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50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1 18:45:06
  这一仗,是孙策生平所指挥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斗,其意义可谓是重大而深远。
  首先,它打出了江东军的神威,交锋中以数量少于对方的兵力,全军仍坚持对敌方正之阵实施不间断猛攻,最终予以毁灭性打击,如此凶悍强劲的表现,既摧毁了荆州兵将的对抗意志,又确立了以后与之作战时心理上的巨大优势。
  其次,全歼了荆州最精锐的一个重兵集团——江夏黄祖所部,算是结结实实给了刘表一记伤筋动骨的重拳,致使荆州精锐大丧,门户洞开,短时间内难以再组织起有力的抵抗。
  再次,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江东水军攻击特点的战术,如孙策战时所采用的“火放上方”和“弓弩并发”等战法,就非常适合在长江流域这样水网纵横的地带使用,同时也为后来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当然,上述所讲的都是些好听话,最后我想就此战再提些个人不中听的观点。
  日期:2015-05-21 22:53:14
  沙羡大破黄祖,孙策可谓是战果彪炳,威震荆扬,然而战斗过程中斩杀(包括溺亡)士卒三万人的“辉煌”战绩,显得实在过于血腥和不仁。
  诚然,“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我不是说不懂,沙场之上,血肉相博的客观事实我也很理解,所以孙策阵斩两万余人实无可厚非,但对于逃往江边的那一万多名散卒呢?他是否可以用更宽大的态度去处理(譬如说围定后劝降),而不是迫使其赴江溺水而亡,如此冷酷绝情的表现,无怪乎一些后世的史学家常评价孙策有嗜杀的癖好,可见并非虚言。
  另外,需要声明的是,本人不是佛教徒,对于因果报应或六道轮回等说法并不感冒,可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坑杀四十万赵军的白起,诱杀八百羌兵的李广,以及诛杀羌民万人的王韶。
  这几位曾有过嗜杀记录的古代名将,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得善终,悲剧收场。
  联想不久后孙策箭疮迸裂而亡的惨状,难不成这个下场,就是上天对他在沙羡之战中大开杀戒的一种惩罚?

  阿弥陀佛!
  罪过!罪过!
  日期:2015-05-22 10:41:57
  【劝降华歆】
  沙羡之战过后,孙策一举扫清了荆州西面以江夏郡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仅存孤悬于其中的西陵城仍在黄祖的控制之下,不过该城内无可战之兵,外无强大之援,在江东大军的威压下,处境着实岌岌可危。

  然而,正当黄祖也自感江夏是守不住了的时候,孙策却奇怪地作出了一个决定——退兵。于是一夜之间,训练有素的江东大军便一下子从荆州地面上消失了。
  西陵城头的黄祖不禁长嘘了一口气,心里暗自庆幸不已,不过很快他又突然醒悟到了些什么——
  莫非是江东有变?!
  确实,黄祖的猜测没有错。
  在孙策看来,尽管攻拔江夏已如探囊取物,而且连稍远一些的长沙等南荆州四郡,也似乎触手可及,但当他正准备催动大军杀入荆州腹地之际,一直风平浪静的江东后方,却忽然骤起一阵波澜。

  原来,当孙策举江东之众大举西征以后,吴郡的地下反抗势力以为有机可乘,又纷纷跑了出来。
  这些以严白虎余党为首的流寇及惯匪,趁孙策在江东的各级政权刚刚建立,或一些地方的行政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之机,公开或半公开地对百姓进行欺骗和煽动,到处叫嚷“赶走孙策,誓不纳粮”等口号。
  同时大肆收罗过去战败的散兵游勇,及地方上的痞子流氓,组织起了不少名目繁多的土匪武装,企图在各地发动暴乱,颠覆新生的江东政权,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
  日期:2015-05-22 14:42:55
  于是,剿匪再度成为孙策最首要,也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不得已的客观情势下,他只好放弃对荆州的用兵,撤军东归,将精力集中到平定内乱上。

  虽说是东归,但江东大军并没有悉数返回吴会,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孙策的二弟孙权统领,急匆匆地赶回江东,另一路则由孙策亲率,移师东南,往扬州南端的豫章郡开去。
  兵分两路,到底是何意图?
  其实,对赶回江东的那一路人马,孙策已另有差遣,至于是什么目的,这里先卖个关子,暂且按下不提(很快会专门讲述)。
  而孙策的移师东南之举,则是志在华歆,或者说是为了豫章这块他早就视为自有的土地。

  这是由于在西征的途中,孙策得知了身在豫章的扬州刺史刘繇病故的消息,为此他派出太史慈前往当地,去招抚刘繇遗留下的万余名部曲。
  太史慈接受这项任务后,在豫章经过多方问寻,了解到华歆并没有像刘勋那样将这一万多人据为己用,反而再三拒绝了他们希望依附的请求,而且在担任太守期间,始终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可见其根本没有割据称霸的野心。
  既然如此,那么在孙策看来,豫章倒是很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并入江东,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属上上之选,能不费刀兵就处理掉豫章的问题,当然是再好不过的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