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
第5节

作者: 叶落如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陕甘宁一带的西北地区,历来民族错杂。特别是自犬戎灭亡西周以后,西戎势力长驱东进,一时间竟把宗周王地的关中地区也占了大半。秦襄公以来的历代秦王,虽然以命相搏,把周平王抛弃的地盘抢回不少,但春秋之世,西戎部落依然遍布秦国周边,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水之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周室东迁,秦国守边之责就是防范这些戎狄,以免重演犬戎之祸。其中绵诸(今甘肃天水)、义渠(今甘肃宁县)和大荔(今陕西大荔)名列三甲,号为戎王。这派使者来的正是绵诸国。

  使者来到殿上,秦穆公刚打起精神说一句:“Hello”,那使者就用标准的山西话道:“大王,我本华侨,都是中国人,还是说中国话吧。”
  秦穆公吃了一惊。原来这使者叫做由余,《史记.秦本纪》说他“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据说是黄帝的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罕的第三十七世孙……看家谱祖上还挺阔的。后来为了避难去了西戎,到了由余这辈已经从移民混成了外交大使。
  不过在古代,华侨可不是什么光鲜的词。那年月,中国天下第一,谁会去那些又落后又偏远的蛮夷国家呢?就像今天,你有见过美国人挤破头移民非洲的么?在古代人看来,这些人之所以作了华侨,要么是在老家倒大霉了,要么就是脑子进水了。
  秦穆公一看,天下还有比自己更可怜的人,这位竟然是华侨!他顿觉心理平衡不少,抑郁之情化成怜悯之心,便拉着由余去参观参观自己的宫殿、宝库之类,心里巴望着得到一堆崇拜赞美的颂词,以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
  由余却不识相:“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这就是成语“劳神费力”的出处,意思说都是些劳民伤财瞎折腾的玩意儿,就跟今天的政绩工程一样。秦穆公颇为生气,便打击他:“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都会发生动乱,戎夷一无所有,可怎么活啊?”由余笑曰:“礼乐法度就是中国乱的源头。黄帝他老人家亲手创造了礼乐法度,也只是稍稍太平。后来的君主个个骄奢淫逸,只依仗着法度威严来要求民众,民众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怨恨甚至杀戮,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人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

  说这么一大通,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但老子比由余晚生了近100年,由余才是道家哲学的思想启蒙第一人哪。老子的成就在于把由余的演讲词系统化、理论化、成文化,成为了《道德经》的千古名言:“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儒道两家,中华双璧。儒家源于周礼,道家源于由余。由余者,天才也!
  日期:2012-03-05 13:06:51
  由余一席谈,让秦穆公大为震撼,思想和灵魂都得到了深刻的洗礼。他当即爱心泛滥,要把由余招为己用。但由余不是见钱眼开的主,而且诱拐人家重臣也可能导致战争,秦国刚被晋军击败,元气大伤,哪还敢两线作战呢。秦穆公心急火燎,幸有内史(首都市长)廖献计,送给绵诸戎王十六个能歌善舞的美女和大批奢侈品,作为暂时挽留由余的租金。

  戎王啊,十八个美女换一个老男人,你换不换呢?
  只要不是重口味的Gay,估计大多数正常人是会喜出望外的。史载戎王大喜,拍板换人,从此沉溺酒色,国政大坏。等到由余回国,戎王已听不进劝告。他无力回天,无奈之下只好从了秦穆公,返回秦国为相。
  戎王爱美女胜于爱人才,秦王爱人才胜于爱美女。秦戎之争,胜负已定。
  日期:2012-03-05 18:13:24
  呵呵,门庭冷落啊,不过这是自己想写的东西,一定会坚持写完。谢谢看帖的同学们。
  日期:2012-03-05 18:15:32
  3、东方还是西方?

  归国华侨由余先生,从此倾力辅佐秦穆公,其最大的贡献就是让秦国及时改变战略方向,“制霸西戎”,重新找到大国崛起之道。
  有人可能会问:由余这有什么聪明的?东进受阻当然就只能西进嘛。再说秦国与西戎打了上百年仗了,难道以前没想过西进?
  事后诸葛亮人人会做,事前诸葛亮只有一个。
  这就好比,当年日本人要早知道西伯利亚荒原下有那么多石油,肯定会坚定执行北进战略,联合德国灭了苏联,哪还犯得着为了南下东南亚抢油,偷袭珍珠港,以至于开罪美利坚呢?
  秦国之所以没有专心西进,实在是有五大难处。
  第一难是摆正心态。秦人历代的梦想是东进中原,一路从甘肃迁移到陕西关中,从没把西戎瞧上眼。如今全力西进,等于主动和戎狄同流合污,自甘堕落,只怕会被天下笑掉大牙。一个人要不耻下问已经很难,一个国家要不耻蛮夷,更是难上加难。1840年以来的诸多国难,根源还不就是摆不正心态?
  第二难是学会忍耐。晋国人忘恩负义,两袭秦师,断送了穆公的大好前途。虽然秦穆公明白晋强秦弱已成定局,但秦人举国戴孝,恰如中日国仇。他决策西进之难,当不亚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第三难是知己知彼。秦戎交战百年,西进却没太大进展,很大原因就是不清楚西戎虚实。现在有了Goole地图,天下地理你我百姓都能一清二楚,但在“交通基本靠走,联络基本靠吼”的春秋时代,那西戎诸国的政治格局、兵马城郭、地形地理、民俗风情、水土气候,哪一项不搞明白,都没有彻底打赢的胜算。

  第四难是克敌制胜。西戎虽然经济文化落后,但说起打架那是出了名的彪悍,人家那可是全民玩命、悍不畏死的,不一定比关东诸国好啃。《荀子》就为此感慨道:“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就是说西戎之人即使做了俘虏,也不担心被杀,而只是担心死后不能按照民族风俗火化罢了。更何况秦军新遭惨败,元气大伤,西征戎狄,很可能就和东进中原一样,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第五难是善后消化。就算打下了西戎,但那地方辽阔,民族殊异,要是不能全力经营,使之彻底融入秦国,非但不能成为财富,反会成了拖垮秦国的包袱。邓小平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也是这个道理。
  五难俱全,如之奈何?
  秦穆公一言九鼎:前两条,我搞定;后两条,由余搞定;最后一条,子孙搞定!
  从此秦国闭关修炼,全力西进,直到公元前361年商鞅变法,整整250年不再问津中原霸权。到后来战国七雄,秦国最终能后来居上、脱颖而出,根源就在于秦穆公和由余制定的基本国策。
  让他人去说吧,我走自己的路;蛰伏的秦人,终会露出霸王之相。

  向西去,有风和沙的地方;向西去,有牛和羊的地方;向西去,有梦想和希望的地方!
  日期:2012-03-05 22:26:56
  4、大军西征
  经过三年的整军备战,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大军拉开西征的序幕。
  国运在此一举,前途是凶是吉?但无论如何艰险我也毫不惧怕,因为我有贤才由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