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看完此书不读史-完整中国史》
第7节

作者: 疯子的疯狂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夏启承父余勇,尚可东争西讨,及至太康摄政,东夷虎视边陲。
  后羿攻取安邑,寒促杀羿篡权,夏王客死异地,遗腹隐忍誓还。
  黄天不负忍者,少康中兴复国,传至夏桀暴政,商汤讨夏祭之。

  日期:2012-09-05 08:55:53
  鲧禹治水(下)
  带着复杂的心情禹走上了治水之路。他知道这一次只能成功,否则不仅仅是自己活不成整个家族都要跟着遭殃。这时他必须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治水,父亲的经验告诉他洪水是堵不住的,所以不能再用老办法。于是大禹联合共工氏(治水世家)和皋陶、伯益等许多部落,和部落的人们共同商量抗洪救灾的办法。最后禹得出的结论是:分洪。

  《禹贡》里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是讲禹治水的方法。意思就是说治理江河要用疏导的办法,首先从它的源头地区开始治理。沱,是指一种蜿蜒如蛇的水流,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出于江而入于江。这种叉道分流的天然情势给禹一种启示:如果在江河一侧挖出一条人工的分洪叉道变相增加了原有河道容积,那么洪水成灾的机会就大大降低了。

  为了便于治水,禹按照舜的旨意把华夏大地划分为九州。其实在虞舜还未登基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九州,而禹只不过是划分九州的执行者。禹走遍大江南北根据山川方位,土壤性质,物产分布等划分了九州。而划分九州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非常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统治。权利更容易集中。当时的九州是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至于九州分别指的哪些地方,这里就不细说了,因为现在的划分只是雏形,随着历史的发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会在后面的历史中讲到。

  正是由于禹身体力行,治水有方,为群众做出了榜样,最终制服洪水。“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于是人们纷纷从苦寒的高地上下来,回到温暖的平原上。禹又带领人们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发展农业,化水害为水利,在黄河南北的中原大地上开出了许多良田沃土,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后来,大禹为治理淮河,又来到了东夷涂山。这里居住着一支强大的部落,他们指地为氏,便是涂山氏。禹在这里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真爱,这就是妻子女娇(启的母亲)。

  关于大禹和女娇的爱情故事我这里就不细说了,我用曹植的一首诗来表达这个女人吧。
  《涂山氏赞》
  禹妻涂山,土功是急。
  惟启之生,过门不入。
  女娇达义,勋庸是执。
  成长圣嗣,无禄以袭。
  诗中赞扬了女娇对禹坚贞执着的爱情,以及对丈夫事业的理解与支持(三过家门而不入),刻画了一位深明大义的古代贤妻良母的妇女形象,女娇也因此成为女性道德的化身,为此后世妇女所垂范。
  禹娶涂山氏女娇,象征着华夏族与淮夷族两大部落的正式结盟,标志着中原文明的熏风已开始吹拂南方,也标志着一个民族融合的文明时代的到来。鉴于禹的德行舜在死之前禅位于禹。十三年的风风雨雨,十三年的忍辱负重,终于得到正果,但是禹并没有直接继位而是让位给舜的儿子商均,他知道商均无才无德不能服众,所以大位还是他的,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原因是为他的儿子启以后继位做一个铺垫。至于三辞不受也只是形式问题。最后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大禹时代就此来临。

  日期:2012-09-05 08:56:30
  涂山之会
  禹时代,共进行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即于共工和三苗的战争。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败了,他怀着嫉妒的心肠,不愿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计地将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之地,当时,涂山氏军事力量较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为倚重的力量。为了进一步获得妻族的支持,大禹便协同女娇,在涂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首领防风氏被共工收买,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就在会上杀了防风氏,以儆效尤。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的所有方国之君深感恐惧,他们只得小心翼翼听从大禹指挥。共工很快就被大禹打败了。涂山大会,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封赏,对作恶者惩处,众人咸服。又任命皋陶为相,封女娇为后妃。把启留在涂山氏国培养,继续寻求妻族的支持。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其实鼎就是吃饭的锅,把九鼎放在一起就意思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天下一家,九鼎因此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大禹起自民间,具有很强烈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为本,时时出访巡察,了解民情,查访贤能之士。把钟、鼓、磐、铎分别挂于厅前,发出告示:教我以道者击鼓,谕我以义者击钟,告我以事者振铎,对我述说困难者击磐。诏命初下,天下贤士闻风而至。一切准备妥当,不久,大禹即指挥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日期:2012-09-06 18:05:26
  伐三苗
  前面讲过蚩尤为九黎部落的酋长,分为九派,亦称九黎,即后来的三苗,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黄帝争锋失败被杀。颛顼、帝喾时代九黎趁共工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时发展起来。颛顼从多次打败三苗;到了尧舜时代,三苗再次兴起,又被打败(颇像后来的匈奴啊)。
  到禹继承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再度挑起事端。为了进一步扩大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间,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战略了。因此,禹决定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准备一次性解决三苗。禹在出兵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宗教仪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