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44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3 18:56:36
  【智取庐江】
  对刘勋用兵,孙策采取了先智取,后袭击的策略,这是因为兴平元年攻打陆康时,经过长时间艰苦卓绝的城池攻坚,使他对庐江已经相当熟悉,该郡治所皖城墙高堑深,防御工事极为稳固,故而上一次攻城,前后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若还是故技重施,想必遭到的抵抗将更为激烈。
  那么应当如何智取呢?
  孙策的做法就是,先在表面上和刘勋搞好关系,显示出互不侵犯,共结盟好之意,然后暗地里时刻观察局势,留心寻觅战机,准备乘隙偷袭。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这个战机很快就让孙策给逮到了。
  原来,刘勋新得袁术之众后,开始确实兴奋了好一阵子,可过后却变得忧虑起来。他愁的是今后这些人的吃饭问题。
  要知道,实力的急剧提升固然可喜,但问题是庐江的存粮有限,难以维系突然而至的三万多人就食,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人的温饱得不到解决,就容易闹事,十多年前的黄巾之乱正是前车之鉴,到时候这三万之众一夜之间转变为打家劫舍的暴民,可就祸患无穷啦!每每想到这些,刘勋就头疼不已。
  日期:2015-05-13 21:03:08
  为了尽早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刘勋命其弟刘偕火速赶往邻郡豫章,向当地太守华歆求购大米三万斛,华歆虽然有心相助,无奈库房里的存粮同样所剩无几,哪有三万斛米可供调配?
  不过他倒是好心地向刘偕建议,可前往海昏县(今江西永修)的上缭壁,里面住着许多地方宗族势力,屯粮定然不少,若能从那些宗帅手中筹到足够的粮食,便可解庐江目前的燃眉之急。

  刘偕听后当即转向上缭,然而该处的大米虽有着极大的库存量,但刘偕收购了月余时间,使出浑身解数也仅买到数千来斛,这显然是当地的宗帅为求自保,才不愿意将囤积的粮食轻易出手。
  鉴于此种情形,刘偕尽管心急如焚,却也无计可施,只好修书如实向刘勋汇报,并提议兄长率军袭取上缭,一劳永逸地获得上缭之粮。
  这时,孙策也探查到了刘勋所部粮食紧缺的现状,更获知刘偕曾为此赶赴上缭求购大米,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正好可以给刘勋下套。
  孙策先是派人前往庐江,送上珠宝和丝绸等贵重礼品,同时又恭谦地劝道:
  “上缭的宗族势力一直持强自重,多次袭扰江东,我虽有心讨之,无奈路途不便,难以成行,故而只能请求您的军队前往征伐,上缭民众殷实,若能得之,足可富国强兵。”
  刘勋为筹粮一事早已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再经孙策一番不怀好意的怂恿,当即头脑一热,遂亲自披挂上阵,打算率部轻装袭取上缭。
  日期:2015-05-14 08:33:23
  早上6点就起床了,所以可以写上一段后再上班。

  其实孙策用的是一招名曰“驱虎吞狼”的计谋,意谓令此攻彼,使之两相残杀,而己方则躲在后面坐收渔人之利,原理类似于三十六计的“借刀杀人”,目的正是希望趁刘勋率军出征上缭,庐江空虚无备之际,自己从中取事。
  而且为了进一步打消刘勋对自己的顾虑,孙策又在江东大张旗鼓地进行战争动员,向民众大肆宣扬自己近日将统率大军西征荆州,攻打江夏的黄祖,传达出的意思就是根本无暇涉足其它事务(也就是说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对刘勋构成威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武人出身,道行浅薄的刘勋似乎还不明白,所以他对身后的危险并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反而为得到孙策的那些好处而沾沾自喜。
  不过,这并不代表整个庐江都无人能看穿孙策的居心,至少刘勋的幕僚刘晔,就认为这里面是包藏有阴谋的,而孙策的话也大有忽悠之嫌,所以他毅然站了出来,对即将出发的刘勋劝道:
  “上缭虽小,可是城坚池深,攻难守易,故而不是数天半月就能够拿下来的,加之大军长期在外,不但容易产生疲倦,更造成了大本营的空虚,倘若孙策趁虚来袭,则庐江危矣!到那时,您进不能使敌屈服,退又无家可归,应如何是好?总之大军一出,祸必至矣!”
  日期:2015-05-14 13:22:59
  这里不得不由衷赞叹一句。
  刘晔,这位九江郡名士,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眼光实在是太毒了!他可算把孙策看了个通透,所讲的话也可谓是一语中的。
  因为就在刘勋整装待发之时,不远处的江东地界,一处名为石城(今安徽贵池)的地方,早已悄然潜伏好了二万多江东健儿,他们正是此前孙策为了西征刘表而日夜操练得的一支精锐之师,全军早已枕戈待发,只等刘勋离开老窝,便可兵发庐江。

  可惜刘晔一番苦口婆心的劝阻,终究没能让刘勋警醒过来。
  此时的他已是利令智昏,信心增长到爆棚,哪还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他最终的选择还是一意孤行地率部出了庐江,直奔上缭而去。
  先是听信了孙策的一席忽悠,接着又拒绝了刘晔的苦心劝阻,最后轻率地统兵出击,刘勋的种种表现,都可以让我们给他下一个如此的结论——这是一个粗人。
  所谓粗人,不是说他没有文化,或者行为失当,言语粗俗,而是指他的所作所为有欠考虑,为人处事不通情理,说白了就是那种想到就干,干后再想的人。
  这一类人,即使不在这件事情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别的事情上捅娄子,更要命的是过后还不懂得吸取教训,而刘勋之所以会落下这一身毛病,原因却很简单——完全系性格所致。
  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便全然落入了孙策的掌控当中,整个战事的发展,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悬念。

  日期:2015-05-14 16:04:23
  随着小霸王的一声令下,潜伏于石城的江东大军迅速开拔,并一下子就占领了庐江全境。
  行动之快速,攻势之迅猛,竟丝毫没有遭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因而《江表传》对孙策这一次攻拔庐江的过程,仅用了三个字描述——“即克之”。
  这与数年前他首次攻打该郡的情形大为不同,不仅用时很短,而且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一大块地盘。

  应该说,战况进展得如此顺利,关键在于孙策历经数年战争的烽火考验,战争的指挥水平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军事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具体表现为更多时候学会了用脑子打仗,两次攻拨庐江的方式,从强攻改为智取,无疑就是明证。
  取得庐江后,孙策俘获了刘勋的大批人马,这其中既包括之前袁术遗留下来的那三万多部曲,更有袁术和刘勋等人的妻室儿女。
  孙策先从这些人中挑选出一批精壮之士,交给部下陈武统领,此后,以陈武为首的这批庐江人屡立奇功,成为江东军序列中一股强悍的战力,剩下的人,则悉数迁至吴会等地,并且他又用汝南人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防守皖城(此乃一大隐患,容以后再叙),至此,这个位于长江西岸的郡份正式归为江东所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孙策袭取庐江,还有一大意外收获,使他与周瑜都为之喜笑颜开。
  这份收获就是——各得到了一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