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18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后后人就真的猜了。
  好在王国维没有那么无聊。
  他写的先公先王考,考释出“祖乙”两字,主要就是为了指出司马迁的错误:
  祖乙是中丁的儿子,而非河亶甲的儿子。
  因为《史记》中记载: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
  这里面的逻辑关系,熟读《史记》以及《先公先王考》的人,自然会知道。
  苏亦无须赘述。
  也没有人给他赘述的机会。
  前世,在云大读研的时候,专业的老师就曾经让他背诵《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当时,他被第一个抽中,不愿意背,然后就提出靠后背诵,结果这位老师同意了。
  然而,考核的时候却不给他及格。
  因为这门成绩,让他当年的奖学金泡汤。
  当时,他郁闷到吐血。

  对于中国历史年代简表,苏亦极为印象深刻。
  不过夏商周断代工程却是以《史记》为蓝本发布了夏商周年表。
  这里面的争议,也不赘述了。
  因为1978年的时候,断代工程连影子都没有。
  此时站在台上的苏亦,也只能够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因为邹恒教授,最后又把他拎出来作为结束语。
  让大家跟他讨论甲骨文。

  谈论啥啊。
  苏亦啥都不懂。
  然而,邹恒教授才不管这些,他对甲骨文研究历史,基本上一笔带过,要不是高铭可以点出来他商周考古专家的身份,他估计也不会对史语所对殷墟的发掘有所提及,因为没有必要。
  他甚至,对于罗王俩人的成就也没有多谈。
  这种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的概述,让高铭教授,很是不满意。
  他是研究古文字的,而且跟一般的古文字学者不一样,他是从考古跨界去搞古文字的。
  是正儿八经受过系统训练的现代考古学者。

  所以越是这样,他越能够知道王国维的甲骨文造诣有多高,能取得如此成就有多难能可贵。
  然而,这里终究不是课堂。
  是考核现场。
  高铭就算推崇王国维,也只能够克制。
  毕竟主角是苏亦。

  望着台上年轻的面孔,高铭有些惋惜,“那么苏亦同学,咱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做一些学术探讨。”
  看得出来,他对苏亦挺感兴趣的。
  甚至,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恨不得苏亦去读他的研究生。

  实际上,这个有这个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
  苏秉琦先生就是其中一个,“看得出来,诸位对我们苏亦同学,都挺感兴趣的,所以诸位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跟他交流的吗?”
  潜台词就是其他老师还有问题发问吗?
  苏秉琦环绕一周后,就没有人说话,就转身对旁边的宿白先生道,“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宿教授了。”
  苏亦报考的导师终究是宿白教授。
  决定苏亦能不能通过复试的人,还是他。
  不要看之前苏亦跟其他老师聊的热火朝天,要是导师宿白不要他,刚才他表现也就是抛媚眼给瞎子看。
  这也是为什么要把宿白教授留在最后的原因。
  宿白教授接过苏先生的话,“你大致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你的学识,诸位老师也基本认可,所以我这边主要了解你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希望你能如是回答。”

  苏亦点头,“好的,先生。”
  宿白问,“会素描吗?”
  这一问,苏亦一楞,这是送分题啊。
  “会的!”
  对于这样的送分题,苏亦一点犹豫都没有,“我爷爷跟父亲都是美术教师,素描,国画都会一些,就是油画不太会,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现场作画的。”
  宿白摇头,“不用,既然你家学渊博,有素描功底,那么以后学习考古手绘,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说着,他朝着苏秉琦问,“我的问题完了,苏主任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他的话一出来,苏亦都有些错楞。
  这就是完了?
  就这么简单?
  自己想要秀一把素描功底,都没有机会了。
  很是遗憾。
  毕竟前世自己可是读了四年的美院,虽然读了美术史这样的万金油专业,但他高中的时候,也是正儿八百美术生。

  美术生有不会素描的吗?
  必须会。
  只不过宿白先生为何这么看重学生的素描功底?
  不过一想到宿先生的研究方向,苏亦也就释然了。
  大部分人都知道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创建者,却忘了他在古建筑考古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诣。
  甚至苏亦之前跟钱立群聊天的时候,就听过钱教授聊过,当初,宿白先生为了学素描,他甚至跑到中央美院拜师董希文,这个毅力,可不是别人能够有的。

  当然,董希文这样的大牛,也不谁都能够拜师的。
  当然,也从侧面说明宿白先生的厉害之处。
  董希文何许人也?
  著名的油画大师,以及《开国大典》的作者。
  牛的一笔。
  这也是为什么,苏亦刚才下意识会提不精通油画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学素描会拜师一个油画大师而不是国画大师,这里面就涉及到素描的诞生背景了。
  这里不赘述。

  刚才苏秉琦先生还望着他,忍不住笑了。
  估计是觉得他的情报工作做的不错吧。
  实际上,苏秉琦也没想到宿白会如此迅速,简单明了,有些错愕,“看来,宿白教授对于苏亦同学是认可的,那么我这边也没有需要补充的,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西语系的王老师跟秦老师了。”
  这个时候,坐在前排末席的王老师说话了,“苏亦同学你好,接下来是口语考核环节,你只需要用英语跟我们秦老师做简短的对话即可,明白了吗?”
  苏亦点头,“明白了,老师!”

  这个时候,他终于知道外语系小姐姐出现在这里是什么意义了。
  敢情是口语面试老师啊。
  我擦!
  原来对方是老师。

  他之前还以为对方还是学生呢。
  也不怪他,主要是恢复高考后,基本上都是大龄学生,很多的时候,老师跟学生的年龄是没啥界限的。
  甚至,有的学生比老师年纪还要大。
  要怪就只能够怪眼前这个小姐姐太年轻了。
  没有想到小姐姐的开场白也是很清新脱俗,当场就来一句简短的英文开场白。
  翻译成汉语差不多就是,“哈喽,苏亦同学,我叫秦尔雅,《尔雅》这本书,你听说过吗?”
  苏亦差一点就脱口而出,你也好啊,二丫。
  不过他克制住了。
  也秀了一段英语口语。
  “Erya,oneoftheConfucianclassics,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historyofscholarshipandcultureinChina.”

  然后小姐姐又问,他知不知道尔雅新证。
  这玩意,也不难啊。
  苏亦再次秀英文。
  虽然不是标准的伦敦腔,但被美剧熏陶出来的半吊子的美式口语,足够了。
  “Eryanew-proveisaresearchmethodtoreadandreviseErYatakingadvantageofunearthedancientwritingmaterialsuchasoracleboneandbronzeinscriptionsandsomeon.”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