)。
  双方近百万大军对峙于长平,为避秦军锋芒,廉颇决定以固守的战术消耗敌军,相比于进攻和撤退,固守也是不得已的,却是最适合赵军的。
  当然还有一种不可能的方式:和谈。
  可赵王偏就相信可能,在力排众议之后,他决定派人去秦国和谈,而秦国却借机离间赵国和各国的关系,以避免赵国与他们结盟。

  玩这些套路,赵国当然不是对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和谈没谈成,还把一些潜在的盟友都谈丢了。赵国真正陷入了绝境。
  久拖不决对双方都不利,秦国想速战,赵王也想速战,可唯独廉颇想慢战───坚守。就战术而言,坚守利于赵军,关键是除了廉颇,没人愿意坚守,而最不愿意廉颇坚守的是秦国。
  对秦国而言,想要打破僵局,就必须换掉廉颇。如何换掉廉颇?秦国又使出了他们最擅长的诡道───反间计。
  被秦国相中替换廉颇的“合适”人选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于是派间谍人员到赵国散布消息:秦军不怕赵国任何人,只怕赵括。
  赵王又信了!
  秦国得知赵括已经替代了廉颇,马上暗地里派杀手锏武安君白起替代王龁为主帅。就这样,久经沙场的名将白起与初为主帅的年轻人赵括不期而遇了。更悲哀的是,赵兄弟并不知道他的对手将是“人屠”白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