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志传被“爆炸死”——碎金》
第17节

作者: 梅国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21 22:49:42

  18
  “刚才教研室黄主任就关于部队信息化问题的看法,我有不同意见。黄主任说,教育训练的远程化,指挥控制的实时化,机关办公的自动化,还有一个什么化我忘了。黄主任讲,部队四化实现了,武警部队的信息化就算完成了。我认为,这四化只是讲的信息技术,并不是信息化的全部。我理解,所谓的信息化,就是以信息技术极大发展后,引发的思想观念、军事理论、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才建设的系统的彻底革命。我要讲的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前方后方地理概念已经不像机械化时代那样清晰了,我们指挥打仗还要不要搞个前沿和纵深。萨达姆为什么败,除了他政治上的问题外,在军事上,他就是用五六十年代的作战观念和理论,指挥了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他竟然搞了个萨达姆防线,要跟人家多国部队打阵地战,结果连人家长得什么样都没看了,自己就彻底败了。”

  台下的听众都屏气敛息地看着台上一脸严肃的大志。大志在大家的凝神中得到了鼓励。他知道,自己讲的问题,是许多干部都熟知的一个问题。他所讲的问题,不知道电视上,教科书里和大家日常的谈论中讲了多少遍了。今天大家能这么认真地听讲,并不是自己观点的新颖,而是自己一个小小的武警中尉,狠狠地切向了教研室主任的软肋。听众的心理是复杂的,对黄主任的讲课,抱不同看法的人太多了,只是大家都不愿说出来。许多人明白,这样的话题说出来和不说出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希望我是扎向黄主任的第一杆标枪,我不能让大家小看了。不能让大家以为我只是有挑战的勇气,却没有挑战的实力。”牛大志这样想着,他环视了一下教师里的将军和普通的干部们,清了一下嗓子说到:“由此,我又想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编制体制问题。我知道,这个问题一贯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编制体制的问题,一直由我们的多种不当利益在决定着。但是我还是想讲,我们现在的指挥体制,不是扁平的,而是树状结构,不管什么事,都要层层上报,层层下发,因为我们需要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我们的部队在管理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无庸赘言,管理上,保证部队的稳定上,却是有我们的特色。部队一直以来,很稳定,可作战的时候呢?现在已经不再是阵地战的年代了。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需要部队指挥的灵便,需要中枢神经对部队的指挥能迅速地传达到末梢部位。美军打仗,最高统帅机关都指挥到单兵了。我们的这种编制最大的弊端就是贻误战机。如果哪天在我们边境的什么地方,外敌入侵了,我们的指挥员因为要讲政治,还是要层层上报,层层签字负责,然后再等上面下决心,这一上一下,需要多长时间?我记得我一个战友说过,他在某边防连观察哨当战士的时候,忽然观察到前方一公里左右一架飞机卷着尘土过来了,他急忙向连队汇报。同时,他组织班里的全部战士做好战斗准备。火箭筒,机枪,全部架了起来。结果,飞机在距离他们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那是一架直升飞机,邻国出事了的直升机。直升机上的人员没有伤亡,而且飞机刚刚落在他们的边境线上。等飞机上的人全部下来,停靠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的时候,连队的指示才到,而且这个指示让我的战友们想哭-----连队的意见是,严密监视,不能轻易动用武器,等待上级的指示!同学们,我们想一下,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事情。如果那是一场战争,失败的肯定就是我们,哭泣的就是我的战友和我的祖国还有我们的人民!现在,关于我们的编制体制问题,虽然上面重视一点了,也说了精简,可是没有从着眼未来,没有着眼当今战争特点出发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解放军的军区机关还在,各机关编制太大,人浮于事。从武警部队的总队一级看,有的总队满打满算也就是几千人,也要弄个军级。实际上过去是师级的时候,就感到太大了。四五千人的总队,三四个支队,军级机关,八九个常委。常委数是支队数的两倍,可是下面还有三大部,那么多师级干部,那么多处室。下面支队还有机关,这怎么行?总队常委除了后勤部部长是副师之外,全是正师以上领导了。八个常委,下面就只有四个支队。我看,完全可以把总队支队两级机关砍了。如果为了照顾领导情绪,可以让两个总队常委包一个支队,八个常委正好包四个支队。总队长政委两个将军就包旅级支队,其他师级常委就包团级支队。光这一项,要节约多少国防费啊!”

  大志说到这里时,下面就响起了热烈掌声。大志知道,自己刚才讲到的问题,实实在在地切到了问题的实质上,大家的掌声是由衷的,这就是说,我们的干部,其实和我一样,也在渴望着部队的改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