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机问道》
第5节

作者: 左上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想这女儿自小到大的奇异之处,再到这一次,无数人求之不得见的太虚真人,亲自来此——事后来看,那个过程简直可以说度化。
  女儿之后的变化,那程太虚明言了“已非凡俗”——已非凡俗那是什么呢?仙人?半仙?

  十几岁的年纪这都不可能。
  那么只有一个说得通了——就是那些什么生具慧根,与我佛我道家有缘。
  我呸!你就直接抢走我闺女带去修道念佛得了呗!
  每每想到这里,谢夫人都忍不住牙根紧咬,心里抛开读过的女德,不顾那真人的身份,暗暗埋怨一通。

  可是转念一想,又能如何呢?
  平心而论,这女儿生来奇异,诸多事情一件件过来,已经不可以常理计。出家人念佛修道那一套,也是她素来所爱,据说修道者能长生?就像那真人一样?
  可是几百年来,整个蜀中,就没听说过几个长生的真人!想来也不过是强身健体,祛病清心而已。
  只是这孩子……不会哪天突然就去出家修行吧!

  想到此处,谢夫人几次偷偷落下泪来,只希望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心底深处想着,哪怕是真的,也晚些时候才好。哪怕不及笄,不出阁,就这样在家里好好看书养花,爬山拜庙,只要能日日相见,总也是好的。
  可是这一天还是很快的来了,就在程太虚走后的第三天夜里。
  也是赶巧,这一天家里店里,林林总总的事情都出奇的顺利,谢夫人饭后早早的去了书房,看了一会账目,却莫名的想女儿,就去谢自然房中小坐。
  “又没吃饭?”这几乎是母女见面固定的开场白了。
  谢自然已经不回答了,只是朝母亲甜甜一笑,这种反应,母亲也早已习惯。
  这些年母女闲聊本就不多,加上谢自然隐约的那份清淡,简直有些无话可说了,好在这女儿性子有一样好处——爱笑。
  平时跟府中上下,没有半点架子,但凡说话,总是笑脸相迎,让人看着就心喜。养花之余,没事时候多在自己屋里,就是看书诵经,无论谁随时打断,她抬起脸来,也必是满脸的笑容。
  所以母女俩虽然没什么正话,但是毕竟血脉相连,说说胥家那些亲戚的新鲜事,问问谢自然那两年在外的见闻,两个师傅好不好,有没有睡在野外过,俩人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冷场。
  可是这一天,谢夫人明显感到,女儿似乎有几次,欲言又止。
  心里隐隐有不好的预感,谢夫人暗暗叹了一口气,看着女儿在灯下依然白润的脸庞,轻声说道:
  “然儿,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对娘说?”
  谢自然神色一黯,低下头去,似乎在想着怎么说,终于下定了决心,抬头说道:“娘,女儿……想去山上住。”
  谢夫人强忍住哽咽,却还是红了眼眶:“老君庙那里?”
  “是的娘。女儿只是住在那里,并不远走,母亲有事可以叫人唤我回来,布庄不忙的时候,母亲也能随时去那里看女儿。”
  谢自然笑着开解母亲:“当然不敢劳顿娘亲上山,到时候娘在山下安坐,女儿下山拜候娘。”
  谢夫人擦擦眼角,强挤出一个笑容,慈爱地摸摸女儿的头发:“就知道你的心不在这里……那,什么时候搬去?”
  谢自然小心翼翼,试探着问道:“明日可好?”
  谢夫人心道也罢,既然如此,何必阻拦这多少几天,就随她吧。
  “不去看看妹妹?”
  “嗯……不去了。妹妹正在念书,等她闲的时候,叫她去山上找我,她不总是闹着要跟我上山玩吗!”
  谢府里夫人打理布庄,大女儿诵经养花,谢寰自身又整天去学堂,所以这个家在谢寰这个学究眼里,就没什么雅致书卷气。于是就在几年前,把二女儿自柔送到岳丈家,专人负责识字读书,学些女红,用谢孝廉的话来说“这才像个闺秀”。
  谢自然七岁离家,十岁归来后不久,妹妹就被送走,虽然说都在本城,但女儿家毕竟不能随意出门走动看望。加上谢自然性子清疏,所以懂事之后这几年来,姐妹两个几乎没怎么在一起,都有些生分了,只剩下那份骨子里天然的亲切,这才没导致疏远隔阂。谢自柔性子活泼爱动,每次见到姐姐总是粘在一起,说笑个不停,当然姐姐多数时候听着。

  谢夫人心下悲戚,借口让女儿休息,就回到自己房中,终是簌簌落下眼泪。
  真不知这个女儿此生如此,究竟是祸是福!
  一夜难眠,只是打了几个盹,有那心急早起的鸡,便开始叫了。
  要去的地方不远,大家都很熟,山上也没什么大野兽,谢自然又是去惯了的,本来应该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真的要去的时候,母女却有了分歧。
  谢夫人大早晨起来,就列了一个清单,什么吃的穿的用的,锅碗瓢盆铺盖,看那巨细无遗的架势,恨不得搞出一个小别院来。此外还派了男女下人四名,最得力的大丫鬟石头居首。
  谢夫人的意思很明显——知道你喝水喝风不吃饭,这些东西这些人你不一定用得上,但万一想用想吃了,我要你有。
  当娘的心情就是这么简单。
  日期:2019-10-29 18:30:21

  第006章 忽忽是一年
  谢自然一看母亲这排场,心中暖暖,但是头却有些大。结果把母亲拉入房中,软磨硬泡了半天,扯起程太虚那面大旗,擦去母亲的眼泪,最后二人达成一致——
  谢自然孤身上山,随身生活用具一切,任她自选。
  随身必备火折、孔明灯若干,但凡有事,起灯为号。
  山腰可耕田有人家处,暂留男女下人各一,灯亮上山。
  三月后,大丫鬟石头出阁,谢家出资置办婚事田产生计,但只要求一样——成亲后去山腰安家居住,常年遥望山顶,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只有第一条是谢自然要求的,谢夫人答应之后,后面三条没有商量的余地。谢自然觉得这也实在是周全稳妥,心中感激,也就应了。
  最后谢自然坚持不让母亲相送,管家胥成带着几个下人,送到山上,在老君庙里寻了一个偏房,就此安顿下来。

  众人下山之时,只见暮色四合,苍松如海,胥成回身望去,山上那个单薄的身影青青蒙蒙,已是看不清了。
  ……
  结果这山上的第一夜,谢自然很不舒服。
  以前曾跟随两位师傅修行,游历,风餐露宿的日子也不少,此番孤身在野外过夜,知道没什么大野兽,倒没什么孤单恐惧。只是身在山巅,身处一间屋子里,总觉得差了点味道,具体什么,又说不太清。盘坐一夜,早晨的时候竟然有些烦乱,这是从没有过的事情。
  所以第二天,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大方山顶,来回穿梭,忽隐忽现。

  直到太阳升到了头顶,谢自然站在一个不大的洞口前,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个地方在老君庙斜下方,看上去也不远,只是摸索着找过来,费了很多时候。
  洞口有些像大门,上面门楣处也稍显平整,一些印迹被雨打风吹,早已看不出形状。最让谢自然意外的是,这个洞,是有人住过的,里面有石床,石桌石凳,虽然少了一只书案,但是这三样,对于她来说,已经足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