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48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苏亦不解释,而是胡扯,“咱们过去看看,说不定有大墓呢。”
  沈明听到这话,哭笑不得。
  却也不拒绝苏亦的提议。
  考古人员野外调查,通常都很随性,越是没有人涉足的地方,越是考古人员的风水宝地。
  象岗山越破,越没人,找到东西的可能性越大。
  象岗山距离他们所在地不远,不需要翻山越岭,爬个小山丘,也不算太费劲。

  也就一首越过山丘的时间。
  这个时候,苏亦也没有心思画素描了。
  而是开始拿相机从各个角度开始拍摄,这玩意,后期,肯定会是重要的素材。
  此时的象岗山,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然而,到了80年代被某些部门占山地建楼后,山体都被铲削、花草树木被乱砍滥伐,青山绿水,毁于一旦。。

  好一个帝王安息的风水宝地,最后,沦落至此,也只能够感慨,时间的伟力了。
  苏亦印象中,南越王墓之所以被发现,完全就是83年的时候,省府在象岗修建宿舍,然后将原来海拔49.7米的象岗山直接推掉了17.7米,然后民工拿着锄头开挖一米多深处发现了一块平整的大石头。
  民工继续开挖,才发现了大石板之间,还有一些小裂缝,下面黑洞洞的,一看就知道下面有建筑。
  这个时候,民工第一个反应就是可能挖到了日军的秘密军火库。
  这样一来,极有探险精神的民工,忍不住继续开挖。
  几个民工都已经拿着铁锹准备开始撬开红砂岩石板了。
  好在被工地的负责人及时制止,不然,这帮民工兄弟说不定摇身一变就成了摸金校尉。
  当然,能够把山包推平十几米,这样的大魄力,也就只有省府这样单位才能有。
  不然,在没有动工的时候,让省博的文物工作队去发掘,想都不要想,就算知道这里真的有大墓,没有基建需求,谁会挖啊。

  有谁能百分之八确定这里就一定有大墓?
  有大墓,人家也不确定这就是西汉的南越王墓。
  一想到这,苏亦也就熄灭对南越王墓的小心思。
  再说,现在距离83年,还有五年,五年之内,象岗山是不会有人动的,而且,南越王墓在发掘之前也没有被盗的痕迹。
  所以,把它留在原地,等条件成熟,再去发掘,就是最好的保护。
  苏亦拍摄完几组照片后,就准备离开。
  沈明一脸莫名其妙,“你这是干啥?没待几分钟就走,胶卷多不成?”
  苏亦笑,“沈哥,要是我说咱们的山脚下就有座南越王墓,你信吗?”
  沈明当然不信,“瞎扯,这样一个小山包,怎么可能有帝王墓。”
  苏亦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沈哥,你这就不对了,郭璞的《葬经》可是说了,葬在龙耳是王侯之地,你看象岗山像不像龙耳?原本就是越秀山的龙脉的一部分,只不过被一斩而断罢了。你说当年洪武帝为啥要建镇海楼啊?还不是为了镇压龙脉吗?镇压不说,还要断龙脉,当年南越王赵佗要知道后世有人敢这样折腾自己的龙脉风水,估计,老祖宗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这种地方,必有大墓啊,而且极有可能就是南越王墓。”

  这一通话下来,沈明听得目瞪口呆,“小子,你是认真的吗?你可是堂堂北大的研究生啊,不信科学就算了,竟然还信奉这些封建迷信的说法,小心,被剃头游街。”

  苏亦哈哈笑,“沈哥,我可没开玩笑,咱们考古人当然要信科学,然而,老祖宗的学问还是要继承的,古人墓葬,可是极其讲究风水,咱们要不了解一下风水常识,野外勘探,会走不少的弯路,再说,咱们要了解这些糟粕学说才可以好好批判他啊,是不是。当年,罗振玉可是通过文献推测出殷墟的所在地的。”
  他也不算胡说八道。
  在遥感考古没有普及之前,利用山川地貌来勘探古墓某种意义来说也是这样的原理。
  沈明也笑了,“被你这一说,我都差点信了,其实,你这么一说也是有道理的,当年读书的时候,看过史记,就有关于南越王赵佗的记载,不过资料很少,如果你真的以为这里有大墓的话,可以翻翻古籍,写一篇调查报告,然后递给杨队看一看,说不定,说服了杨队,杨队报告一打,就可以试掘,到时候,说不定你可以过来挖第一个探方呢。”
  这个家伙也说的头头是道。

  那模样,似乎真的被苏亦说服了。
  苏亦知道,这货就是拿他的在开涮,当不得真。
  因为的沈明的话,根本行不通。
  如果真的对南越王墓有想法的话,现在确实可以开始着手准备。

  然而,这种准备,从文献开始,很难。
  这年头,南越王墓还没有被发掘,学者的目光基本上没有聚焦在南越国的历史。
  中大张荣芳教授的《南越国史》也没有出来。
  甚至后来广州文物管委会出版的大块头调查报告《西汉南越王墓》也没有出来。
  而关于南越国的历史,《史记·南越列传》和《汉书·南粤王传》的记载都较简略。
  这种情况之下,想要从文献去考究南越王墓,无异于天方夜谭。
  苏亦也没打算说服沈明,他只是抽出画板,开始绘画,然后在画纸上,写成一行字:今日,苏亦、沈明两人在象岗山发现南越王墓。
  下面是日期。
  沈明看到他一本正经的模样,也哭笑不得,“要是未来真的在这里发现大墓,我把这些土都给吞了。”
  得,这个家伙,对自己真狠。
  苏亦暂时打住对南越王墓的想法,没有省府的推动,就算他真的说服了杨式挺,仅以省博的力量很难发掘这样的大墓。
  毕竟整座象岗山头全部为一个单独墓葬所有,墓葬是将象岗挖空,以山为陵而建。

  这种巨大的考古发掘工程,没有强力部门推动,仅仅是地方考古部门牵头是很难完成的。
  在象岗山转悠一圈,苏亦就跟沈明离开,继续下一站。
  下一站是五仙观的岭南第一楼,
  在穿过五仙古观后殿,就看到一幢朱红色的古楼,这就是岭南第一楼。
  之所以被称为岭南第一楼,是因为它建得早,个比镇海楼建得还早七年,以17.5米的高度成为当时岭南建筑的第一座高楼,因此被称为“第一楼”。
  跟被称为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相比较,岭南第一楼真不高,也就两层高。

  但,在羊城却名声在外。
  此时的五仙观,没有后世的大修,有些破旧,却多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气息。
  苏亦在这里画了几幅建筑素面图,按照管理拍摄照片,然后离去。
  第二天,则去了光孝寺跟莲花山古采石场。
  光孝寺是第一批国保单位,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古刹,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
  高僧慧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RB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天。
  光孝寺的故事很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