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33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此可见,曹操的眼光确实很毒,他显然已经洞察出了一切,清楚孙策尽管在表面上拥有江东三郡,却并不代表就能够在这些地方随心所欲地建立政权,至少在丹杨西部和吴郡南部的一些地区,仍存在有大大小小实力不等的豪强武装,这些人仗着在当地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各自聚集有数千到万余不等的兵马,还占据着一县甚至数县的土地,向来我行我素,根本不愿服从孙策号令。

  应该说,曹操的算盘打得很精,但孙策对目前江东的形势也同样了然在胸,其实自从完成第二阶段的吴会战役后,针对统治区内的多股豪强武装进行清剿,便摆上了孙策集团的议事日程,并被列为了一项需要及早解决的重点工作。
  是时,乃为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也。
  日期:2015-05-01 22:43:02
  第九章 剿灭群贼
  【袁术称帝】
  当孙策即将在丹杨、会稽等郡展开大规模清剿行动时,从不远的九江传来消息——袁术在寿春称帝啦!
  啊!他终于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这就意味着,已经无人能够阻止(或者说延缓)他的自我毁灭了!
  当然,这只是孙策的想法,而对于袁术来说,却是一件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毕竟天下人都知道,他想做皇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这个念头,最早应该说源于一句在民间流传的谶语——
  “代汉者,当涂高也。”

  此话描述得模棱两可(不愧为谶语,净是玩玄的),如果要作具体的解释,意思就是取代大汉皇帝的人,是一个站在大路上的高个子。
  那么谁又是那个“高个子”呢?
  袁术(一厢情愿地)认为,“高个子”就是自己!
  因为从字面上可以这么理解,“涂”通“途”,“途”也就是路,而袁术的字就叫做公路,再说他长得也比较高大,看起来算是勉勉强强挨上了边。
  不管别人信还是不信,反正袁术是信了。

  另外,他还找了一个听起来相当充分的理论依据支持自己称帝。简单地说就是,袁姓出自于妫姓,而妫姓是三皇五帝中舜帝姚重华的后裔,既然是舜帝的后人,那么当皇帝自然就没有问题啦。
  而且袁姓还有一种出处,即出自于轩辕氏,因为这个轩辕氏还有一个姓氏:玄袁氏(又和袁字有瓜葛了不是),而轩辕氏更为人所知的那个称呼便是——黄帝,如此看来,袁术不仅是舜的后人,还兼职成了黄帝的后人。
  有这两位超级大腕的撑腰,袁术更加确凿无误地相信,自己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之主!
  日期:2015-05-02 13:27:56
  不过,做皇帝除了必须满足现实的条件外,还需要有一套对于“天命”的合理解释,否则就难以取得民心,达到“万民拥戴”的理想效果。
  那么,做皇帝需要什么样的“天命”呢?
  具体来讲,它必须满足在当时看来最先进,也最科学的五行学说。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少昊(金)、伏羲(木)、颛顼(水)、神农(火)、黄帝(土)。

  五行间的关系有两种:
  一、循环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二、循环相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学说决定了即便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也必须得由这五者轮流产生出来。
  如开始之初,人们遵循五行相克的理论,认为周代属火,取代它的秦代则属水,那么到了汉代,自然就属土了,但后来儒家学派又推翻了这一理论,认为新旧两个国家或王朝间的传递,都是在天意的授命下进行的,同时也是以和平继承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不应当是五行相克,而应是五行相生,因此大汉不是属土,而是属火,火是红色的,是炽热的,它代表了人类文明之源,以赤色作为最高贵的色调,昭示着大汉帝国将会用文明的礼乐之道治理天下。

  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取代大汉的就必须是土,所谓土生火嘛,而袁术之前已经成功地兼职作了黄帝的后人,那么当然就有足够的资格取代大汉皇帝啦!
  日期:2015-05-02 13:30:35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把貌似靠谱的和不靠谱的种种理由算进来,袁术进一步确定并证实,自己当皇帝是可行的,是顺应天命的,如果不称帝,反而是有悖于天了。
  这么一番折腾,袁术自我膨胀的野心到达了顶点,他深深地陷进了成为帝王后纵意指点江山,天下皆为己马首是瞻的极度YY状态当中。
  怎料到,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他背道而驰。

  作皇帝,当然需要在前期先造一造声势,请人帮帮场子,所以袁术找了陈珪,希望这位儿时的好友,如今徐州的耆旧名人能为自己鼓吹一把。
  为了顺利达到目的,他还事先绑架了陈珪的次子陈应作为人资(惯用的伎俩),谁知陈珪丝毫不给面子,声称宁可牺牲儿子,也绝不阿谀逢迎,做逆天下而动之事,让袁术只能讨了个没趣。
  外边人反对,自己人也同样不支持。
  如袁术刚和部下讲了这个想法,主簿阎象就马上站出来反对说,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服从殷商,现在明公没有文王那般强大,汉献帝也没有商纣王那般的残暴,种种条件都不相符,怎能草率称帝呢?
  袁术听后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仍然固执己见,还对阎象的劝说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之意(嘿然不悦)。
  终于,在建安二年正月,袁术利用河内人张炯编造出的符命,毅然决然地在寿春逾越等级,自称仲家,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设置公卿百官,于城南北郊祭祀天地,公然地作起了皇帝。
  日期:2015-05-02 18:06:57
  【分道扬镳】

  获悉袁术称帝的消息后,孙策的第一反应是——
  呵呵,这个白痴真是无药可救了!
  不过,此时倒是一个与之决裂的好时机!
  其实,袁术的所作所为,早在孙策的预料当中,因为就在半年前,也就是建安元年的八月,袁术曾为此征询过他的意见,而他也马上给这位主公(仍是名义上的)回了一封长信(实出自于大知识分子张纮之手),信中引经论据,洋洋洒洒写了千多字,主要内容是列举了九个方面的理由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劝袁术不要称帝。

  一、失民心——“当与天下合谋,以诛丑类。舍而不图,有自取之志,非海内所望。”
  二、悖臣道——“幼主非有恶于天下,徒以春秋尚少,胁于强臣,若无过而夺之,惧未合于汤、武之事。”
  三、自取灭亡——“卓虽狂狡,至废主自与,亦犹未也”,“今四方之人,皆玩敌而便战斗矣,可得而胜者,以彼乱而我治,彼逆而我顺也。见当世之纷若,欲大举而临之,适足趣祸。”
  四、天理不容——“天下神器,不可虚干,必须天赞与人力也。殷汤有白鸠之祥,周武有赤乌之瑞,汉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征,皆因民困悴于桀、纣之政,毒苦于秦、莽之役。故能芟去无道,致成其志。今天下非患于幼主,未见受命之应验,而欲一旦卒然登即尊号,未之或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