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23节

作者: 佟佳明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顺二年(891年),田令孜、陈敬瑄出降。这时王建不再讲“随便抢钱”和“节度使大家做”之类的话了,他要向三国蜀汉的刘备看齐,他要像诸葛武侯那样去治理蜀地,王建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王建在入城之前,先是向将士们宣布:“今日大家得了成都,不愁不富贵,切勿胡乱放火抢劫。我已派张勍维持成都的秩序,如果谁敢犯法,要是张勍向我报告,我有可能还来得及赦免;如果张勍先斩后奏,我也没有办法了!”后来张勍果然“先斩后奏”,士卒有犯令者,张勍抓获一百余人,皆捶其胸而杀之,还把这些人的尸首堆放在大街上,以儆效尤。其他将士见了,就没人再敢胡作非为,当时人们称张勍为“张打胸”。王建的驭下之术是不是非常高明呢?

  史载陈敬瑄投降之后,但凡其将佐有才能器干者,王建皆礼而用之,这也是王建能在蜀中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成都的攻克仅仅是王建成功的开始。西川等地还有不肯归降的,其中彭州杨晟抵抗最为激烈。而且彭州(现为成都市下辖的县级市)距离成都只有九十余里,两地相接,烟火相望,王建当然要拿下这个要地。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王建派遣嘉州刺史王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率兵五万攻彭州。杨晟逆战而败,王宗裕等围之,但是围城之后攻打了几个月也攻不下来。王建攻成都时,严明军纪,打彭州时则完全不同。军士每日出动几百人进行掳掠,称为“淘虏”。掳掠所得,军官挑好的先拿,剩下的给士兵均分。

  这时,有一个书生站了出来,他叫王先成,新津(今属四川省)人,他是为了能够在乱世中活命,才加入王建的军队的。看到百姓如此困苦,还要遭受掳掠,王先成见诸将之中惟有北誄hong王宗侃最贤,于是找到了王宗侃,向他陈说利害。王先成劝王宗侃说,如果士兵四处掳掠,第一,会让百姓的人心偏向杨晟,帮助杨晟死守彭州;第二,士兵四处掳掠,城中守军见到城外营中兵少,有可能趁势发动攻击,导致围困失败。

  王宗侃觉得有理,就向王先成请教办法。王先成当即要来纸笔,给王建起草了一封文书,事凡七条:“其一,乞招安山中百姓。其二,乞禁诸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敢越表者斩。其三,岂置招安寨,中容数千人,以处所招百姓,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其四,招安之事须委一人总领,今榜帖既下,诸寨必各遣军士入山招安,百姓见之无不惊疑,如鼠见狸,谁肯来者!欲招之必有其术,愿降帖付宗侃专掌其事。其五,乞严勒四寨指挥使,悉索前日所虏彭州男女老幼集于营场,有父子、兄弟、夫妇自相认者即使相从,牒具人数,部送招安寨,有敢私匿一人者斩;仍乞勒府中诸营,亦令严索,有自军前先寄归者,量给资粮,悉部送招安寨。其六,乞置九陇行县于招安寨中,以前南郑令王丕摄县令,设置曹局,抚安百姓,择其子弟之壮者,给帖使自入山招其亲戚;彼知司徒(指王建)严禁侵掠,前日为军士所虏者,皆获安堵,必欢呼踊跃,相帅下山,如子归母,不日尽出。其七,彭州土地宜麻,百姓未入山时多沤藏者,宜令县令晓谕,各归田里,出所沤麻鬻之,以为资粮,必渐复业。”

  王先成提出的几项建议概括起来:一是严明军纪,禁止掳掠;二是设立招安寨,招抚难民;三是释放掳掠来的人口,让他们的家属各自认领,回家后从事生产;四是对勤劳耕种的农民进行鼓励。我们不难看出,王先成提出的这几条建议,与张全义在洛阳恢复生产的措施是何其相似。
  中国的老百姓,最为勤劳、质朴,只要能有一口饭吃,能够有较为安定的生活,不至于流离失所、饿死道旁,他们就会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可是统治者们为什么就连这点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不肯给与百姓呢?
  王建见到了这封文书,非常高兴,马上下令照办。榜帖至,威令赫然,无敢犯者。仅仅三日,山中百姓尽出,赴招安寨如归市,招安寨容纳不下,就继续扩建。逐渐市场也恢复正常,百姓拿出藏起来的麻来卖,有了本钱,治安也好转了,于是生产也渐渐恢复了。
  彭州城外的秩序逐渐恢复了,但是城内的守军仍然在坚持抵抗。
  转眼到了乾宁元年(894年),彭州还是久攻不下,城中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王先成又提出了用修筑“龙尾道”的方法攻城。所谓“龙尾道”是一种用土堆筑的斜坡,从距离城墙较远的地方开始堆筑,越靠近城墙堆得越高,等于是一点点修出来一条通往城墙顶部的坡道。用了这种方法,彭州终于攻下来了。王建的将士们从“龙尾道”上冲上城墙,斩了杨晟。
  此后,王建又一步步兼并了东川。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攻克梓州,从此占据了整个巴蜀。
  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王建受封为蜀王。天佑三年(906年),王建在成都建立行台。
  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建立后梁。王建宣布不承认梁朝,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王建在四川施行收揽人心、保境安民的政策,得到了当地豪强的支持,实力迅速发展。王建同时还很勤政,任用贤能,并且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唐末大乱,很多文人士大夫流落蜀中避祸,王建都能以礼相待、妥善安置。因此蜀中在王建的治理下欣欣向荣,恢复生产,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呈现一派太平景象。
  王建一生百战而得蜀中天下,年过六旬才称帝,继承人的选立成为头等大事。但是一生精明干练的王建却偏偏在这上面犯了糊涂,此是后话,我们放到后面再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