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34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五、背义而为——“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义不可,势不得耳。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之徒,皆南面称孤,莫之能济。帝王之位,不可横冀。”

  六、汉宗刘统,不可动摇——“幼主岐嶷,若除其逼,去其鲠,必成中兴之业”,“ 纵使幼主有他改异,犹望推宗室之谱属,论近亲之贤良,以绍刘统,以固汉宗。”
  七、忠臣和逆贼的两种不同结果——“忠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所以扶国家之踬顿,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报汉室之恩。其忽履道之节而强进取之欲者,将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则门生也,熟不从我?四方之敌非吾匹则吾役也,谁能违我?盍乘累世之势,起而取之哉?二者殊数,不可不详察。”
  八、要明白审时度势的道理——“所贵于圣哲者,以其审于机宜,慎于举措。若难图之事,难保之势,以激群敌之气,以生众人之心,公义故不可,私计又不利,明哲不处。”
  九、迷信的想法要不得——“世人多惑于图纬而牵非类,比合文字以悦所事,苟以阿上惑众,终有后悔者,自往迄今,未尝无之,不可不深择而热思。”

  日期:2015-05-03 08:59:01
  除此之外,孙策在信中还对袁术欲自绝于国家,自绝于人民的僭号之举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同时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一贯拥护汉室,反对分裂的决心及立场。
  当然,若是务实些来讲,袁术称帝一事,对孙策应该说是有利无弊的。
  毕竟,汉帝国尽管已经日暮西山,任谁都知道它是无力回天了,可是如果真有人敢公开宣布自立山头,却马上就会成为众矢之。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不得人心啊!
  譬如吕布就利用此事,极力攻讦袁术,并将袁术的使臣韩胤送交曹操,随后“枭首许市”。孙策也同样抓住这一契机,“以书责而绝之”,接着又派部将徐琨率军击走了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还写信召回吴景(任其为丹杨太守)。这些举动,都标志着孙策正在与袁术决裂,分道扬镳,意图彻底断绝之前双方的从属关系,从而结束了自孙坚以来,孙氏集团深受袁术掣肘的那段灰暗期,正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从此,一个深明大义、拥戴汉帝,立志据江东而霸长江的军事集团领袖开始显露于世,并引起了天下群雄之瞩目,凡有心谋求大事者,都不能不考虑这股新锐的军事存在。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袁术的称帝之举,不仅毁灭了自己,也成全了孙策。

  日期:2015-05-03 10:56:08
  【曹操的阴谋】
  其实对袁术称帝一事,反映最强烈的应当是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他,作为献帝的唯一“监护人”,在得以享受最高权力的同时,他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比如说讨伐伪帝袁术,也就成了曹操责无旁贷的一件大事。
  为此,除了自己亲征外,曹操还利用“诏敕”(皇帝的文书)的名义号令吕布、孙策及陈瑀等三人“戮力一心,同时赴讨”,携手围殴袁术。
  孙策在江东的地位刚刚获得中央政府的承认,自然不想授人以柄,落下个违抗诏令的不臣之罪,所以平定会稽后,他马上命令主力部队移至钱唐,打算经过一轮休整后再北上,与驻屯在广陵郡海西县的陈瑀会合,一同征伐袁术。
  然而,刚从会稽匆匆赶回的孙策,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危险正步步向自己逼近,这场表面上旨在讨伐袁术的军事行动,事实上却是一个专门针对他设下的陷阱,而布下陷阱的幕后黑手,便是刚刚封赏过他的曹操!

  其实曹操下达那份“诏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讨伐袁术,这一点只能算是次要目标,铲除掉孙策及其在江东的势力才是主要的,而该计划的具体执行者,就是与孙策同时被任命为太守的陈瑀!
  《三十六计》中有一招“借刀杀人”,这时正被曹操信手拈来。
  日期:2015-05-03 11:15:46
  秉承朝廷(实乃曹操)的旨意,陈瑀暗中集结好了军队,打算当孙策率部到来后,趁其毫无防备之机,突然发动袭击,擒下孙策。

  而且他还先期派出了手下万演,命其携带三十余枚印章,秘密渡江潜入吴郡,煽动当地及临郡丹杨的豪强,主要对象包括海盐县的严白虎、乌程县的邹他、嘉兴县的王晟、泾县的祖郎等,通过对这些人进行封官许赏,陈瑀要求他们在孙策率部离开江东后一同发难,起兵作乱,攻打各自所在的郡县,倾覆孙策在江东刚刚建立起来的各级地方政权。
  陈瑀的这出“好戏”,也算是设计得够精细了,可谓是内外结合,双管齐下,假如进展顺利,足以致孙策于死地。可惜的是他在江东频繁的“地下活动”,由于保密程度不足,很快便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孙策提前掌握了陈瑀的全盘计划,于是他立刻取消了原本准备对袁术展开的进攻部署,并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迅速作出了军力调整。
  为了消灭所有祸患的根源,孙策先是命吕范和徐逸率部攻打海西,直捣陈瑀的老巢。吕、徐二人不负所托,临阵斩其大将陈牧,并获其部下及亲属四千多人,打得陈瑀只能弃城而逃,单骑亡命冀州,投靠袁绍,从此消声灭迹。
  与此同时,孙策则亲自率军东进,攻打吴郡境内势力最大的一股豪强武装——严白虎所部。
  这一仗,算是正式拉开了孙策在江东大规模剿匪作战的序幕。
  日期:2015-05-03 23:07:51
  【剿灭惯匪】
  严白虎,何许人也?
  说白了,就是吴郡一黑恶势力的老大,仗着在当地混的时间比较久,啸聚起的喽啰比较多,一直不听从官府的招呼。
  刘繇败逃后,严白虎曾一度派人接管了部分战后无人治理的县份,并处处设卡屯聚,俨然一副要占山为王的架势。
  区区一个山大王,竟敢如此明火执仗地和孙策抢地盘,使得吴景等人在即将发动的第二阶段吴会战役前,曾对孙策提出过一种意见,即是否应当先解决了严白虎,消灭掉这个后顾之忧,然后再考虑进军会稽,但孙策却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看来,严白虎之流不过乌合之众,也就是一群只懂得小打小闹的土匪罢了,并无雄心大志,得了些便宜就会沾沾自喜,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就如同砧板上的猪羊,几时都可以任意宰割。

  如今会稽已克,孙策调转枪头专门回军收拾严白虎,结果后者也确如前者所料,压根不敢应战,只能一边学着之前防守有道的笮融那般“深沟高垒”,当起了缩头乌龟,一边派人求和,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未战而先怯,说明严白虎确实是个没啥出息的家伙,纯属软脚蟹之类的角色,对这号人孙策是极度鄙视的。
  不过,既然对方乞和了,也不妨谈上一谈,真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自然最好,万一谈不拢,再开战也不迟。

  得知孙策同意和谈,严白虎马上派出自己的弟弟严舆,前往对方军中交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