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间兴亡过手----郑国霸业兴衰录》
第6节

作者: 子非嘉澍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2-02 22:11:57
  ~~~~~~~~~~~~`

  010
  周夷王一方面无法禁止日益强大的诸侯,致使诸侯之间的攻伐兼并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由于其昏聩的性格,又导致了一桩大冤案的发生。
  齐国位于山东半岛,地理位置靠海,有着得天独厚的鱼盐之利,又不断蚕食东南的东夷势力,地盘扩展的非常迅猛。这引起了旁边的纪国的恐慌,于是纪候就联合鲁国制衡齐国。纪候是姬姓国家,跟周夷王是五服之内的血亲,当年又帮助过周夷王夺回王位,有拥立之功,自然是很受周夷王的宠幸。
  周夷王三年,为了一劳永逸的遏制齐国的发展势头,纪候在周夷王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周夷王将偏听偏信的昏君气质发挥到了极致,不但完全信任纪候的诽谤,还跟纪候串通起来,将齐哀公骗到镐京,然后直接拿下。

  接着在纪候的撺掇之下,周夷王竟然下达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命令,将齐哀公处以烹杀之刑。这个决定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齐国是姬周最大的异姓功臣姜太公的后人,从周武王开始姬周就和姜齐世代通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就对诸侯处以极刑,这在西周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处决了齐哀公之后,为了让齐国彻底放弃对纪国的压迫态势,周夷王下令拥立齐哀公的弟弟为齐候,史称齐胡公。
  这种废掉大宗,扶立小宗的事情,对于齐国来说无异于伤筋动骨。由于周夷王粗暴的干涉齐国内政,齐国引发了剧烈的震动。
  继位齐胡公一改对外进攻的态势,甚至为了让有拥立之功的纪候满意,下令将国都从营丘迁往更远的薄姑,以示不敢与纪国为敌,齐胡公堪称是一代齐奸。齐国国内对这种赤裸裸的卖国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齐哀公的儿子公子山满怀着对父亲死于非命的愤慨,揭竿而起,将齐胡公杀死。做掉卖国贼之后,公子山自立为君,这就是齐献公。
  齐献公继位后,下令将首都迁回营丘,并改名为临淄,摆出一副与纪国对攻的态势。齐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经过两次政权的更换,换了三个国君,还完成了两次迁都,国家被折腾的不善,齐献公虽有心杀贼,但却无力回天。此消彼长,齐纪两国的攻守之势已经发生了转换,纪国开始对齐国开始了不断的攻伐。齐国近百年被纪国压迫,不得喘息。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齐国后来的历代国君都是励精图治明主,并且利用其宽广的战略纵深顶住了纪国的压力。百年来齐国将纪国认定为唯一的天敌,一直到九世后的齐僖公才完成了灭亡纪国的历史使命,血海深仇才得以报复。

  周夷王就是这样,一方面由于实力不济,对于楚国的公然藐视公室权威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又对诸侯大肆擅杀,引发诸侯广泛的不满。你就可以想象,经过周夷王经过十五年的统治,周朝的家底被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公元前895年,一代昏君典范周夷王撒手人寰,留给儿子姬胡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老迈的帝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史记》)。
  也就是说周厉王姬胡登基之后,拿到手里的是一手烂牌,一个已经破败了几十年的烂摊子。摆在周厉王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是继续前任或者他老爹的冥顽不灵的治国风格,反正这样的状态已经维持了几十年了。选择这条路,非常的轻松,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只是十代而亡的预言很可能就会在他身上应验,而且周室东迁的进程可能要提早百年。第二条道路是大刀阔斧的革除时弊,扭转慵懒腐化的执政基础。也就是说要力行改革,扭转国力不断下降的颓势。改革就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在很多时候是要付出鲜血或者生命的代价的,比如后来的商鞅和王安石。

  日期:2019-12-06 11:17:33
  ~~~~~~~~~~~~
  011
  从小在这种伦常渐失、王室衰微的局面中成长起来的周厉王,眼见着诸侯越来越不尊天子,四夷趁乱不断侵袭周朝疆域的乱象,愤怒激发着他心中的热血不断燃烧。肩负姬周家族与生俱来的光荣与梦想,周厉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大刀阔斧的革除时弊,那条最为艰险的道路。
  由于周厉王选择了这条风雨兼程的道路,他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可惜的是,运气不太好,这场改革最终功败垂成。

  西周帝国当下之积重难返的原因,一方面是王室的权威扫地,王权对于诸侯的约束力逐渐丧失,藐视中央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原因是,中央政府经济萧条,国库空虚,这也加剧了中央影响力的减弱。
  改革的反对者首先是朝堂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减少施政中的掣肘,周厉王首先对世袭公卿阶层发起攻击,废除了自周武王时期就实行的周召二公的世袭卿士制度,把两位勋贵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贵族集团排挤出执政核心。同时,选贤任能,大胆启用荣国的荣夷公和虢国的虢公长父为卿士。让虢公长父负责对外战争,专事征讨侵犯周境的四夷和不听话的诸侯;让荣夷公主管经济,为对外战争提供后勤补给和准备弹药。

  先介绍一下荣夷公的经济改革政策。
  根据周公旦制定的分封制度,天子把封地封给诸侯,并划定采邑。根据井田制,诸侯把采邑中公田收入的部分上交周天子作为赋税,而封国之内的山川临泽的产出则全部归诸侯所有,不用上交国库。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同,诸侯对于公田耕种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导致公田的产出越来越低。而且随着分封制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采邑以外的土地被开采出来,越来越多的适合耕种的土地成为不用上交赋税的私人领地。权贵们的总收入增加了,但赋税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从一定程度上使上缴的赋税在采邑的收入中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强地方弱中央的情况愈演愈烈。

  为了彻底扭转这种挖国家墙角的情况,在周厉王的直接授权下,荣夷公启动了名为“专利”的经济改革。将封国内的山川林泽全部收归国有,把原来属于诸侯的私人领地变更土地所有权属性,成为必须要上缴赋税的国有土地。
  当然,这个专利不是指发明创造者所拥有的独享权益的那个专利。荣夷公的专利政策,是要通过提高中央政府所直接掌握的土地资源的数量以增加国家税收振兴经济。这项政策的先进性是已经被现代经济学原理所证明的,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税基,税收的总量必然增长。荣夷公的专利政策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周天子的府库逐渐充盈。
  战争打的是国家实力,拥有了经得起折腾的家底之后,周厉王迫不及待的命令虢公长父开动起战争机器,对于敢于藐视周天子权威的诸侯大举攻伐。虢公长父主导的讨伐不臣的具体战果,史书中没有详尽的记载。但《史记,楚世家》中的记载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周厉王时期对外战争成果的一个旁证,“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