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个朝代》
第31节

作者: 过河卒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次徐光启倒是没有马上出言拒绝,此时他的心里也是十分纠结,一方面他觉得郭致远年轻有为,见识不凡,又有过硬的背景,确是值得辅佐之人,另一方面他又有些不甘心,跟郭致远走就意味着彻底放弃了自我,将来再如何也不过是一谋臣,这让自视甚高的他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经过一番内心激烈的挣扎,最终徐光启还是婉拒道:“公子盛情,在下十分感念,在下为明年春闱已准备多时,此时放弃着实可惜,若是明年再次落榜,在下必定去寻公子,为公子效力!可否?……”。
  郭致远一听这话,心里就凉了半截,因为他知道历史上徐光启明年春闱就能中进士了,自己再想打他的主意就基本不可能了,只得暗叹一口气,苦笑道:“既是先生心意已决,小子唯有预祝先生明年高中榜首,前程似锦了……”。

  接下来几天,郭致远还不死心,差不多天天来拜访徐光启,郭致远专选徐光启感兴趣的话题聊,倒是相谈甚欢,让徐光启对郭致远评价更高了,但只要郭致远流露出招揽之意,徐光启就是一脸的纠结,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拿之前那套说辞来搪塞。
  过了几日吏部的正式任命公文终于下来了,果然是外放福建古田县县令,而沈鲤举荐郭正域出任甘肃巡抚的奏折也被万历批准了,父子两都要离京外放,倒成了京城的一段佳话。
  如今郭致远对说服徐光启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只想着离京之前最后再做一次努力,就再次来到松江会馆,徐光启都快把房间当成工坊了,这几日已经把自行车的框架做了出来,各种器械零件也鼓捣出不少,忙得不亦乐乎。
  见到郭致远到来,徐光启又要拉着他探讨自行车的制造问题,郭致远却显得兴致缺缺,拱拱手道:“徐先生,在下已经接到吏部正式任命,不日之内就要启程离京赴任,此次是特地前来就是向徐先生辞行的……”。
  徐光启神色一滞,明显有几分不舍,最后却只是客套地道:“那在下就只能预祝郭公子一路顺风,前程似锦了!……”。
  一时间气氛又有些尴尬了,郭致远心说只能下猛药了,就咬了咬牙道:“徐先生,先生之大才,小子深感钦佩,却为何屡试不中呢?个中缘由,不知先生可曾细想过?!……”。
  徐光启眼中就闪过一丝恼怒,这不是揭人伤疤吗?如果不是这几日与郭致远聊得十分投机,他只怕就要拂袖送客了,就有些尴尬地道:“或许是在下才疏学浅,难入考官之眼,又或是时运不济,世事无常,谁又能必中呢?……”。
  “非也,非也!”郭致远连连摇头道:“先生之大才,莫说区区一进士,便是高中状元亦是轻而易举,先生之所以屡试不中,实因当今朝廷科举制度腐败,朝堂之上党派纷争,上位者忙于争权夺势,用人唯亲,才致使先生这样的大才被埋没!……”。
  郭致远这话就有点大逆不道了,徐光启虽深有同感,却不好怎么接话了,只得尴尬道:“郭公子请慎言,恐隔墙有耳啊!……”。

  郭致远却越说越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慷慨激昂道:“先生十九岁即中秀才,至今已有二十余春秋,人生能有多少个二十春秋啊?!我实为先生不平啊!当今之大明看似国泰民安,十分强盛,但实则危机四伏,内忧外患,可笑当朝诸公犹不自知……”。
  “小子虽见识浅薄,亦不敢做井底之蛙,与当下欧罗巴大陆之佛郎机等国相比,我大明实已落后许多,若再不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他日敌国兵临城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我等犹能寄望于当朝之诸公否?!……”。(注:佛郎机,即当时纵横世界的葡萄牙帝国。)
  这下徐光启真的动容了,当下国人对西方皆了解有限,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有所接触,虽有所了解,但也仅限皮毛,不料郭致远张口即来,如何不让他震惊!而郭致远这一番对大明时弊的抨击更是震耳欲聋,让他感觉仿佛灵魂都被触动了,呆呆地张大嘴巴愣了好一会儿,才惊奇道:“郭公子也对欧罗巴大陆和佛郎机国感兴趣?前段时间,我在西儒利玛窦先生处见过《坤舆万国全图》,才知道天下之大,真是浩瀚无垠,而我泱泱中华,也不过是世界极小的一部分而已,郭公子能跟我讲一讲这西洋国的事情吗?……”。

  郭致远心情沉重地道:“西洋各国船坚炮利,火器精良,远胜我朝,但这却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西洋各国的国体制度,也远比我朝民主,在这种民主的体制下,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还是科技的发展速度,都要远胜封建体制,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民主?!”徐光启有些疑惑地自语了一句,郭致远的话仿佛帮他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彻底颠覆了他之前的认知,让他对郭致远的态度也变得越发恭谨来,急忙追问道:“那到底何谓民主呢?民主制度又有何优越性呢?请公子不吝赐教……”。
  郭致远见成功吊起了徐光启的胃口,反倒卖起关子来了,摆摆手道:“唉,不提也罢,这话要说出来可就太大逆不道了,若是传出去,你我恐有诛九族之祸,徐先生你还是好好准备一下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吧,相信当你真正进入朝堂之中,一定会对我今日之言有更深刻的感受!……”。
  这当然是郭致远的欲擒故纵之计,能不能成功招揽到徐光启这位不世奇才就在这最后一搏了,不过这欲擒故纵之计他之前已经在徐光启身上用过几次,可每当他最后提出招揽,徐光启又犹豫不决了,这回能成功吗?
  果然徐光启一听就急了,他属于那种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人,连忙一把抓住郭致远的胳膊,差不多是用哀求的口吻道:“郭公子,朝闻道,夕可死,公子这话说一半,岂不比杀了在下还难受……”。
  郭致远卖足了关子,这才缓缓地道:“民主就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之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西洋诸国多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如此可使得当政者权力分散,并受到监督,不仅能够相互平衡制约,也能够有效阻止因权力集中带来的官员腐败!……”。

  徐光启的目光亮了起来,看着郭致远的眼神越来越火热,在这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朝代,郭致远所说的这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一切如果是对别人说出来,哪怕就是他的便宜老爹郭正域,都会把他当成歪道邪说,深恶痛绝的,而对徐光启这位对新生事物有极强接受能力的先驱人物,却有如在沙漠中干涸得嗓子都要冒烟了的苦行者突然遇到天降甘露一样。
  不过徐光启像是突然想到什么,眼神一下子暗淡了下来,站了起来焦急地来回在房内踱着步,勒腕叹息道:“这西洋诸国船坚炮利,火器如此厉害,又有如此开明之政体,我大明如何能敌,若是大举来犯,我大明必危矣!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