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志传被“爆炸死”——碎金》
第18节

作者: 梅国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22 22:31:30

  19
  教室里有些闷热,大志擦了一把淋淋的汗水。他需要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现在的问题是,像有的部队没有一点中心任务,比如说海上的部队,也保留了,就是为了多些人,多些经费。像小总队的平时保障,完全可以由其它近邻总队承担,这样又可以减掉不少人。现在有人开玩笑说,总队一级还要升。这一来就不得了了,将来打起仗来,那么多将军,你一言我一语的,是要贻误战机的。但愿不要升到大区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像这个问题,我们院校要肩负起向总部机关提供决策的重大责任,切实从国家民族的利益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从为了添几个将军,添几个大校的局部利益上考虑。”

  大志看到,他讲话的时候,下边有些人在交头接耳。显然,自己的讲话触及到了一些在座的领导。“既然已经讲开了,那就要讲透彻,不能让领导觉得我就是个愤青。
  “再一个问题,就是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现在即使是一个中队都要把搞好接待作为重大问题。中队哪里有接待经费呢?只好吃战士的伙食费。可是不搞好接待,你就被动了。我们现在想给战士增加几部电脑,可研究了好几次,都没有下决心。可是,上面来人吃饭了,却从来不考虑成本,也从来不要研究。我听说,像支队机关,总队机关就更为厉害,每年接待经费都上百万,数百万,有没有上千万的总队呢?我讲的问题是,为什么上面来人吃喝玩乐都要部队买单,这是哪里的规矩?军费开支是干什么的?喝茅台能打胜仗吗?要是可以,我们就应该把总部全部移师贵州!不仅如此,稍微有点不周到,人家还非常不高兴。如果我们没有接待上的经费压力,部队很多的实际问题都能解决,部队建设的硬件水平要比现在强多了,风气也好多了。部队的许多问题,我们都知道,在酒桌上被淡化,部队有许多建设,在酒桌上被搁浅,部队有许多好的思想,在酒桌上被看成异类。吃喝在有些人看来,都是小事情,可是把作风败坏了。问题掩盖了的吃喝,其导致的结果还是小事情吗?”

  “我再说第四个问题,是人才建设问题。一线部队人才保留下来了吗?我看未必。据我所知,我们总队从组建至今,处突中的战斗英雄,没有一个提到师以上,早已全部转业。而志愿兵转干的,有的却提到了师级。在和平时期,长期不打仗了,不怕牺牲的同志,更是人才中的精英。但这些死都不怕的同志,恰恰又爱讲真话,天不怕,地不怕,这就让领导不高兴了。由于领导缺少容才之量,这些人在部队的发展就终结了。实际上,天不怕,地不怕,这和听不听指挥完全是两码事。比如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这样的人。但问题是,为什么战争年代领导就喜欢李云龙?那是因为李云龙能打胜仗。如果用了其他不能打胜仗的喜欢拍马屁的人,搞不好是要全军覆没的。而在和平时期,人才就不必用能不能打胜仗来检验了。李云龙的所谓的毛病就成了不服从指挥的政治品质问题了。现在像这样的人在机关,民主测评,得票也少。而得票很多的,往往是那些左右逢源的人,手上有权的,比如管钱管物管人的那些人。机关提拔得最快的,也都是些这些人。而李云龙这样的人,如果手上再没有什么权力,那就滚蛋得更快。当然,受党的培养,我牛大志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警官,我感恩,我信奉创新理论,我也知道,我们和平时期需要能培养英雄的领导群体,我们不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是英雄,可我们一旦丧失了英雄的基础,能培养出英雄的群体吗?至少,我们在需要英雄的时候,都成了临时抱佛脚的不负责任的一群。”

  大志记得,那天他一共讲了十个问题。学员们就不停地鼓掌,有的甚至叫出好来。大志开始的时候,还多少有一些自我满足自我膨胀的感觉,但到了后来,他看到坐在前排的几位将军的脸色有些不悦,他的心情随即就灰暗了下来。自己讲的问题,虽说是研讨,但是涉及的问题多少已经触及到了敏感部位,是不是步入雷池了呢?
  “体制的改革,底层的声音永远是被压制的,就像商鞅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他们最终不是撒了热血,就是抛洒了热泪,体制的改革需要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为什么食民之禄,就不能忠民之事?”大志下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奶奶的,真是沉闷啊!沉闷!
  没想到自己讲李云龙,结果自己也就成了和平时期的李云龙了。唉!十个问题,个个尖锐,个个让领导,尤其是让大领导不舒服啊。不要说是十个了,就是一个问题如果让领导不高兴了,你大志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更何况,大领导多大的权力啊?要让你大志走,不就是像吹个灰尘那样?
  还是孙主任讲得对,有的真话不要讲,讲了就是否定上级领导的思想、决策和定的规矩,这可是大不敬!孙主任说了,有些问题一旦涉及到了,那就是彻头彻尾的触犯,是立场问题,是政治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糊里糊涂地把自己搭进去,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毁于一旦。小不忍则乱大谋。解决有的问题是需要时间的。有的问题,甚至需要几代人来解决。
  可是,一直到现在才悟出孙主任的话,一切都太晚啦!
  这些天来也没有给父母亲打电话,主要是自己不敢打,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这突然地转业回来了可怎么向家里人交待呢?当时不是忙得连休假的时间都没有吗?当时不是宏图大志需要在大志的身上体现吗?现在怎么回来了?回来肯定不是牛大志自己的意愿,那只有一个,就是部队把牛大志开销了。

