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42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6-19 01:21:12
  【战友】
  此时的北方打得一塌糊涂,刘季起兵之后,开始四处小试牛刀,然后驻守丰邑。
  在这里说一下沛县和丰邑,在今天就是徐州的两个兄弟县,沛县和丰县是清清楚楚,可在当时是很不清楚。沛和丰到底是同级别还是上下级的行政单位,到现在都不是很清楚,史料上也是说的不清不楚,那很自然,刘季到底是哪里人就是个问题,这两个县到现在都还在争。
  我也不拉偏架,但对这个问题又不能视而不见,至于刘季到底出生在哪里可能只有去问刘太公了。既然如此,那我就选一个比较欠揍但也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观点:刘季出生在丰,起兵在沛;也就是说无丰不刘季,无沛不刘邦。
  是的,以后就开始叫刘邦了,这个名字到底是起兵之前就有的,还是起兵之后才改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很霸气,那就当是后者吧!因为刘邦应该是在有了坚定的目标和理想之后才会改这么有寓意的名字。
  驻守丰邑的刘邦在成功的反击了秦军的攻击之后,就开始向外出击了,那丰邑就得有个靠得住的人来守,刘邦是比较相信同乡的,于是就让一同起兵的同乡雍齿留守。
  这次他看走眼了。
  这雍齿的出身比刘邦要高一点,至少不是平民,他可没有像刘邦信任他一样去信任刘邦。准确的说是不服刘邦,甚至不屑,毕竟我们曾经不是一个级别,如今一眨眼的功夫,你就爬我头上了,搁谁谁受得了?
  可受不了归受不了,如今是乱世,乱世里出身高低就不管用了,靠的主要是能力,你不服不行。我就是不服!

  让有这种状态的人去守城,那就不是守城,而是送城。
  果不其然,当刘邦离开没多久,魏国就派军来攻打丰邑,首先当然就是招降程序了,程序很简单,反正没开打就投降了,这就有点老乡背后捅刀子的嫌疑了,至少刘邦是这么认为的。
  这还得了,还没开始就有人叛变了,第一次遭人叛变对一个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更何况是他的同乡带着他的家乡叛变,这是刘邦心中的痛。不过与其说这次背叛对刘邦是打击,不如说是锻炼,因为以后还会经常遇到,一直到他死。
  同乡叛变,家乡也丢了,可尊严不能丢,废话少说,立即反攻丰邑。雍齿虽然很不齿,但确实还是有两下子的,因为刘邦久攻不下。怎么办?

  那就只能搬救兵了,可哪里有救兵呢?
  此时,陈胜兵败,那些有实力的人就拥立了一位叫景驹的人为楚王,刘邦就准备去投奔景驹,然后借点兵再攻丰邑。
  这个景驹是被拥立的,说白了就是个傀儡。在乱世,没有实力准确说是手上没有兵的那些人,是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或某些政治原因而被拥立为首领的话,基本上你的命就不属于你的了。景驹就是这种在乱世中匆忙出场又匆忙收场的人之一。
  拥立景驹的这个人叫秦嘉,何许人也?
  秦嘉,东海郡(今山东郯县)人,陈胜起兵不久,他就带着一帮人在东海郡起兵,陈胜就派人去接管,可这秦嘉并非善茬,竟然以陈胜的名义把陈胜派去的人给杀了,还给自己封了官,但名义上还隶属于陈胜。
  在得知陈胜兵败以后,秦嘉就迫不及待的找了个楚国王室的后人立为楚王,此人就是景驹。

  刘邦来投景驹时,正好赶上章邯率军来袭,结果刘邦在混战中攻克了砀县(今河南永城),收编了砀县降兵数千人,再加上之前的部队,共近万人,看来是不用再借兵了。
  此行虽然惊险,但是收获颇丰,可对刘邦来讲,此行的最大收获并不是这几千人,而是一个人。
  如果说刘邦的左膀是萧何,那么这次他就找到了右臂───张良。
  张良,韩国的贵族,祖父和父亲曾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可谓家世显赫。当显赫的家世和引以为荣的国家都消失在秦军的铁蹄之下时,除了仇就是恨。
  张良对秦国的恨可是发自内心的,他竟然散尽家财去招募杀手刺杀秦始皇。最后的刺杀行动当然是失败的,因为嬴政没有死,张良也还活着。我很好奇,以嬴政的风格,张良是怎么活下来的?
  不过以张良之谋,活下来并不难,张先生毫无疑问是个谋士,但这次的行动却很壮士。
  这次张良本来也是投奔景驹来着,却在半道遇上了刘邦,双方可能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就直接投了刘邦。本来是去投奔王的,如今却投了无数起义军之一的一个小头领,这不但证明了张良的慧眼,也证明了刘老大确有过人之处。
  好了,现在有了一支近万人的部队了,该去解决那块心病了。再攻丰邑,再败。

  这以前怎么没看出来,雍齿有两把刷子嘛!
  我绝不会放弃的,丰邑,我还会回来的,不过还得搬救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