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兴亡过手----郑国霸业兴衰录》
第4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周公旦肩负起巩固周王朝政权的历史重任。他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兴师东征。周公不负众望,力挽狂澜,用了三年时间平息了域内之乱。

  第一年,周公兵锋直指叛乱策源之地殷商旧都朝歌,再一次与殷商残余作战。杀武庚、灭管叔、擒蔡叔,以雷霆之势平灭了始乱者。第二年,周公向着趁乱而起的东夷发动了攻势,一路势如破竹凯歌高奏,史称“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为了趁着获胜的余威,进一步开疆扩土,在殷商讨淮夷军事成果的基础上,将周王室的权威继续向东推进。
  第三年,周公再次开动战争机器,挥师攻伐在此次叛乱中助纣为虐的奄国,并无往不利将其攻灭。奄国灭亡后,丰、蒲姑等山东北部诸方国也相继投降,周王朝的统治势力进一步扩大,疆域扩大到了渤海黄海边上,周王朝国力急剧膨胀,风头一时无两。
  经过三年风餐露宿的军旅生涯,周公回到了首都镐京。周公心中没有一点儿凯旋的欣喜,因为虽然叛乱暂时被平息了,但是他越来越感到重重的危机已经风雨欲来,已经再也经不起风吹草动了。经过三年的南征北战,周公已经真切的感到,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鞭长莫及的问题,危机随时会再次爆发。地处函谷关之内的镐京,虽然地势险峻雄关环伺,但是距离中原太远。一旦关外有事,根本来不及有所动作。

  于是在周公的亲自主持下,在商朝旧都不远的洛阳建造周朝的第二首都,到周成王五年建成,并放置九鼎定都于此。号称天下第一鼎的何尊铭文中记载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即是此事,这也是“中国”二字第一次见诸史实的记载。镐京地区的国家行政区域被称为宗周,由周天子的嫡传继承人管理,而洛阳地区的第二首都被称为成周,由周王室的庶出继承人管理。
  日期:2019-11-26 19:20:28
  006
  作为牧野之战、三监之乱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同时也眼看着巨无霸一般的殷商王朝轰然倒地,只剩下一地瓦砾,周公对于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有着切骨的感触。他已经从父兄手中接过了这份沉重的政治遗产,面对着尚在幼年之中的周成王,如何避免倾覆的惨剧在这个崭新的君主或者王朝身上重演,是必须从制度设计的角度上加以解决的。也就是说,除了硬性的武力手段之外,文化安抚和血缘同化等软性手段在长期的统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于是,经过周公一番沟通天人的缜密的思考与谋划之后,拿出了两个对华夏民族有着极其深远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易》和家国一体的封建体系。先说《周易》,在父亲周文王根据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的基础上,周公根据天地万象为六十四卦的三百多个爻注解了爻辞,从而形成了周易的体系。《易经》是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的渊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可谓中国文化之根。

  再说封土建国的体系,为了保持天下的长治久安,周公设计了自上而下一体的分封体系,即天子分封诸侯,建立各个诸侯国。诸侯在封国中再将大夫分封到各封邑,在各自封邑中,大夫拥有为数众多的家臣士人,由这些士人们统管底下的庶民和奴隶。这五个阶级构成了整个国家的基本组织形态。为了保证社稷的稳固,这种封土建国的体系用法律和礼教双重手段来维护这种阶级划分,既用武力又用文化,软硬兼施。让僭越者不仅承担法律上的严重制裁,也要接受道德上的严厉谴责。而这礼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礼。

  同时,为了让公室子弟成为周王拱卫四方的柱石,在周公的主持下,在西周第二代领导人周成王时代,再次重启大规模的封土建国。

  首先,就是要将殷商的势力彻底的肢解。在殷商贵族的聚集地宋国旁边营建成周地区,作为西周帝国的第二首都,周公亲自负责基础建设,对殷商故旧严密监控。将武庚的卫戍部队彻底打散,改编为“殷八师”,迁徙到边疆,成为西周的边防军,为周帝国看家护院。将殷商的子民交给弟弟康叔管辖,在原来三监的地盘上封土建国,这就是卫国。
  其次,要把最信任的人派到各处山河险要之处。周公将最忠实的战友,弟弟召公奭的长子封到燕地,是为燕国。燕国是一块深入夷狄的周朝飞地,背山面水。燕国和南面同姓的卫国和邢国钳制了东夷部族的发展,也阻滞了北狄南下肆虐的步伐。
  再次,以“桐叶封唐”作为君无戏言的证明,将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分封到山西高原,这就是后来的晋国。山西有着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堪称西周的后院,对于拱卫镐京首都的意义更是不可替代。
  除了这些分封之外,周公还将大禹的后代被封在了杞国,舜的后代被封在了陈国等等,至于其他的一些未完全开化的部落或是和前朝有着暧昧关系的族群,则都被分封在了边疆蛮荒之地。

  经过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诸侯分封,作为中国封建制度最重要基础的封土建国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周朝的国家构建基本奠定。作为分封的主导者,周公已经初步实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国”,封国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一直到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倾轧才有所改变。明朝的时候有一本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其历史的原型就是这次周公主导的诸侯分封。
  通过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体系,周公将周天下切割成各种势力范围,实现了通过封国拱卫中央、为帝国开疆拓土的目的。
  日期:2019-11-29 17:12:28
  ~~~~~~~~~~~~
  007
  周公摄政七年之后,周公已经为西周帝国制定了详尽的治国框架,王朝的运作已经走上了正轨,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周公对已经成熟起来的周成王说,“先王创业维艰,社稷草定却鞠躬尽瘁。下臣受先父以及先王之嘱托,制礼作乐,嘉君子贬小人,不可谓不艰辛。兼之平息三监之乱,可谓临渊履薄谨小慎微,至今社稷平顺黎民乐业。下臣现在践行辅政之初的诺言,还政于王。”
  从小在周公羽翼之下,受其恩惠,周成王虽已具备了亲征的能力,依然对周公有着天然的依赖。“叔父何出此言,小侄还需仰仗叔父定抚天下。”
  周公微微摇头说,“大王您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具备了君临天下的能力,下臣必须将社稷交付于你。但在成为天下之主前,有几句话我必须要告诫于你,望你务必谨言慎行,方才不辜负我周人先祖之辛苦创业。”
  周成王不敢抬头,唯敢喏喏称是。

  “为君者,须戒除安逸享乐之心,常怀慈悲之心体察民生疾苦,方能享国长久。从前殷商也有过明君,殷商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都勤政爱民,因此国泰民安。而纣王贪图安逸,不顾耗费民力之巨对外连年征战,对内残暴统治,使得殷商覆灭。此前朝执政之鉴,不可不心存敬畏。我姬周之文王、武王,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不敢盘桓逸乐游猎,方有如今之周人社稷。大王亲政之后,不可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不可效法商纣那样迷乱于酒色。若谦虚谨慎,时刻自省,则善莫大焉,非如此,则社稷危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