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15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突然看到城下,周军被杀得落花流水,此人居然有万夫不挡之勇,并极可能是我方援军,于是高呼呐喊,精神大震。
  只见几百人刹那间便杀到了金墉城下。
  可是城上的齐军根本就不认识他,无法辨别敌友,就是不开门,这可如何是好?
  日期:2019-06-12 20:02:02
  兰陵王地位尊贵,为何无人识得?
  据说是因为兰陵王带着传说中吓人的面具!
  实际上兰陵王戴的是胄,也被称为铁面,是用来保护面部的防具。南北朝时期这种防具很盛行,所以他戴着也很正常,并非战场上的特例。
  高长恭看城里的兄弟不认识自己,赶紧摘下铁面(免胄示之面),城上的将士看到俊美的面庞一下就认出来了,于是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金墉城里兄弟守了三十多天终于等到了援军的到来,于是冲向周军奋力作战,周军面临两面夹击,齐军又作战勇猛,周军大溃丢下无数的军资器械,弃营而逃。只有尉迟迥率麾下数十骑力战,最终全身而退。
  我们把镜头切换到邙山战场,周军虽败,但宇文宪、达奚武、王雄为了减少周军的伤亡,依然在军后率军奋战。

  其中王雄与斛律明月对决,王雄驰马冲入齐军之中连杀三人,明月退走,王雄快马追赶。此时的射雕将军斛律明月十分狼狈,将士都已失散,身边只有一名奴仆,并且身上已仅剩一支箭。
  王雄手握长矛拼命追赶,按矛刺杀明月,最近的时候相距只有一丈多远。王雄咬牙切齿,说道:“我爱惜你的才能才不杀你,我一定要活捉你,带你去见天子。”斛律明月没有答话,他一直在等待时机,我只有一支箭,必须做到一箭毙命。
  现在两人都站在死亡的边缘,并且现实很残酷,只能活一个!
  想象一下,现在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人,一个骑马在后面追,一个骑马在前面逃,现在能听到的声音只有三种:呼呼的风声,哒哒的马蹄声以及两人的喘气声。
  只听“嗖”的一声······
  “着”,箭头正中王雄额头。

  胜负已决!
  世界又恢复了原有的喧嚣。
  王雄抱马逃走,回到营中之后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本来这一仗打下来,北周士兵的心理上已经烙下了巨大的阴影,现在看到大将王雄被杀,内心则是更加害怕(军中益惧)。此时宇文宪站了出来,他亲自抚慰、激励北周将士,人心稍安。
  傍晚,宇文宪收军,准备天亮再战。年轻人就是火气大!宇文宪就相当于一个年轻的国家篮球队队员,第一次上奥运赛场打主力便遭受挫折,有这样的心理也很正常。
  达奚武看他如此意气用事很是着急:洛阳的军队已经败了,现在人情震骇,如果我们不趁着天黑赶紧撤退,等天明之后,想走都走不了。我在军中已久,很了解这种形势,您年少未经事,怎么能把士卒往虎口里送呢?
  宇文宪听了之后想了想,确实是自己错了,最终同意达奚武的观点,率军撤退。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即便是宇文宪这种能跻身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列的名将,也需要经受大战的洗礼,逐步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最终突破自己的心理极限完成蜕变。
  这才是一名大将真实的成长历程。
  宇文护这一路虽然败了,并且丢了很多军资器械,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但死伤的人数并不多。根据《北齐书》记载,斛律明月斩捕首虏三千余级。想必在邙山掉进山谷的周军也不会太多。北周十万大军,损失三四千人,基本上是全军而退。

  其他两路的情况怎么样呢?
  日期:2019-06-13 07:51:23
  我们先来看杨檦这一路,杨檦已经镇守东部边疆二十多年,单独与齐人交战未曾战败。之前杨檦曾跟随宇文泰攻拔弘农(弘农原属东魏),并且曾参加西魏与东魏的邙山之战,杨檦当时攻下了柏谷坞,后来由于西魏大军失利,才不得已拔军而还。
  现在杨檦率军攻打北齐,是信心满满。老子跟齐人打了二十多年不曾败过,谁来老子灭谁!
  兵骄者灭!

  上面提到杨檦的行军路线是出轵关(今河南省济源市)攻打北齐,轵关位于两国的交界处。太行山有著名的八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此八陉是古代晋冀豫地区通过太行山来往的咽喉要道。杨檦走的轵关就是轵关陉,被称为太行第一陉。“轵”的本意是:车毂外端的小孔。轵关不仅地势险要而且道路狭窄(孔道),仅容一车通过,所以说这个名字起的很形象。

  杨檦到此地之后已深入齐境,依然轻敌不设防备。
  齐将娄睿出其不意,突袭周军。周军被前后围堵,无水可饮,士卒无战之心,杨将军无奈之下只好投降。
  也就是说杨檦这一路的结局是:北周折军一万,外加一员大将。
  我们再来看权景宣这一路,权景宣率军攻打悬瓠,十二月,齐国豫州刺史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均献城投降。权景宣占领二城之后,派人把降卒一千多人带回了长安。不久之后,由于洛阳的周军溃败,权景宣只好弃城回朝。

  权景宣这一路的结局是:俘虏敌军一千多人。
  这么一场大战下来,看似是北齐小胜,其实两国的损失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期:2019-06-13 19:36:42
  因为北齐还有一个敌人:突厥。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段韶走了之后,北齐应该是被突厥抢了不少东西。
  我们来推一下这个逻辑:

  第一:段韶在当时是北齐第一猛将,除了在洛阳作战的斛律明月,如果有其他的人能够代替段韶抗击突厥,高湛不必非要派他去幽州,所以说段韶离开之后,齐军打不过突厥。
  第二:从高湛和段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湛对于派段韶防守洛阳还是幽州是很犹豫的,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同样严重,段韶离开之后北齐必定损失不小。
  所以综上可知,这场战争的赢家是突厥朋友。
  如果我们站到突厥朋友的角度看问题,就能看得更清楚:
  上次晋阳之战,我们上山观虎斗,不仅没有参战,还掳掠了北齐大量的财物。这一次我们逼迫北周兑现诺言,趁着他们两国在洛阳交战之际坐收渔翁之利,真是大快人心呐!
  木杆可汗是一代英主,突厥朋友在他的领导下将大放异彩(后面会聊)。
  突厥的壮大对于现在的北周还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可以抢北齐。但北齐要是没了该抢谁呢?
  在这场大战中有人一战成名,是谁呢?
  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虽贵为皇族,但一点都不摆架子,在军中琐碎的事情都会自己动手。并且他十分爱惜将士,即便是一个瓜几个果子都会跟将士分享,所以深受将士爱戴。这次邙山之战,他率军突破北周十万大军解救出洛阳的将士,大家感激涕零。
  战争结束后,将士们狂欢,善歌舞者回想起兰陵王在阵中指挥、刺杀敌军的英勇动作,便将其融于舞中,即兴创作出《兰陵王入阵曲》。——话说少数民族朋友能歌善舞,创作出这样的歌舞戏也很正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