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先秦红颜探古》
第35节

作者: 蒹葭从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风雨如晦的几年过去,寿出生了。虽然这个孩子的父亲不是自己在闺中时听说的温润君子,但那小家伙是那样叫人心疼,也让自己一天天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只是寿的脸孔清秀,善良无邪,一点也不像他的卫君老父。

  宣姜有时也和宫人闲话几句:
  ——都说男子类舅,我看我的阿寿极似我那兄弟小白;哎,可不是吗?小白之母不也是卫姬么?
  ——君夫人所言极是,卫齐通婚日久,公子们也越长越像呢。公子小白之母是卫人,正好我们公子伋之母是齐人,怕是和公子及也有几分相似吧?
  宣姜一愣,淡淡一笑,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寿倒是没有多少机会见自己那日后成为春秋首霸的著名舅舅,但他似乎很喜欢自己的大哥伋,从小就喜欢粘着他。伋也很喜欢他,常带着弟弟玩耍或教他修习诗书礼乐。这时候,他们的母亲宣姜会在一边静静地看。宫人们见了纷纷夸兄弟情深。她报以会心的微笑,但心里常常生出一种难以启齿的错觉……
  河水滔滔,寿和伋说话的声音飘到她耳边,她浑身一震,沿着那声音的方向奔过去。

  河雾弥漫,一片茫茫。她四处眺望却不见人影,突然,隐隐看到一叶扁舟若隐若现,悠悠地向河心划去。
  瞻望弗及,泣涕零雨。
  现在多认为《邶风•二子乘舟》与卫宣姜两个争相为对方而死的儿子有关——一个是她的亲生儿子,另一个是她名义上的长子,也是她曾经的未婚夫。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泛泛”——漂浮之意;“养养”——忧愁不安;“不瑕”——不无,有疑问之意。“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那种怅然若失的意境大概有点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吧;“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他们的小舟离开视线后,思念他们,他们在风云变换的水路上不会再有什么灾难吧?
  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但送别的意境有一种痛彻心扉的伤悲,让人隐隐觉得这一幕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子”在先秦诗文中的含义极其广泛,可男可女,可老可少,可敬称师长兄友,也可特指孩童儿女,所以关于那被送别的、共乘一舟的“二子”,历来有多种身份和年龄的蠡测和争议。二人共乘一舟,飘逝远去,很可能有着接近的身份、角色和命运。在送别之人心中,他们都一样让他(她)牵肠挂肚,所以这首诗也常被定位成一首母亲送别孩子的诗。这样解释很圆滑——既与传统观点不相冲突,又极有普适性。

  实际上,发生两千多年的故事,谁也没法确切地体味到各中滋味。不过结合历史展开联想,可以体会到,对卫宣姜来说这两个“孩子”是何等珍贵。如今,他们都离她远去,小舟一去不归,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愿——愿他们兄弟一直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一路平安……
  故事三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诗•鄘风•君子偕老》
  寿和伋死去一年后,卫宣公也死了,意味着一段缘起新台的恩怨暂告一段落;失落和悲恸是留给活着的人的,历时长达十几年的新台事件之后,命运多舛的宣姜依然风华正茂。所以她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或许是报应,狠毒的卫宣公一手策划的谋杀尽管如愿以偿,但他也陪上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最终的受益者不是他本人,而是那个富有心计的坏小孩朔。卫宣公死后,朔即位,是为卫惠公。
  卫惠公之立名不正言不顺,难服人心。实际上,大家在内心深处都一直怀念着温和宽厚的前太子伋,而谁都知道伋的死与惠公有很大关系。朔在位第四年,抚养伋和寿长大的右左二公子就聚起了伋和寿的原班人马“作乱”,废除了朔,另立伋的同母弟黔牟为新君。惠公被迫出奔,流亡去了母亲的娘家齐国。
  在遥远的齐国,从小就很能折腾的惠公并没有消停,他成功地说服了舅舅齐襄公给他撑腰。在卫国新君黔牟即位八年后,惠公带着舅舅的齐国大军打回老巢。胡汉三又回来了,黔牟被迫奔亡于周。
  按理说,卫惠公在卫国的重新掌权对亲生母亲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事情进行得并不太顺利。卫宣姜的大哥齐襄公除了支持自己那无良的外甥即位外,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求自己的姊妹下嫁她名义上的儿子——宣公之子顽。
  《左传》记载:“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昭伯就是公子顽,“烝”意为子娶继母的乱伦婚姻,不过在戎狄蛮夷中属于正常形态。比如西汉时王昭君和亲匈奴,先嫁呼韩邪单于,丈夫死后又被“烝”于呼韩邪之子复株累单于。《左传》这句话歧义不小,让人搞不清“不可,强之”指的是是昭伯,宣姜,还是二者皆有。尽管《左传》正义中认为被强迫的人是昭伯,但其公正性是颇让人怀疑的,因为在那本书里,宣姜已经被定论为淫妇,指明一切都是寡妇惹的祸;也许对齐国来说,此举是真正出于对宣姜日后生活的照顾,也是对自己能进一步干涉卫国内政的计划,但副作用就是——不管两人的结合是强迫还是自愿,都必定要留下千古丑闻。果不其然,有《鄘风•墙有茨》一首: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篝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大意是宫闱中事,家丑不可外扬云云。毛诗序曰:“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
  从《新台》的怜惜到《墙有茨》的讥讽,宣姜的身上折射出卫国国人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情。卫国宫闱历来是一个混乱、厚黑的是非之地,但除却那些叫人郁闷的污浊和杂质,也有一些可以永恒的美好。卫人不会忘记曾有那些与卫国命运相牵的齐国公主,不会忘记公主成为他们君夫人时盛装华服的雍容模样。历史对姜齐少女从来都不惜篇幅地铺陈,她们的姿容和行止如今还在诗三百中熠熠生辉。由于血缘上的相近,我们大可把《卫风•硕人》中卫庄姜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移植在她的侄女宣姜身上;除此外,还有专门属于宣姜的肖像诗《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襢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这首诗足可以想见当年齐国公主落落大方、顾盼生辉的模样。但“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一句,成为卫宣姜被抨击的把柄。“不淑”被认为是不端、不善的意思。所以诗文的大意常被渲染为:这个女子服饰雍容,姿容美丽,本应与夫君白头偕老,但竟然“不淑不善”,让人无话可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