  “人生无常,看起来有时候很风光,其实危险步步紧随。像一个渺小的人物,站立在峭壁之上,唱着得意的歌曲,却不料,后边有一个硕大的推手,随时可能让他掉入悬崖,粉身碎骨!”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得意的时候,在我的背后有一个可怕的推手呢?牛大志这样自责着自己。
  大志这次回来,把从军十多年积攒的所有东西都打包托运了,还有那块古砖。他想着回到家之后,就把那古砖还在古墓上放好。拿了大将军古墓上的东西,也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心里就失落地难受。
  大志感到,最对不住的人就是大将军了。因为自己在大将军墓前是发过誓,要当兵,要干到将军的,而且旁边还有师傅作证。师傅早已去世了,如果不兑现诺言,就失信于两个在天之灵了。打包的时候,大志看了看那块硕大的秦砖。砖还是当兵时候的那样子,厚实沉重。只是十多年来,被自己把玩得已经很光滑了,没有从古墓上刚刚拆下来的粗糙和陌生了。沉重的古砖本来是属于古墓的,属于老家的原野的。随着大志的十多年,沾染了无数的世俗,原野里的灵性已经丧失,沧桑和厚重早已不再,留下的,就是世界上人人都熟悉的那份熟悉,随时都有的那份熟悉。和古砖一起打进包里的还有那女中学生写的信和照片。他本来是不打算打包带走的,但他想了想后还是放进了包里。毕竟是人家女孩子对自己的一份最为纯洁的真情。也许这是女生第一次暗恋别人,把人家的信还有照片扔掉真是不太合适。没有完成父母交给的找媳妇的任务,这也是足以自慰的美好回忆了。“也许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大志这样想着。

  大志的老家,翻开那县志,有名的人实在没有几个。就是那些所说的古迹之类的,大都是一些过去的老学究,为了壮大本县的声势,凭空地根据这古怪的树,或者时断时有的泉水,想象出来的。
  那么牛家村呢,牛家村的村民们唯一能在外边海侃的时候,说得上,叫得响的人物,也就是那不知姓名的大将军了。后来,大志其实也想过,那大将军,说不上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其实就是一个战死的老兵,毕竟这无从考证。
  可是当大志想到这里的时候,就深深地责怪起自己来。那大将军的墓,早早地在村子里,没有了那坟墓的诡异,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把这当着了庙一般的圣物,不是逢年过节的烧香,就是谁家的孩子不听话了,总有那望子成龙的父母,扯了孩子的袖子,拉到那大将军的墓前,要数说了孩子的不是,又要那孩子在墓碑前,磕头认错,以至于发誓,将来要做了大将军一样的人物,才肯让孩子回去的。

  大志也是在小的时候,那师傅经常地说:“娃娃,这世道,不要总觉得自己多能,大将军多能啊,也把自己埋在了这里。那人过一世,就是蚂蚱的一秋,这村子,我端详了脉气,也就是大将军能保佑,出武官。村里的娃娃,大大小小地我都看了,没出息,就你还差不多。你要好好地念书做人,将来出门闯荡天下,大将军就能保佑你。”
  大志那时候还小,经常被师傅这样一教诲,就感到全身都沸腾了,总有当了披挂的英雄,出征作战的冲动,就一直老老实实的读书,也不敢有丝毫的人品上的让别人指指点点的脏斑。
  “却没有想到,从小养成的那性格,见不得说假话,办虚事,如今竟然把自己害成了这样子!”大志在心里感叹着。
  离开银湾前,大志到银湾最著名的一家超市里面转了一圈。他想给家里人带上一些银湾的特产,也算是带上一些银湾的念想吧。不管怎么说,银湾这地方,留下了他太多的回忆。失意也罢,当初年幼无知的轻狂也好,这都要随着自己脱下军装,慢慢地淡出自己的回忆了。

  父亲是抽烟的,大志就给父亲买了几条椰王香烟,又挑了两瓶银湾大曲酒。在四楼卖服装的地方,大志认真地挑了挑几件时髦的衣裳,算是给母亲和妹妹的。最后,他花了几千块给弟弟买了个当地非常明贵的花梨木算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